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写景作文:家乡_750字(2)

时间:2021-08-31

初一写景作文:家乡_750字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夜月明人近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像这样的思乡的诗句数不胜数,自然这样的文章也不会少。写诗、写文章都离不开真正的情感,只有拥有真正的情感才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我们中国人一直有着“狐死必守丘”的思想。自然现在的我们内心依然有着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我也不例外。

  说起家乡,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股暖流,仿如和煦的春风吹过全身;说起家乡,我的心便如湖水一样甜静;说起家乡,我的脑海跟换灯机似的,不断播放着温馨的画面。

  在播种的季节,田地已不在是绿油油的,取而代之的是大地的原貌-土地。这时,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黄牛哞哞的声音,鞭子啪啪的响声,在天空回响。鞭子的声音不断激励着牛儿前进。在强烈阳光照耀下,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一种光—辛勤的劳动之光。刚种完的土地上,能够清晰的看到一排排脚印。有的杂乱无章,有的井然有序,有的乱中有序。田地里每一块耕地,每一粒种子,都是人们劳动的结晶。就在这耕种的季节,天空中往往浮现一个个满意的笑容。那笑容是那么的动人,也许在充满竞争的社社会只有在此时才能看到如此淳朴的笑容吧!

  到了夜里,晴朗的天空中,星星仿如孩子的眼睛一般明亮。夜幕下,一切都恢复原始状态,小草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调皮的小溪也静静的流淌,只是在不经意间巷子里会传来几声狗叫。这时的村庄仿如是睡在摇篮里的婴儿,时不时的梦语几句。

  冬季,大雪过后,大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踩在上面发出喀嚓喀嚓的响声。这时,有几只小鸟在雪上乱蹦乱跳,雪上留下它们一排排的脚印。往日的村庄仿如调皮的孩童,现在好象恬静的少女…

  一个个片段在我脑海中播放,一个个美好的记忆被唤醒。我爱我的家乡,我不敢说我经历过家乡的一切沧桑巨变,但我看见我的家乡由坑坑洼洼的土路变为现在平坦的水泥路;由小草屋变为现在的小楼房。不管是现在的楼房,还是过去的草屋,我都喜欢,因为那是我的家乡。

  现在,我的祖国大到清藏高原,小到一粒尘土都是我的宝贝。因为它是我的祖国,是我魂牵梦饶的祖国。祖国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生长的地方,她就是我的“家乡”,她就好比我的母亲,我将永远爱她,永远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初一写景作文:家乡_750字5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中夹锣鼓队奏乐。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一时,场面盛况空前。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趙’,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初一写景作文:家乡_750字6

  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能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能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浆,过滤,扯糖,都是非常重体力的活,爷爷奶奶在制作麦芽糖的季节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为去卖麦芽糖的爷爷则是更为辛苦,有一次,他因为太饿累倒在了离家二百米的地方,我们兄弟姐妹们跑出去把他抬了回来,他吃了几碗饭后,精神就马上恢复过来了。

  后来,农村过年时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爱吃麦芽糖与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制作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当地人已经不再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