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3)

时间:2021-08-31

故乡的作文7

  故乡在南疆建水小城,一个小巧秀丽的地方。那里虽不出名,却也是个文化圣地:米文化、祭孔、花灯小调还有天井。

  建水的民居如同这个城镇一般小巧,多是四合院式的小方块,也称之为一颗印。从空中俯视,一枚枚小巧的印章印在这一片宁静和乐的土地上,而那中间小小的阴刻,便是天井。天井不大,四周都是较高的石阶,多用青石板,中庭用石板密铺,雨天的阴柔配上青石的冷冽,别有一番江南的韵味。边上有一个引水的小孔,为的是防止下雨天雨水积起来,漏进屋里。天井中间多留空地,不放什么摆设,只是夏天铺张凉席,冬天支个火盆,家人围坐,邻里时常光临。大人们拉着家常,小孩子则比

  谁的弹珠多,偶尔争上两句,也更增几分童趣。

  曾外祖母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有幸住过祖屋。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多是些汉文化的正统体现,走进去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样的天井。对于孩子们,大户这一封建名词可不如弹珠作数,在一起总是不分彼此,一同挤在天井里。夏夜,一同躺在凉席上数星星,好不惬意,时常不知时地睡过去。大人们兴许是因了孩子,也放了身段拉家常。月光下,十分融合。

  后来离开了祖屋,一家人搬到了乡下。两层楼的水泥房,却依然在中间留了天井,虽然比以前小了许多,邻里间也似是因为空间不大而不常来,但一家人坐在天井中,吃着邻里互送的小吃,分享叔公到哪个邻居家帮忙遇到的趣事,依然满心温暖与安逸,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天井在消失。已有些年头没有回过故乡,再回去,却发现那里变得太快,我已不再熟悉。也许是因为社会在进步,高楼开始增多,那些小巧的一颗印越来越少,偶尔几个韵味古朴的院落,也不过是作为文化遗产供人参观。街上立着些所谓复古的门面,招摇着,深凝的灰色增不了它的厚重,反而更显轻浮。乡下的情况也不大好,水泥楼间的小小天井已被封了顶,一条长桌充斥着它。用脚步丈量天井,却没了雨天的水帘滴下在天井里开出无数晶莹的水花,也没了凉席上星星伴着的梦。天井,已不在。每日饭后,偶尔聊两句,其余时间便是盯着电视。

  汪曾祺先生认为时代的发展必将淹没一些文化,比如胡同。这也许是一种进步,因此,他告别胡同时是伤感又乐观的。然而,我觉得,天井的消失,似乎只是物质的前进,是掩在浮华背后的悲哀,让人心痛。可是,我依然只能告别。

  别了,天井。

故乡的作文8

  故乡是一首吟不完的诗,意境悠长;故乡是朵不凋零的花,芬芳四溢;故乡是一杯品不完的茶,清香永远……秋风轻拂,片片红叶飘落,拂过眼帘,眼前浮现出故乡的影子。

  记忆中,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觉醒来,打着哈欠走到院里,迎着晨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吃完早饭,去田埂上四处转转,看看田里劳作的人们;路过村里的池塘,爱扔一个小石子打破水面的平静,惊起池里尚未苏醒的鱼,掀起阵阵五颜六色的波浪:再绕过一道田埂,叫上几个伙伴,开始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游戏,直至太阳当头,各家的炊烟升起,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午饭过后,精力旺盛的我喜欢呆在奶奶那凉爽、安静、舒适的房间,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边听着古老神奇的民间故事,一边透过不太清晰的玻璃窗来观察田里少数几人干活的样子,是儿时午后最享受的时光……下午的节目依旧是寻找小伙伴游戏,在田野上追逐,在玉米地里捉迷藏,乡间小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大小不一的脚印,伴着阵阵欢声笑语,将快乐遍布田野的每一个角落……

  傍晚,玩了一天的我们归去,夕阳撇下金黄的余晖,拉长了我们身后的影子。我喜欢一边倒着走,一边看日落,直至夕阳完全隐去,那条泥土铺成的路虽已渐渐看不清,但它依旧保持着它原有的松软与余温,驱散了由黑暗带来的恐惧,指引着我走向回家的路。到了家里,奶奶急切地把我揽进怀里,转身将夜色关在屋外。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前,一阵狼吞虎咽以后,便欢欣而满足地靠在椅子上悠哉悠哉地打着嗝。奶奶手中的蒲扇轻摇,带走了本该有的炎热与烦躁。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夏夜的庭院,大人们正在畅谈家常事,我则回到房间,看我那些有意思的小人书,窗外的知了声不绝于耳。

  夜晚,热闹了一天的村庄静了下来,我打开玻璃窗,晚风拂过,带来了浓郁的青草香气和淡淡的土腥味。连绵不断的蝉鸣构成了一首仲夏夜的歌曲,萤火虫的点点星火装饰着夏夜的星空,香樟的特殊香气点缀着自然静谧的梦……感受着这份缘于自然的宁静,我轻轻关上窗户,安然入眠。

  现在故乡早已不再,面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偶尔会因不顺心而烦闷。每当这时,只要想起记忆深处的故乡,便能立刻使我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豁然开朗。是的,故乡还在,它还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

故乡的作文9

  今年竟在国庆时入秋。瑟瑟地拉开窗帘。魔鬼施法,狂风怒吼,暴雨拍打着门窗,树枝间发出嗖嗖的鬼爬声。双脚踩着冰凉的地面,竟有了冷的知觉。

  突然,好想洗脚。

  前几日,爸爸不顾工作繁忙,趁着假期,飞回了故乡。又是,就这样,把我留在这里。我钻进洗手间,启动热水器,端出一盆温热的洗脚水,放在书桌下,两只脚轻轻地泡在水里。温暖舒适感刹那间从脚底蔓延到了全身。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思绪翩跹,透过真空玻璃窗,穿过阵阵风雨,降落在重庆市边境的这座小县城。我仿佛看到了那次级而下的梯田,时不时从沉得弯腰的谷穗间探出身来的鸭子;我朦胧地看见,大坝前那片绿波万顷的田地,那绿,绿得苍翠欲滴,那绿,绿得生机勃勃;我隐约梦见,夏日的夜晚与弟妹依偎的长椅,听蝈蝈演奏,看星星变脸,嬉笑着,听爸妈讲那过去述不尽的趣事……

  我不禁发出一声惊呼,右脚使劲地往盆底一蹬,水花四溅。“缺的,正是故乡啊!”

  总是在春节与故乡团圆。过年回故乡,洗脚是乡人晚上必做的功课。腊月的家乡,没有雪,天空却如鹅毛般白茫茫一片,昼日里的北风活像一把把刻刀,刮伤乡人的脸颊,摧残细胞内的抗体,磨炼不屈的意志。我的双脚已化作冰块,僵劲不能动,只得不停用手的余温去拯救同胞,盼望着,想象着,夜晚与家人共洗脚的时光。

  终于,风静了,月现了,夜悄然而至。一个特大的脚盆,我持汤沃灌至大堂中央,端来木凳环绕在盆周围。爷爷奶奶、兄弟姊妹闻声前来,边议论着左邻右舍,商讨着冬日里的农活,边把凝固着泥巴的土鞋脱下,将龟裂的双脚浸没在弥漫着蒸汽的水中,无数只脚掌相互磨蹭,一片片水花随之四溅,如飞珠滚玉般洒落在地上。突然, 5岁的小侄女用她那白嫩嫩,圆滚滚的小脚丫使力往我的脚上一跺,顷刻间,水珠俏皮地溢到了每个人的大腿上,打湿了裤脚,淋湿了干黄的皮肤。随着众人的惊呼,嬉水大战一触即发。爷爷见我败退前来助阵,只见一双黄如泥土,布满青筋的大脚上下摇晃,挑起漩涡般的水花,卷来了欢声笑语,卷来了家的温馨,卷来了故乡的精髓。

  可是,现在,洗脚的只有我一人。默默地向水底望去,好静,好静——静得可以从水底看见自己落泪的面庞。轻轻地,水面泛起一层涟漪,传来隐隐回声——挚爱的故乡啊,我是从你那不朽的灵魂里挣脱出来的精灵,如果您会给予,能施舍我这在外奋斗的子女一丝丝,哪怕如鹅毛般轻微的怜悯之爱吗?

  我愿在故乡,老来纵死,长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