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作文(2)

时间:2021-08-31

高效课堂作文 篇4

  如果说,知识是一片广阔的大海,那么课堂就是其中灵活轻巧的船只;如果说知识是一个个珍贵的宝箱,那么课堂就是开启它的金钥匙;如果说知识是蕴藏在地底的甘泉,那么课堂就是开凿出它的井……回首我们走过的足迹,是闪光课堂,伴我们前行……

  初入四年级,对高效课堂的一切感到很新奇,但操作起来却十分生涩,只是懵懵懂懂地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学、对学、群学,也不知道如何大胆地与别人交流,依稀还记得,曾几何时,连一句话都吞吞吐吐地说不清只是对着导学案随便说上几句罢了,终于,在甘老师的带领,我发现,我们日渐熟练,我们的课堂逐渐成——

  四年级下学期,我们越来越勇敢,虽然说不算很熟练,但展示的形式却比以前要丰富了许多,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跳”出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创新,让同学们的思维发散,这使我们的课堂颇添了几分色彩,而我们的小组也不断进步,总能迎得下面的喝彩。

  时间慢慢流逝,转眼间,我们已成为了一个五年级学生了,对于高效课堂早已操纵自如,我发现,在高效课堂的帮助下,我们一直在不断前行着。

高效课堂作文 篇5

  高效课堂已经扑面而来,这一次,巩义市有了自己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三段五环”三段即课前(学案自学)、课中(小组合作,班级展示,质疑探究,自悟自得,达标测试)和课后(课后反思)。苏东坡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这两句千古绝句来形容庐山之奇秀,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把这个模式用在自己的课堂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走了很多误区和弯路,同时也有了收获。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设计问题过多,题量偏大,使我的课堂存在时间不够用,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就设计了:⑴让学生探索面积公式,⑵习题2道,⑶知道面积和高,如何求底这么一堆问题让学生探究,结果可向而知,什么都想抓,却什么也没抓到。这主要是我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初期阶段必须牺牲一定的时间进度让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误以为把学生的权利放还给学生就是放任自流,误以为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就可以不管不问,还是“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把一堆问题抛给学生,就不管了,等着让学生展示,造成学生缺乏我的指导,学习低效,完不成预定学习任务。

  3.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三角形面积一课的学案,我都没有看,其实有好多学生都出现了空白,也就是没有预习,进而导致小组合作时间过长,展示环节中,学生语言表述不准确,课堂拖沓,时间不够用。

  4.展示内容多,展示不到位。这是导致时间不够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都是我对每组要展示的内容要求不明确,误以为学生要将导学案中的所有内容全部展示。

  走了弯路,同时也有所收获。比如小组合作,我越来越感觉到组长的重要性。他其实就像一个小老师,比如在“组合体形”的面积一课时,求一面锦旗的面积,我在观察第四组的组长给他组的豪杰讲这道题,她这样说:“把这面锦旗分成两个相同的梯形,再把这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宽,就算出了面积。”再看豪杰的表情,一脸茫然,很显然,组长把豪杰也当成好学生一样交流,显然是不行的,其实,差生学习差,一是习惯差,做事没有调理,也反映在思考数学问题上,思维没有逻辑性,所以在给差生讲题时,一定要有耐心。针对我发现的这一情况,我当时就给小组长讲了如何帮扶差生,辅导差生,然后又让组长给豪杰讲这一题,她问豪杰了这几个问题:你能把这面锦旗分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在?高是多少?你会列算式不会?哪两个梯形的面积你知道咋算不知道?”豪杰一一作出了回答,再批改作业时,我看到豪杰用的就是很简单的方法,并不是算出梯形面积×2,当我问及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2又×2就相当于不乘不除。学生做对了,我反倒很有成就感,因为”兵教兵”开出了小花,以往,班里有多少个豪杰让我去关注,现在组长成了小老师,我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感觉到一节课如果检验高效,就是达标测试,事先不让学生看,放在自悟自得之后用试卷或纸条的形式反馈信息。每组第一个完成的学生就是组长,6个组长产生后,对改,然后成为各自组的负责人,批改小组成员的测试题,组长改完一个组员的测试题,他们组就有了两个组长,直到成为“一帮一”,在此体现了“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就像“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我们要让木桶装更多的水,就要把“短板补齐”。

高效课堂作文 篇6

  日前,我们学校的“适度教育”研究(国家“十一五”研究课题)已经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我们全力打造的.“自主高效”课堂也深受各位专家的好评。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围绕“自主高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预习探究”环节

  我们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把预习简单的放给学生,而是经由老师设计好学案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找出解答方法和答案。学生通过预习,品味感受语言文字;通过预习,积累运用语言材料。有些文章的精妙之处,独运匠心,不是靠教师讲解所能理解、体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看:看每篇课文后安排的练习和思考题,让学生做好带着问题读书的准备。二查:让学生查阅课文作者情况;查阅课文中的人物情况;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就为后面的读书理解作好了铺垫。三读:让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遍数可不作硬性要求,应让学生视个人情况而定,读通读顺即可。四划:要求学生把生字新词、多音字、好词佳句、重要内容、自己疑惑的问题、文章段落等用符号标划出来,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五想: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二、“交流展示”环节

  目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专注的倾听别人发言,并适时适度补充、鼓励、赞美对方。人人勇于交流,善于 交流,达到高效合作。

  具体操作方法:(1)小组内针对本课学案进行交流,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3) 各小组汇总自己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4) 老师对本节课的自学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范学习程序。

  三、“质疑释疑”环节

  目的: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提高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

  具体操作方法: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发问,从能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设问,从不理解的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发问,还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发问等。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还要善于点拨释疑,针对具体的教材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四、“主题训练”环节

  目的:力争一课一得,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联系和发现,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让人智慧的学习。

  具体操作方法:

  1、按类整合教材中的文章,做好整册规划、单元规划。2、及时提炼总结学法、写法,并能举一反三。如写人的文章,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紧跟上一个小练笔进行有针对的应用练习;叙事的文章,可以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理清记叙的顺序;写景的文章,要总结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

  五、“拓展延伸”环节

  目的: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

  1、比较阅读,提升能力。即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2、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教师用诱导、点拨、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就某一篇课文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

  3、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对文章进行再创造。

  4、随堂练笔,应用反馈。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

  当然,要创出我们学校的特色,虽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这种信念,制定详细的规划,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创出一条路子,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