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作文(2)

时间:2021-08-31

研学旅行作文4

  唐朝李白曾吟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汀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这描述的便是九华山。还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描述的便是杏花村。不过我们这次去的是安徽的杏花村,贵州也有一个杏花村,也相当著名。

  九华山除了爬山外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九华山的99米高的大佛。经过了转车,在一个半小时的旅程中,我们看到了高速公路上的风景,全是森林和大山,还有一片大湖,闪着金光,十分耀眼,但也非常美。

  一个小时半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池州,九华山和新华村就坐落于此。我们通过了九华山的检票口,先看到了好多人在两个巨大的爱心前面拍照留念。但我跟着大部队走了。走了半天也没看见什么,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好高的宫殿,前面有的人在卖鱼,明明是鱼,非得取一些名字:“发财鱼”、“富贵鱼”、“聪明龟”……不过这种办法都想的出来,也是想发财的内心与智慧的结合。

  里面实在有太多好玩的东西了,有一个铁制九华山雕塑,上面好多人再向它扔硬币,好像砸到铁山上的佛和寺庙就有好运发生。这把戏我才不信呢,但汪平森扔一个了,还砸中了金佛的头顶,然后我们都说金佛祖晚上会把汪平森用一元硬币“砸死”。

  还有一个展示,里面一大堆矿石,有白水晶、红宝石、绿宝石、黄铁矿……看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见过的宝石打磨前是这样的。再往前走就是最好玩的地下了,于是我们都过去了,那里有许多小玩意,琳琅满目。

  之后我们可以去找大佛了。我们出来后发现少了几个人,气死了,但相信这么大人了,要是把自己弄丢就太丢人了。于是不管他们,自己向前走了。这里真大,走着走着人就走散了,最后我和鲍智与汪平森等人走散了,急得到处找。后来我静下心来一想,他们是经过一个商店后才消失的,那家店一定有通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鲍智,他也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去了那家店,进去之后还真有,我们穿了过去,走向了大佛。爬了众多台阶之后,终于来到大佛的脚小。

  在大佛旁休憩片刻我来到了一篇桃花林和大草地,由于之前爬台阶太累的缘故,我就躺在了大草地上,不一会儿,同学们都来找我了,我们都在草地上休憩。

  时间真快,转眼间到了一点半,我们起身去杏花村了,那里我觉得环境优美,风景比较好,我们在一个水车旁合影,合影结束后我们就自由活动了,我们围着大湖绕了一圈就上车回家了。

  这次旅行太累了,但我们收获了如此美的风景和回忆,这也是值得纪念的,不是吗?

研学旅行作文5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研学旅行作文6

  放暑假了,班里组织了一次研学活动。早晨,我早早地就起来了。来到集合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坐车前往泉城济南进行研学。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奔,我们到达了此次研学的第一站:山东师范大学。下车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这所园丁的摇篮。山师依山而建,路边粗壮高大的法桐高擎着树冠,连成了一片浓荫。即使是在这炎炎夏日里,走在路上也觉得清爽无比。

  我们先来到了学校的操场。操场边的跑道上,有些大学生正跑步锻炼,像离弦的飞箭。操场中间的绿茵场上,有些大学生正在踢足球,激战正酣。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身姿矫健,挥洒着青春的激情。

  走出操场,我们参观了教学楼、科技楼。在科技楼里,我们欣赏了机器人的表演。看到两名大学生熟练地“指挥”着机器人翩翩起舞,许多同学也跃跃欲试,想亲自去操作一下。可惜时间不允许,我们只好带着一点点遗憾离开了科技楼,继续我们的研学之旅。

  好在接下来的研学环节弥补了前面不能亲自指挥机器人跳舞的遗憾。因为在下一站我们见到了两名正在山师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大老远的,他们就站在体育馆门前向我们挥手打招呼了。走进体育馆,我们分成两组,一个老外负责一组。他们带着我们唱英文歌,做认识单词的游戏。一时间,气氛活跃起来,四处都是欢声笑语。

  美丽的大学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确实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浓浓的书香,浸润每一个年轻学子的心灵,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就餐的时间到了,在山师餐厅,我们补充了能量。下午,又按计划进行了下一项:参观山东省博物馆。

  远远望去,我就感觉这个博物馆好大呀!作为省级博物馆,这里是全省文物及自然标本的收藏中心。因为藏品丰富,这里每天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来参观。

  在博物馆,我们参观了了古代文物展和野生动物展。在古代文物展展厅,我看到了原始人的头颅、骨架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具。这些简陋的工具便利了他们的生活,当然也是他们了不起的创造。那一件件穿越时空仍似乎鲜活灵动的器皿,那一枚枚记录了古代人如何贸易的铜钱,那一个个再现古代人生活场景的栩栩如生的泥塑,让人惊叹不已。

  走进野生动物展展厅时,我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被展厅里那一个个逼真的动物模型吸引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儿有的动物正抬头吃着树上的嫩叶,有的动物正在低头喝水,有的动物正小心翼翼地趟过湍急的河流。

  然后我们走进了石洞迷宫。这石洞里面黑漆漆的。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些放在玻璃柜里的地下动物模型,其中有蛇、獾和鼹鼠等等。原来,地下还是这么多动物的栖息地呀。

  本次研学结束的时间快到了,我们走出博物馆,踏上返程。

  通过研学,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学到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知识,这真是一次充实而快乐的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