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观后感范文(4)

时间:2021-08-31

《亮剑》观后感(六):亮剑是抗日雷剧吗?

  不敢说亮剑是神剧,但它在“神剧”(贬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几个重要的作用1.暴力美学成分比较多,按我的体会此现象在在两千年左右的电视剧中尚属少见,而更多地出现在四大名著的第一代电视剧中。《亮剑》中则有很多的肉搏、拼刺刀、手刃敌人、同归于尽等特写镜头,并且比于同时期同样特写镜头很多的《铁道游击队》,《亮剑》明显的更加暴力血腥。《亮剑》之后似乎暴力美学型抗日剧就忽然多了起来。2.从作者到创作团体,大家都疏离了战争年代。对比一下吧:刘知侠(《铁道游击队》原著)不会扒火车,但他自己从小确实是在铁路边长大,且早在1943年他就采访过铁道游击队的部分成员。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抗战时是团长,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西北做文工干部,《保卫延安》实为其按照之前的六十万字纪实文学改写。曲波(《林海雪原》《桥隆飙》)抗战时担任过武工队长和营连干部,抗战后在东北带剿匪小分队...而都梁先生,则是企业家出身。待更。并不是说企业家等职业就不能写出好的战争题材小说,但是《亮剑》以来,原作者、编剧、导演等远离战争年代所造成的一系列错位失当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近五六年的许多抗日剧,在军事、政治、历史、牛顿力学(...)等方面,多少都有明显的bug。3.开创了bug型主角+国共侠匪四重合作+女主角被俘/牺牲+日军特种部队的伟大战绩的“神剧公式”解释一下吧:李团长的谋略和气度、赵刚的枪法、和尚和段鹏的身手;国共部队的合作在大型大背景的抗日剧(如《八路军》)中并不少见,但是基层部队自发性的合作在当时还是个亮点,身怀绝技的“侠客”(和尚、段鹏等)在后来的“神剧”中常跃升为主角,而占山为王的土匪也有幸登场(虽然是作为反派);秀芹的故事...不说了,有点惨;最后这个“日军特种部队”值得说一下,这个“特种部队”并不一定非要是当今意义的作为单一兵种的“特种部队”,而是泛指各抗日剧中的“夜袭队”“便衣队”“神风特攻队”等等。事实上,在“抗日神剧”形成过程中,还有一部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亮剑》还要重要,就是之前提到的2005版《铁道游击队》。这部剧还算是不错,不过相比之下具有更多的“神剧”的感觉。首先是对原著情节的大幅度改动,有的地方甚至都有些无节操,大概是欺负刘知侠死了吧。原著中只被提到个名字的李九在剧中化身彭亮的师傅强行活了十多集,还带出个并不存在的田六子;本来机智灵活的王队副被搞得一脸衰颓;小林的一杆破枪强行连续好几集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