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的民俗传统看男尊女卑高中生作文(优秀篇)(5)

时间:2021-08-31

  贞洁牌坊不仅树立在地上,更树立在人们的心中。许多女人是在外人的窃窃私语和戳点的手指中,被自己的亲人逼死的。明朝的海瑞是被赞扬的有名的清官,以耿介直谏著称。但他又是一名严酷的父亲。姚叔祥《见只编》记载,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真的饿死了。女子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女贞”,“女节”几个字眼就可以轻易地葬送她们地生命,不管她们是不是才华横溢,志行高卓的。

  中国农业文明的背景和以儒家为主的文化决定了对女子的态度。因为男子天生的体力优势。所以,旧时农业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及经商等。女人在家里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开放。而女人的内部空间却是有限的、封闭的。男人参与政治、军事,有了特权,逐渐形成了在居住、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女授受不亲”等,“男女大妨”的礼教。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称为“周公礼制”。权位的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纯净的血统以及和睦安宁的家庭。所以明文规定“内外有别”,让妇女退回家庭。女子参与军政大事就是“牝鸡司晨,惟家是索”。而这就成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和得以延续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