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作文(3)

时间:2021-08-31

明天的作文 篇7

  还记得几年前,也是在这金桂飘香的时节,我怀着几分忐忑的心情,把孩子送入了育英学校的大门。不知他能否适应学校生活?能否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能否打牢自己学业生涯的第一块基石……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我才知道,原来一切的担心都是那么的多余。这四年来,我一点一滴感受着孩子的成长,深深感动并敬佩于老师们深沉的关爱、精湛的教学、无私的奉献,让我对现行教育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欣喜于孩子在快乐学习中的品格及素质养成,更让我在众多描述老师的词汇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耐心筑起桥梁

  我的孩子属于上课状态时有波动的类型,特别是每逢开学初,总会有些神思不属。我记得特别清楚,一年级二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在班主任陈老师周末发送的全班同学上课表现总结的短信中,他的学号连续两周出现在了“只获得一张贴纸”之列,我知道这意味着他上课状态非常不好。那个周五下午,我特别沮丧,因为知道他这个特点,所以我在家没少提醒他,基本上天天都要就“上课认真”叮嘱一番,结果还是这种效果。整个下午我脑子里都是“怎么办”,真是有点手足无措了。这时响起了短信提醒声,我懒洋洋地拿起来一看,居然是陈老师的短信:“皓皓是一个特别认真上进的好学生,就像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上课大多数时候都非常认真,发言精彩,但偶尔也会有些默默无闻。希望皓皓把默默无闻变成精彩纷呈,真正做一颗最闪亮的星星。”虽然短信是发给我的,但我知道老师是要孩子看的。

  这个短信就像是那满天乌云中乍现的一缕亮光,一扫我之前的郁闷,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下班回家后,我只字未提他只得了一张贴纸的事,只把短信拿给了孩子看。他认认真真地读了两遍,一句话也没说,但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眼里的亮光。果然,第三周的星期三,我再次收到陈老师的短信:“皓皓今天上课状态特别好,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别担心!”那一刻,我有落泪的冲动,不仅仅为孩子的进步,更是为老师的这份用心。陈老师用她的包容和期望给了我长久的鼓励,更给了孩子一把自信心“保护伞”!这远比家长不厌其烦地叮嘱和批评有效得多。自此后,我和陈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默契,时常通过短信沟通孩子的表现,也利用短信间接激励孩子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了“鼓励远比指责有力”,渐渐学会了耐心地给予孩子“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成长”的空间。

  慧心激发兴趣

  我在私下里跟孩子聊天时曾问起他最喜欢的课程,孩子偏着脑袋若有所思了好一会儿,然后对我说:“妈妈,我真的每门课都很喜欢,好难区分哦。”我有些怀疑孩子是否在敷衍我,也因这句话,开始特别留心他的课堂效应。没想到,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味了教育的真谛。上周三,孩子放学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给你当小导游好不好?”见我兴致很高地应和了他,他就迫不及待地表演起来。原来是语文课上刚刚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小朋友一方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黄山奇石,另一方以游者的身份来提问。

  听着孩子像模像样地说着“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请大家往我的左手边看,这块石头像从天上飞来的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所以就叫仙桃石……”我的思绪开始走远,想起了孩子嘴里时常蹦出来的诸如“单位要统一呀,才能来计算呀”、“趣味口算,个位数减,十位数加”的小口诀,想起了孩子在家表演英语韵文及歌谣时举手投足的神气活现,想起了孩子在超市读出商品名、看懂商品标价时的洋洋得意,想起了每次作业里那比读写占比更多的诸如“寻找秋天、阅读课外书、做家长的小帮手、玩口算卡片游戏”的任务……我突然就明白了孩子的那句回答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原来我们那一代人所熟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灵魂!从来没有亲身聆听过孩子上课的我,从每天的作业、孩子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兰心蕙质和良苦用心。

  爱心浇铸品质

  教师节前后,我看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办学和教师提及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一时让我感触良多,“爱”与“无私”的确是我在老师们身上感受最多的两个词。犹记得班主任陈老师私下里跟我交流时发出的感慨:“我有时会觉得对女儿很愧疚,因为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学生,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她发火。”,这是一种怎样的伟大,一种怎样的付出!犹记得数学周老师时常打印出很多知识小结和关注点提醒家长,还自己垫钱给学生们买了“口算题卡”;英语老师暑假期间根据每个孩子的语音作业,“一对一”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责任,一种怎样的奉献!今年教师节前夕,我问孩子:“是不是要给老师准备礼物呀?”孩子说:“妈妈,我已经准备好了礼物。

  我会上课特别认真听讲,每天都进步多一点点,陈老师说了这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短短的却非常掷地有声的一句话从孩子的口中转述出来,我感觉到的是震撼,这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吧,老师们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引领着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养成啊!孩子告诉我,班上有个专门的“爱心罐”,会把每天做了好人好事的小朋友的名字放进去;孩子告诉我,老师说今天是母亲节,要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我爱你”;孩子告诉我,今天他的伞怎么也找不到了,是老师把自己的伞借给了他;孩子告诉我,今天老师生病了,嗓子都是哑的,但还是坚持给大家讲了动听的故事……

明天的作文 篇8

  看《飘》有好几次了!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一句是结尾时思嘉说:“毕竟,明天是另一个崭新的日子。”另一句话是,思嘉回到Ta ra时,对天发誓:“上帝做证,即使去偷、去杀人,我也再也不要挨饿了!”

  《飘》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虽然看过好多次了,但,每次的感觉都各有不同。而昨天,我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乱世佳人》。

  在每次看过一篇文章或者电影后,我都喜欢把自己幻想成主人公,或者与主人公换位去体验那份快乐。

  思嘉,爱上一个不该去爱的人(如果,那可以算是爱的话),最后却发现真正值得自己爱的人却是瑞德。可为时已晚,特别遗憾!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当然也包括我,不过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瑞德船长”。

  我爱的女孩,叫小鹤。比我大一岁,也比我成熟。高中刚毕业,就要去那个紫禁城边上的大学读书了,而我却还是个“不容旁骛”的高三小子。爱上她有一年零10天了,苦苦追求了她一年,用尽了我所有能用的办法,一如思嘉对维希礼。

  我的朋友们分成两派,一派,比较感性,看到了我的痛苦,很支持我,要我“将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派,比较理性,看到了她的痛苦,劝我放弃,免得耽误人家一辈子。就这样,在放弃与继续的彷徨中,大半年过去了!这段时间,一直断断续续的,憋屈。一直嘲笑自己是一个不够坚定的人,而现在,我就更鄙视自己了!

  相比之下,思嘉就要坚强多了,第一次看《飘》时,对她发誓以后不在挨饿时的印象特别深。昨天,在看《乱世佳人》是时,特别留意那个画面,只见到一个人影夕阳中对天起誓,然后镜头往后拉,越拉越远,越拉越远……很有感觉,不得不佩服导演60年前的电影,现在还那么有感觉,不容易啊!也许有一部分是《飘》的魅力吧!

  有点跑题,不好意思,这就回去!

  说过自己是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对她总是不能狠心地放弃,明明上一秒还说,放弃了,不再喜欢她了;下一秒却又冲到楼上只为见她一面,安慰自己思念的心,停“蠢”的!

  曾经,问过一个很受伤的朋友:“伤得那么深,下次还敢爱吗?”结果,他头也没抬,就说了一句特郁闷的话:“我没那么瞧不起自己,没有下次了,我会爱她一辈子!”因为这话,我一直到现在都特瞧不起自己!

  他的话听起来虽然曼妙,可未来究竟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不过,我真的不后悔,在Blog里我对她说过:“到是应该感谢你,虽然没能更深的了解你,但是猛的发现那些有你的日子竟那么的充实。因为你,这一年,我很高兴。”其实,爱,是不可以后悔的!

  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一句话:“青春里的伤痛是不该用值和不值来判断的的吧!那么多的伤痛,一一的经历过了,便构成了我们成长的轨迹。尽管黯然、常常带着苦涩和挣扎。但从中走过了,而且,慢慢成熟了,知道怎么样保护自己了。在自己的无所谓的付出中学会了微笑面对,便已足够!”

  算了,高三了。也许也该学习了。常常问:为什么要学习?妈妈会一次次的告诉我: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是啊!“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真实、最朴实、最有力的一句话!为了未知的明天放弃了今天,万一理想没有实现,我就一起丢了今天和明天!特郁闷,不过没有办法!

  明天,明天是什么样子的?

  明天,明天,要到了才知道!

  那未来呢?未来?要我们做了才知道吧!

  毕竟,明天是一个斩新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