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作文

时间:2021-08-31

【热门】鲁迅故居作文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故居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故居作文1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

  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

  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

鲁迅故居作文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变故,饱受人间冷暖的鲁迅,认识到社会的腐败,从而自强不息,成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去绍兴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鲁迅故居参观。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抬起头,是鲁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鲁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仿佛在想:啊,为什么当时社会那么黑暗?为什么社会那么腐败……我痛恨……我同情……在潇洒的“鲁迅故居”这四个字的笔锋里,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这时,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变的低沉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富丽堂皇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豪华;一盆盆盆景,显得充满生机,不在死气沉沉。跨过门槛,那是后院,我体会到了“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么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窄。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和那些少爷朋友们,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的情景。走,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过的私塾——三味书屋瞧瞧。

  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

  再走进去,就是鲁迅先生度过的私塾。瞧,那儿是鲁迅先生的座位,由于不能过去,我只能随便找了个座位,当一回小鲁迅。我捧着《三字经》,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当时读书的样子了,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传神。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堵矮矮的墙根……我想,这里一定藏着无数的欢笑和嬉戏声,不然鲁迅怎么会写出如此生动、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才回到家。我想鲁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为世人所传颂的。鲁迅无愧于“民族魂”的称誉。

鲁迅故居作文3

  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以名人而新的。但是一踏上绍兴,脑海里便只有“鲁迅”这个深刻的印象罢。也是因为鲁迅,给绍兴添上了些许浓郁的“书气”。

  绍兴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在冬天里,绍兴可算是生冷的,只不过还带一点清新,让人从沉闷中释放出来。昨晚的雪还未化完,便堆积在檐上。小水珠从中渗出来,极有声韵地“嗒叭”垂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的孩提住所就坐落在绍兴市区。第一次看见,真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永不褪色的意蕴,与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摆在那儿。还有弥漫的臭豆腐的香味飘散,似乎再次强调了绍兴的饮食特色。中间的水道上三三两两的停着乌篷船,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与老人穿插在人群中,别有特色。

  在这个昔日的辉煌的大户人家里,虽是大年初二,却还是挤满了前来探寻的游客,不乏有闻名而来的老外。鲁迅的故居已大部分被修建,只留下故屋里的木板中的裂缝去探个仔细了。最真的,还是鲁迅故居里破损不堪的椅子,还有不成样子的一触即崩的棉絮,还有鲁迅睡过的木床,反应着当年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点点滴滴。我们还从被从远处“搬”来的三味书屋中看到了鲁迅所用的课桌与椅子,桌子上的那个“早”已经依稀,只是那黑白拓片还在描写着这一段“轶事”。则在“百草园”中,或许上面的杂草们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替更,但是那片土地还在,洁净的轻纱一样的雪把这方寸土地轻轻地盖住,令人不禁想觉三尺土追寻当年鲁迅的脚印。这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从那连珠中,竟让人品味出一段江南的气息。更像是一幅水墨画,挂在故乡的记忆中。

  鲁迅走了,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或许永无止尽的来凭吊的人们,绍兴的故居还在沉睡中,让游客忍不住多窥一眼,庸俗的土墙还在大话着上个世纪,如今,只能从一个个故事与猜想中,扪问当年时节。

  一片属于绍兴的棕黄色,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鲁迅故居作文4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

  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鲁迅故居作文5

  鲁迅是中国的一代文豪,今天,我有幸跟随妈妈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和鲁迅纪念馆组成,走过三味书屋就到了鲁迅故居。一进门,我就看到两棵有着茂盛绿叶的桂花树。桂花树的旁边是一个非常大的水缸,凑进一看,缸底堆着好多的硬币,我正疑惑,这时候导游说:“这原来是用来蓄水的,现在被一些游客当成了许愿池。”桂花树边上就是鲁迅的房间,里面还有保存完好的鲁迅曾经睡过的床铺还有一些鲁迅的旧物。过了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我四处观望,发现都是房间,东面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面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听说她性格幽默,常给幼年的鲁迅讲“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

  走过两楼两底,就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但是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是他们儿童的乐园。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纪念他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纪念馆大门,迎面几个金色大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写在鲁迅铜像边上的墙上,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吧。纪念馆里有许多先生用过的家具,衣物,孩提时的玩具,每个阶段的简介……。更多的是鲁迅的文稿,我只大略的看了一下,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文稿的字是用毛笔写的,端端正正,但是许多我都看不太懂,看介绍才知道是鲁迅是因为看到那时国内同胞的愚昧,弃医从文,用文章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看了这些,我对鲁迅敬佩极了。我想:其实,伟人的故居之所以这么特殊,是因为伟人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吧。

【【热门】鲁迅故居作文5篇】相关文章:

1.鲁迅故居作文

2.鲁迅故居随想作文

3.小学作文:游鲁迅故居

4.游鲁迅故居小学作文

5.【热】游鲁迅故居作文

6.参观鲁迅故居

7.参观鲁迅故居300字作文

8.参观鲁迅故居作文500字

9.游鲁迅故居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