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的枪》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1-08-31

  当听闻郎平再度执导中国女排时,我想稍微了解一些体育常识的人,都会被这样的行为所感动。郎平早已功成名就,可是当看到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再度出山。发布会上,郎平说,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国家队主帅一职带来的压力,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着她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一时未能找到答案,直到前几日有幸看到一部讲述许海峰的个人传记的电影《许海峰的枪》时,心中才有了一丝清晰的答案。这或许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对于体育精神的崇尚,他们深知中国脱掉“东亚病夫”这顶帽子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要尽其所能,让这种崇高的体育精神传承下去。

《许海峰的枪》观后感范文

  《许海峰的枪》遵循最大还原现实的宗旨,讲述了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如何从供销员成长为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坦白讲,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却比以往的所有主旋律电影更饱满,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当电影放映完毕,许海峰老师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对影片中所表现的许海峰的坚强、冷静的怀疑,马上烟消云散。一切都是那么真切,就是眼前这个看着微微发胖的老人,当年勇夺全省冠军并打破多项纪录却因超龄被省队拒绝后,仍然坚持不懈的练习,后终于代表中国拿到了奥运首金。作为年轻人,观众们能从影片中深深体会到,许海峰当年获得了全省第一而没有被录取的心情,那是对射击执着的感情和与自己命运抗争的决心,让他坚持下来。正是这样的挫折,才造就了许海峰老师在奥运赛场上毫不手软的最后三枪,造就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与大多数体育冠军的故事不同,阻碍许海峰前进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命运,是他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电影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力图塑造一个命运曲折的体育运动员。

  影片的后半部分真实的再现了28年前许海峰惊险的“最后一枪”。影片中显示的许海峰在当年最后一枪之前走回休息室休息了十分钟,可是许海峰老师自己却说,其实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他席地而坐,休息了整整十五分钟。观众难以想象,在这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最后一枪打响之前,那十五分钟意味着什么。他是如何利用那十五分钟让自己平心静气?许海峰老师当时没有说,但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煎熬的十五分钟。之后的情况大家都熟知,许海峰最终以1环优势获得冠军,全场沸腾,全国沸腾,经久不息。

  最感人的场面是在随后的颁奖现场,因为组委会的疏忽,他们只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但是许海峰和王义夫分获冠季军,奥运组委会紧急抽调,用直升飞机从场外空运五星红旗进入颁奖现场。许海峰跟王义夫飞奔着去迎接这份国家的荣誉,因为影片中关于颁奖的场景,直接放了当年的现场录像,所以我们得以看到当年朝气蓬勃的许海峰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除了兴奋和高兴,竟有点像个大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后来有人问他,当时站在领奖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他说,自己没有想那么多,做运动员,刻苦训练,然后获奖,再去领奖,就是这么简单。

  说的就是这么简单,也许平常心是一个射击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平常心,让他拥有了如此大的成功。许海峰跟郎平的那一代人,或许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郎平临危受命,而许海峰以一个人的力量,用一把枪的故事,传承者了一种历久弥新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