奶奶的作文700字(2)

时间:2021-08-31

奶奶的作文700字 篇4

  奶奶是一个爱旅行的人,她常说一句很经典的话: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样东西在路上,要么灵魂,要么足迹。我一直没搞懂这句话的意思,但它并不影响我和奶奶一起去旅游,毕竟旅游终归是件快乐的事。

  这次暑假,我和奶奶坐动车去重庆旅游,全程1500多公里,整整要坐15个小时。在车上坐久了,外面都是一成不变的楼房,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忍不住跟奶奶抱怨:“这么慢,什么时候才到啊?”奶奶笑笑,说:“傻孩子,这算快的哩!以前要坐上好久呢。”

  “哦?”这句话引来了我的兴趣,“快跟我说说。”

  奶奶回顾了一下,说:“我之前出去旅游都是坐火车,那时还没有动车呢。以前,火车可没有这么快。就比如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吧,至少坐上个几天几夜。我还坐过绿皮火车呢。”

  “绿皮火车?快跟我说说!”我一下子来了兴致。

  “起初绿皮火车的窗户是可以由乘客自由打开的。你可以伸出头去吹着小风。在那个年代,火车是烧煤的,外面有很多烟,雾霾更高。然后吹到脸上的,有可能是灰尘黑烟。后来的车子都是密封的了,不允许伸出去,也避免了向外抛物,砸伤铁路工人。火车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噪音堪比钻地机。”奶奶一点也没有忆苦思甜的感觉,反倒很是怀念啊。

  我越听越入迷,顿时脑补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拥挤的车厢内,车发出的巨大噪音让人睡也睡不着。这列火车好像就是一只绿色毛毛虫,缓慢的爬。窗外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和垃圾,车上的人吃完东西,图个方便,就直丢在了外面。哎呦喂,那场面惨不忍睹……”

  想到那个场景,我赶紧叫停:“奶奶,这哪里是车啊,简直就是恐怖片。”

  “你这孩子,我不说,你怎么了解奶奶的过去啊?反正现在也无聊,刚好给你讲讲。”奶奶苦笑着点了点我的鼻子。

  奶奶看着我这张苦瓜脸,说:“其实,当时的火车也没那么慢。那是因为要换车头,火车不能180°转弯,所以,到站的时候要把前面的倒到后面去,后面倒到前面来。因为要换很多次,所以时间很长。”

  我听了,差点没把嘴里的白开水吐出来:“什么,这么麻烦啊!”

  奶奶越说越来劲:“那都过去了。近几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你看,我们坐的这个‘和谐号’,有两个车头呢,解决了掉头的问题,时速可以到200公里。车内整洁有序,洗手间、开水间、餐厅,应有尽有,跟以前比,真是天差地别!”

  我若有所思:是啊,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奶奶的旅行不再那么辛苦了,她在有生之年一定可以走更多的地方,越走越远。

奶奶的作文700字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今年腊月十九,我陪奶奶去了一趟她娘家,让我亲眼目睹了奶奶儿时的家乡习俗——打芡地瓜粉。

  来到奶奶家,我一眼就看到舅公一家人在忙前忙后,我好奇地问奶奶:“舅公他们在干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打芡一大锅地瓜粉,分享给左邻右舍。在芡地瓜粉之前要准备食材:大舅公在准备原汁原叶的大骨汤底,小舅公在准备清凉可口的白萝卜干,舅婆在准备爆炒后的瘦肉,小姑在准备富有高蛋白质美称的海蛎,小叔在准备能要开食欲大门的咸花生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就开始打芡地瓜粉了。奶奶先把锅擦干,舅婆去烧开水,小孩子们背上小竹筐,上山捡干草和柴火,孩子们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捡来了好几筐。首先,要倒上开水,邻居把干草和柴火放入灶里,点燃后,用扇子扇风调整火候,随即放入地瓜粉,地瓜粉像一朵朵小白花,装饰着一件黑色的小裙子,为了让地瓜粉做成糊状,舅公把锅盖盖上去,邻居还得蹲在灶旁,拼命地扇风调整火候,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而舅公的额头上却闪烁着豆大的汗珠。大约三十分钟后,舅公掀起锅盖,哇,地瓜粉和三十分钟前的截然不同了,现在的地瓜粉成了一锅粘乎乎的东西,很像麦芽糖,勺子一搯起来还藕断丝连的。接下来,舅公就要芡地瓜粉了。只见他双手握住一根又短又粗的地瓜杆,一圈一圈卖力地芡,在芡的`同时加入海蛎和瘦肉。接着换下一个人芡,这个人比舅公有力些,只见他双手紧握地瓜杆,沿着锅边顺时针一圈一圈地打芡,一边芡一边在地瓜粉的四周撒上白萝卜干和花生……直到地瓜粉已经够Q弹为止,再加入大骨汤底,轻轻一捞,地瓜粉就芡好啦!

  芡地瓜粉做完后,要分给左邻右舍共同品尝,小孩子们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不一会儿便端着碗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高甲戏了。我和奶奶也各盛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Q弹Q弹的芡地瓜粉吃起来滑溜溜的,真是太美味了,吃着吃着,奶奶和舅公不禁聊了他们小时候过年的趣事,大家都乐呵呵的。

  如今,由地瓜粉而酿成的各种家乡味道已然化成了一种乡愁的寄托,每到春节,这种家乡的味道更是时常缠绕着奶奶,因为那是奶奶小时候的年的味道。

奶奶的作文700字 篇6

  一大早,我骑着电动车滑过车道,想趁着人潮未涌之时,到市场修个拉链。片片黄叶随风起舞,掠过我的面颊,轻轻地提醒我——冬来了。我缩了缩手,把它在手套里藏得更深,满怀期待地看着阿姨还给拉链一个新的生命。

  “闺女,请问市场哪里有卖婴儿棉袄的?”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

  我诧异地扭转头。

  映入眼帘的是雪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犹如岁月的年轮在飞速旋转,老奶奶的眼皮也松弛了,可是仍然阻挡不了她希望的眼神。我看看表,刚刚8点,许多摊位还没摆开。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怎么一个人来买婴儿棉衣?她的家人哪里去了?突然有些惆怅。

  赶紧给老人指过路,又热情地问她,要不要帮助。老人的回答再一次定住了我。“俺当祖母了,一定要亲自给曾孙女买件好看的棉袄。家里人都不让我买。我也知道她的衣服穿不完。可是,我这个当祖母的高兴啊。这不,我偷偷地趁着散步的时候,来买一件。人老啦,看不见啦,要不,我还能给小孙女做一个呢。”

  初冬的阳光骤然温暖起来,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拉开冬的大门,我看到这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亦步亦趋,沿着街道向北走着。这条街并不长,仅仅200多米,我经常穿过这条街道,从没感觉到这段路有这样长。仰视着佝偻的背影,感受着这个柔软的老者,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走过“马拉松”?她一定走了很长时间,因为她的额头已经有了汗珠;她一定非常劳累,因为我看到她的双腿在打颤;她一定非常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她身上盛开的菊花。

  不由眼睛潮湿起来。

  我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奶奶活着的时候,有一手好针线,特别擅长做“虎头鞋”。鞋头上的老虎眉毛、眼睛、胡须都是奶奶用针线描绘,栩栩如生,让街坊四邻赞佩,她也乐得帮忙。

  清楚地记得,奶奶在只剩下两双“虎头鞋”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赠人了。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的女儿呱呱落地。奶奶捧出了她的珍品,笑着说:“这是我给曾孙女留的,奶奶老啦,眼睛看不见啦,所以呀,要把最好的两双鞋留给我的小孙孙。”

  悄然擦去眼角的泪花,凝视着渐行渐远的背影,猛然醒悟——在寒冷的严冬里也会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