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遥远的记忆作文(2)

时间:2021-08-31

  记得我家养的最早的那头牛是父亲从很远的山里走了一天的路买过来的,到我家里一年一年的延续了很多代。父亲母亲都很勤劳,对牛也总不亏待,每逢农活不忙,母亲总要割草,一箩头一箩头的割,很多次看到母亲弱小的身躯上背着比自己个子都高的草垛,在田间地头颤颤崴崴的身影,鼻子总是阵阵泛酸。由于父母喂养的精心,我家的牛在村子里总是数一数二的肥,让很多人羡慕,可谁知道这里头流有多少母亲的汗水。牛肥自然吸引偷牛贼的目光,那年夏天家里养的肥牛被偷去了,家里像失去了一根支撑的柱子似的,空气都凝聚了,母亲一连几天消沉,吃喝不下,后来,母亲愣是一口一口的草料把没被偷走的五个多月的小牛犊养大,并且繁衍了后代,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农业机械越来越发达,又快又省事儿,牛也渐渐没了用武之地,而且村里人在外边有工做,都嫌喂牛费劲儿麻烦,喂一年牛不如外边打份零工赚的多,很多的人家也慢慢不养了,即使养牛的也纯粹变成了一种产业。父亲母亲年龄也大了,我也曾多次动员把牛卖了,母亲总舍不得,说家里要是少了这牛总会感觉空落落的。现在回村里,牛也只剩不几头了,但关于牛的记忆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当遇到不快不顺不开心的时候,便会从记忆深处升腾出来,教人如何再坚强、踏实和忍耐一些,而且每每见到牛,也总会生出一份感恩之情。毕竟,牛,为庄稼人的日子做出了贡献,见证了村子的变迁。

  以往农忙时节,最多的记忆就是田地间弯腰弓背、挥汗如雨劳作的人们。农活是下力气的活,日头烘晒下干一天回来便会腰酸背疼。有很多次放学我下地帮忙,晚上经常浑身疼的睡不下。很多下地干活的男人喜欢穿背心,后背上便会被太阳晒成一个黑黝黝的背心图案,当时觉得很好笑,也觉得心酸。那个时候打麦要靠人工一块一块的割,一块一块的拉,一场一场的碾,人们总是一天起早贪黑,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候忙的顾不得做饭,便啃口馒头喝口凉水凑合,困了就倒在麦秸堆上打个盹,或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吸袋旱烟便又忙碌开了。秋收更是一年中忙碌时间最长的季节,白天地里忙碌,晚上趁着月光一家人还要坐在院子里一个一个的掰玉米,儿时很多关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忆都是在院子里度过的,银白的月光泻在院子里的玉米堆上,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晚上总是熬到半夜,然后站起来捶捶后背走进屋子从纸包里拿出一个月饼,掰成不均等的四份,大块的给我和姐,算是对我们劳动的奖赏,有时候咬着牙坚持就是为了得到那份香甜的月饼,很多时候一觉醒来还能听到父亲母亲吱吱嗦嗦掰玉米的声音,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便又听到母亲做饭喂鸡的声响。正因为干农活太苦,上辈人最简单最实用的教育他们的子女的办法,就是“不好好学习就戳牛屁股”的老话,让子女们早一天跳出农门,不当这汗洒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便成了上辈人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