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有一天你慢慢长大,也许我的枝干早已干枯。”
“我会在你身旁把你搀扶,就像当初,你带着我,走出人生第一步。”
——题记
夜微凉,沉寂,风吹过,侵入柔软心底。岁月悠悠,看朱成碧,原来转眼间,母亲已陪我度过人生十七载光阴。
“我是你的手臂,你是我的掌心。”耳畔响起年少时母亲的低声耳语,眼前浮现的,却是长大后的暑假前,母亲蹒跚的背影。
又是一年两度的放假日,七月份的酷暑天气早已把树叶打蔫,空气中浮动的热让人头晕目眩,我站在窗台旁迎风处,看着母亲利落地收拾我的行李,将铺盖卷起打包。
“爸爸去开车了,东西这么多可能要搬两次。”母亲抬手擦掉即将滴落的汗珠,试探地开口问道。空气的热度不断搅动着人的心绪。“搬两次?”我烦躁地开口,“车离宿舍那么远,搬两次会热死人的!”“可是一次搬不过来啊……”母亲还想说什么,却被我粗暴地打断,“我们两个人,每个人多拿点不就成了吗?别废话了快走吧,这鬼地方热死了……”我一边嘟囔着一边提起一半的东西出了门,母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地扛起了铺盖卷,又拿上剩下的东西跟在了我的身后。
将至正午,烈日毫不留情地在人的头顶曝晒着,地面上也散出股股热流。甬道两旁的树荫小得可怜,树上的蝉倒是径自叫得欢快,而这蝉鸣对于已热的乏力的我来说更如魔音灌耳,让人更加烦躁,也更加疲累。脚步渐渐慢了下来。不知何时走到我前面的母亲似是感受到了我的迟滞,不时回头看看我,步伐渐渐放缓了。本就不短的路在酷暑之下显得愈发漫长。我埋头默默走着,已是热得连句抱怨的话都懒得说了。
不知何时,手上忽的一轻,我抬头,母亲已从我手中结果一个看起来不大的提包,继续往前走着。少了一个包袱,我顿觉轻快了不少。终于走到车旁,我卸下手中的东西,手臂一阵酸痛,便上车坐着轻轻揉着。不经意间望向前座的母亲,发现母亲也在用手揉着手臂,而她手揉的地方——我心中一颤,那是一道紫红色的勒痕,狰狞可怖。那些小的细节就这么被放大,放大——母亲停下脚步,走到我跟前,看了看,然后伸手拿过我手中一个看似不大的提包,我顿觉一轻。而那提包,不正是满满的一袋书,最沉重的一袋书吗?眼中泛起泪光,心里无声激荡。
“妈—”我轻声唤着前座的母亲。“怎么了?”母亲问,悄悄把勒红的手臂放到身后。“没事。”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耳畔响起幼时母亲的耳语“我是你的手臂,你是我的掌心。”手臂,遮风挡雨,扛负重担,总是伤痕累累;而掌心,是手中最柔软的地方,总是被细心呵护着。可是我在长大,母亲也在变老。脑海中浮现母亲扛着行李蹒跚的背影。手臂渐渐年迈,掌心却已成熟,那么,就换我来做你的手臂,你来做我的掌心。
我是你的手臂,你是我的掌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母亲节。
周末,早起晨练,同母亲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与母亲聊聊家常,听到母亲在电话那端爽朗的笑声,我的心里也感觉非常的轻快。这个母亲节,我与母亲山水相隔,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貌似是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或许是我对母亲认识的一个启蒙,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慢慢的去了解我的母亲。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焦波老师拍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感动的一塌糊涂。镜头里面,我看到的是焦老师的爹娘;镜头外面,我想到的是我的爹娘。
尽管长大了,每每踏上故乡的土地,总感觉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小牛犊子。特别是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而母亲呢?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是年轻的,三四十岁的年纪。当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头上黑发换银丝,看到母亲被太阳晒黑的脸上岁月耕犁得痕迹……看一眼墙上泛黄的照片,看一眼面前依旧忙碌的母亲,眼前的这个小老太太,是我的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母亲从来没有超过七点起床的时候。无论是寒冷的冬,还是酷热的夏,母亲有着干不完的活,母亲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劳累。小的时候,母亲在我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始终都是微笑着在忙碌。慢慢的长大了,懂事了,开始明白母亲的不容易。记得有一次晚上在家和母亲聊天,母亲告诉我只要我和父亲都好好的,她就很高兴。听到母亲这么说,我的心中猛地被揪了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天给母亲打个电话,也便成了一个习惯。
我还没有家庭,没有为人父母,我知道有些事情我现在理解的还没有那么透彻。但是人终归是自然的产物,我也明白“反哺”的道理。其实我们的父母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给他们多少东西,而是我们懂得他们对我们的爱。想想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啃骨头,而是要把肉留给他们的孩子吃;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步行到很远的地方买农药,而是他们要省下那几块钱的路费给他们的孩子交学费;我们的父母并不是每一天都像电话中和我们讲的那么好,而是他们不想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他们想让孩子能够不分心,好好的工作……
母亲节,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思考一下感恩,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
看完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我陷入了沉思,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平凡女孩孟佩杰感人的故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回想我自己十几年来的言行,心里觉得十分内疚、羞愧。此刻,我时刻在反思。是啊!古人云:“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都尚且明白报恩,何况是人呢?人更要学会感恩。在生活中,我要感恩的人很多,但我最想感恩我的母亲。
感恩母亲,是她忍着十月怀胎的艰苦,期盼着我将临人间。随着我的第一声洪亮的啼哭,母亲就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止地为我操心、操劳,无怨无悔,细心地呵护着、养育着我。让我生活在欢乐幸福的环境中,让我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感恩母亲,是她教会我学会做人,是她教会我如何去与伙伴们相互沟通交流,是她教会我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在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妈妈一齐回老家,老家的表哥正在玩一个游戏模型玩具,我见了也很想玩就一把抢了过来,可表哥又抢了回去,我便一拳打过去,表哥也不让回打了我,于是我们便打了起来。这时妈妈见了急忙把我拉到一边去。平时因我是家中独生子,大家都对我疼爱有加,这让我养成了霸气十足不肯服输的个性。本想妈妈这回会叫表哥把玩具让给我玩,但是妈妈却没那样做,而是把我拉到一边要我向表哥道歉。起初我心中十分恨表哥,哪肯轻易服输呢?妈妈见状就不断安慰我并耐心地启迪我,给我讲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已的错,便向表哥道歉认错。从那以后我跟表哥之间都十分友好地相处,再也没吵架过。母亲的教诲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记忆,使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友善待人、互相宽容、互相歉让。
感恩母亲,是她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是她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的衣、食、住、行。感谢母亲给予我的点点滴滴的关心。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古有黄香温席、卧冰求鲤。二十四孝的故事。今有感动中国孝女孟佩杰的故事。可如今的我对母亲的感恩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诉不完。从今起,我平时要多帮妈妈分担家务,减少母亲的操劳,平时多努力学习功课,以减少母亲的操心。多给母亲一些问候,为她倒茶端水,擦汗捶背。
总之,要感谢母亲的事太多太多了,我记起孟郊曾作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今我也把这首诗送给我的母亲,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这份恩情怎么能回报呢?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妈妈画画得很好,真可谓丹青妙笔。我想在她小的时候一定有着当一名画家的美好心愿……但自从有了我和弟弟,妈妈放弃了一切爱好,为了一心照顾好我们。妈妈在闲暇之余,也会抽空画一些山水之类的画。她还常抱着弟弟向外张望,妈妈就像一只被锁在笼中的小鸟多么想自由地飞翔啊!看看别人的妈妈三五成群地去逛商场、去游乐园……再看看我的妈妈,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去年寒冬,妈妈特意到商店去买新的布料和棉花。一回家妈妈就兴冲冲地抖开布让我看,那是一块素雅的花布,深蓝色的底子上绽开着朵朵清芬的花,在这清冷的冬日分外显眼。我斜着眼睛瞧了一下,对妈妈不满地说:“这都啥年代了,人家都穿着进口羽绒服,你还给我做这蓝底杂花的棉袄,多么老土呀!”母亲迟疑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失望,但马上就烟消云散了,她笑着对我说:“羽绒服不御寒,虽然棉衣老土些,但穿在身上既暖和又舒服。”妈妈见我并不理会,尴尬地站了半晌,就回屋了。
夜已深了,我和弟弟、爸爸都进入了梦乡。半夜我醒来上厕所时,无意中看到母亲的卧室有亮光,还不时发出“哧——哧——”的声音,我就很好奇地扒在门上从门缝眯着眼睛看。原来母亲借着台灯的微光在缝棉袄,她那双粗糙的手一针一线认真地缝。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我突然想起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妈妈的手一抖,不小心手被针扎了。我再也忍不住了,快步走进卧室焦急地问:“妈,怎么样?”只见妈妈的手上有一个深深的针眼,从针眼渗出一颗黄豆般大小的殷红的血珠儿,我的心疼极了,一下子扑了上去。
妈妈见突然闯进来的我,先是吃了一惊,然后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不要紧,孩子。你赶紧休息,明天还要上学呢。”
我一把拽走棉袄:“妈,你也睡!”
“不,今天把棉衣做好,明天就不怕冷了。”母亲坚持说。
冬天的夜很冷啊,我睡在热乎乎的被窝里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天,我一觉醒来看见一件簇新的棉袄放在床头,再望望妈妈那憔悴的面容,我难过极了。穿上妈妈为我缝的新棉衣,走在寒冷的街头,我感到今年的冬天温暖如春。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关心着我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要尽量做到最好,让母亲因有我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