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曾吟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汀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这描述的便是九华山。还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描述的便是杏花村。不过我们这次去的是安徽的杏花村,贵州也有一个杏花村,也相当著名。
九华山除了爬山外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九华山的99米高的大佛。经过了转车,在一个半小时的旅程中,我们看到了高速公路上的风景,全是森林和大山,还有一片大湖,闪着金光,十分耀眼,但也非常美。
一个小时半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池州,九华山和新华村就坐落于此。我们通过了九华山的检票口,先看到了好多人在两个巨大的爱心前面拍照留念。但我跟着大部队走了。走了半天也没看见什么,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好高的宫殿,前面有的人在卖鱼,明明是鱼,非得取一些名字:“发财鱼”、“富贵鱼”、“聪明龟”……不过这种办法都想的出来,也是想发财的内心与智慧的结合。
里面实在有太多好玩的东西了,有一个铁制九华山雕塑,上面好多人再向它扔硬币,好像砸到铁山上的佛和寺庙就有好运发生。这把戏我才不信呢,但汪平森扔一个了,还砸中了金佛的头顶,然后我们都说金佛祖晚上会把汪平森用一元硬币“砸死”。
还有一个展示,里面一大堆矿石,有白水晶、红宝石、绿宝石、黄铁矿……看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见过的宝石打磨前是这样的。再往前走就是最好玩的地下了,于是我们都过去了,那里有许多小玩意,琳琅满目。
之后我们可以去找大佛了。我们出来后发现少了几个人,气死了,但相信这么大人了,要是把自己弄丢就太丢人了。于是不管他们,自己向前走了。这里真大,走着走着人就走散了,最后我和鲍智与汪平森等人走散了,急得到处找。后来我静下心来一想,他们是经过一个商店后才消失的,那家店一定有通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鲍智,他也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去了那家店,进去之后还真有,我们穿了过去,走向了大佛。爬了众多台阶之后,终于来到大佛的脚小。
在大佛旁休憩片刻我来到了一篇桃花林和大草地,由于之前爬台阶太累的缘故,我就躺在了大草地上,不一会儿,同学们都来找我了,我们都在草地上休憩。
时间真快,转眼间到了一点半,我们起身去杏花村了,那里我觉得环境优美,风景比较好,我们在一个水车旁合影,合影结束后我们就自由活动了,我们围着大湖绕了一圈就上车回家了。
这次旅行太累了,但我们收获了如此美的风景和回忆,这也是值得纪念的,不是吗?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景点范蠡隐居的溶洞。这个洞全长一公里,内部景色优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在里面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并不停的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奇迹。紧接着我们又赶到我们解决午餐的地方。这里有十几个灶台,我们到达之时已经有许多其他班的学生正灰头土脸拿铲子翻炒锅中的菜肴了。我们小组也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自己的灶台,我和同学人领了灶具和原材料,领到东西后我们却都傻眼了,不知道怎么操作,一阵手忙脚乱,组长在大家的七嘴八舌的建议下,安排切菜的切菜,生火的生火,烧饭的烧饭。一顿忙碌,烟雾缭绕之后,一个一个灰头黑脸虽然在拥挤的小河边洗刷碗碟,可能会一不小心将碗碟弄到水中央去,望“水”兴叹;搬来老木断竹,可能半天也烧不着火;猛一抬头,发现对面的同学竟然不知何时弄了个一鼻子灰;或者,不会将肥肉炼出油来,菜谈不上色香味俱全……总之吃着辛辛苦苦自个儿亲手劳动做出来的饭菜,我们第一次理解了酸甜苦辣咸的滋味,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事情,也明白了父母的辛苦。
午餐之后,我们又匆匆上车,准备去做紫砂属相、玩漂流。到了漂流的地方,同学们开始纷纷商议分组,敲定好了之后,大家便开始跟随着队伍排起队。我们班几个“英勇”的男生都明了志:坚决不买雨裤!坐上橡皮筏,明显感觉重心有些不稳,我拿着桨努力保持平衡,并慢慢向前划去。没一会,橡皮筏便开始加快速度了,大家都兴奋的喊了起来,随着橡皮筏的前行,我的鞋子与裤子渐渐潮湿,而前面的男生一遍划一边玩,早已全身湿透,几个明志的男生甚至已掉落水中头发都滴着水。我还是第一次漂流呢,这也颇有几分“激流勇进”的意味。宜兴紫砂闻名天下。宜兴第三站就是前往陶祖纪念馆亲自感受陶艺。一进陶祖纪念馆,同学们就拿着泥巴制作陶器。把泥巴放在模具上拍一拍、捶一捶、捏一捏,一个简单的紫砂陶器就做出来了,看着这些泥巴“小宝贝”,学生们不亦乐乎。有学生说她想把亲手制作好的陶器带回家在爸妈面前展示,话音一落,响应的同学们都央求工作人员帮忙给予装饰,好让他们带回家孝敬父母。
结束了景点的'参观与游玩,我们来到饭店吃了晚餐,然后便向宾馆出发。来到自己的房间,我们放下书包,和父母报了平安,通了电话,便去洗漱了。深夜,伴随着今天的愉快与明天的期待我们渐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起了床,洗漱收拾好之后,我们下楼吃了早餐,然后开始我们5月16日的游玩。上午,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游览。这里真是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中,乘着三国时期的战船回味“赤壁之战”的苍凉悲壮;在繁花似锦中穿越一道道小巷,在庄严霸气中步入一座座巍峨宫殿;在赛马场地观看“三英战吕布”,感受历史人物的命运浮沉……我不禁对历史和艺术有了重新认识。很多同学在这里买了一些特产纪念品,几个胆大的同学居然尝了“女儿红”;还有的同学在这里尝试了骑马,虽然是第一次骑马,却也不失凛凛的大将风范。这无疑是两天的研学旅行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光……
午饭之后,我们结束了两天的研学旅行,踏上了回家之路,一路上,我翻看着手机中的照片觉得回味无限。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让我畅快的玩了一回,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
【研学旅行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1.研学旅行作文
4.研学旅行记作文
6.研学旅行优秀作文
8.研学游记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