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学生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打着“现实主义”旗号的《搜索》再一次不幸地陷入了这种类型创作的怪圈之中。

  从叙事角度上看,《搜索》的电影感很弱。虽然故事看不出有什么漏洞,就是一个女记者调查一个不给老人让座的新闻事件,牵涉其中的人发生的一些列的连锁反应。他们是大老板、阔太太、小秘书、小记者、混混、下属……一群人中规中矩地奉献了生活的常态(其中,不点名地批评某些角色做作夸张),只不过这种常态因为一个突发事件而显得相对紧凑。其实,《搜索》的形式做得挺花哨,大肆地动用了“QQ、搜搜、新闻采访、电视直播、手机录像”等媒介手段和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讨了“媒体与公众的关系”。当一个新闻事件不断被报道,当记者手中的公权力被当做泄私愤或谋私的手段时,媒体的道德取向是否正常?当被赋予民主权利的国人通过网络所进行的人肉搜索,通过剥夺一个人的全部隐私,宣泄积怨已久的现实情绪,这种打着道德旗号的集体暴力是否过于残忍?它与中国某个红色时期的情绪有差别么?恐怕犹有甚之……这本是一个“直面惨淡”的现实题材,但《搜索》在表现上显得过于扁平与通俗,少了“超越日常经验的想象”部分。看着《搜索》,我想到了主题很相似的《楚门的世界》,该片展现的是金凯利饰演的一个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三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社区人民的“偷窥”之下,他决定走出那个像摄影棚一样的社区,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虽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几乎没有观众去否认《楚门的世界》的真实性。这便是国产电影与人家的差距。一个说了真话却让人不为所动的电影,一个是说了谎话却让人觉得无比真实的电影。

  如果说《搜索》的故事讲述并无加分之处的话,那么《搜索》的视听影像一定是减了很多分,几乎把“电影感”遗失殆尽。我不知道该片的摄影和美术出了什么问题。通片没有紧张刺激的动感,没有浪漫唯美的抒情,没有温馨的家庭景观,更别说“有意味的形式”之类的运动和造型。电影中经常有的“两极镜头”、色彩风格、时间特写之类的手段完全空缺。当一束光从背后打到银幕上,未能跟观众形成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时候,几百人坐在剧场的时候似乎是在看电视剧,或许追求电视剧的效果正是导演想要的艺术形式。因为没有封闭性和代入感,观众就会本能地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