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神州十一号返回观后感
神舟十一号飞船安全返回为两岸同胞注入了一针兴奋剂。yuwenmi小编整理了神州十一号返回观后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11月17日电(曾涛、李潇帆)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进入倒计时,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神舟十一号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艘在冬季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着陆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权告诉新华社记者,这将给搜救工作增加难度。进入冬季以来,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气温逐渐降低,近日最低气温已低于零摄氏度。
李权介绍,一方面,搜救人员自身要做好御寒措施;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这对搜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返回舱着陆后,舱内温度会降低,搜救队员要在半小时内将航天员救援出来,以往在舱内进行的重力适应过程,这次也将转移到气温稍高的直升机上进行。航天员出舱后,工作人员将会为他们穿上特制防寒服,添置保暖型睡袋和盖毯。
景海鹏、陈冬在太空驻留的时间将达33天,这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中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李权介绍,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时间长,返回后适应难度会相应加大,这就要求搜救工作时间要短,效率要高,尤其是医监医护,要做到第一时间救援。
主着陆场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表示,这次搜救任务,他们将利用无人机进行搜索,这在中国载人航天搜救任务中是首次。在以往空中分队的基础上,新增无人机,从高到低形成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直升机的多层次空中搜救力量,使得搜寻目标覆盖范围更广,搜寻成功概率更高。
在地面测控系统,新增配了性能更优的2套光学设备。李军智说,新的光学设备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从飞船返回开始,测控系统的光学设备即对其进行跟踪拍摄。测控系统布设了多个光学设备,接力跟踪拍摄,确保返回全程都有可靠影像。
李军智还介绍,一些通信设备也进行了升级换代,信息化程度更高,传输带宽更大、速率更快,无线传输更加稳定。“这些新的设备,对我们完成返回舱搜救任务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主着陆场区搜救队伍14日进行了任务前的最后一次全系统演练。主着陆场区参试人员9月份陆续进场,并结合以往任务经验和这次任务的特点,制定了搜救方案。他们还设想了可能出现的返回舱着陆姿态异常、着陆点偏离、遇恶劣天气等多种异常情况,拟定了43种应急预案。
截至目前,全系统开展了综合演练9次,针对性训练30余次,地面搜救分队模拟训练14次,有效检验了返回舱救援方式的正确性。
据李军智介绍,现在着陆场区全系统参试人员岗位设置合理,装备状态均良好,在各次演练中指挥协调规范有序,情况处置科学顺利,整个系统具备了执行航天员救援和返回舱处置的能力。
在神舟十一号返回前的2天时间内,他们将进一步明确各类流程程序和岗位分工,细化布置各项工作,对搜救人员提出任务要求。李军智说,主着陆场区系统正严阵以待,迎接神舟十一号返回。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搜救任务包括返回舱跟踪测控、搜索寻找、航天员救援、返回舱处置回收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跟踪测控
神舟十一号飞船太空启动制动返回程序后,经过约30分钟进入主着陆场设备跟踪范围。
测控设备主要有雷达和光学设备两类。位于主着陆场区西北方向的白云鄂博雷达站捕获到返回舱信号后,迅速测量出返回舱出黑障区前后的轨道;在主着陆场区的大庙场区的测控设备捕获目标后,向返回舱发送“回收着陆系统加电”遥控指令。
这次任务,新增了性能更加先进的光学设备,与原有的设备构成光学测量链,保证不间断拍摄返回舱在黑障区前后及开伞着陆的实况景象,并实时传输至指挥部。
第二个环节:
返回舱搜索寻找
返回舱的搜索寻找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队。据着陆场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这次新增了2架无人机。这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
空中分队的5架直升机在返回舱着陆前,就在以着陆点为中心的36 36公里的区域上空四角待命。返回舱出黑障区后,舱上的信标机开机,向直升机发送信号,直升机则开始定向搜索。返回舱抛大底后,直升机按照定向仪指向归零飞行。
2架无人机在核心着陆场区西北侧和东南侧空域待命飞行,利用光学吊舱辅助进行视频搜寻,同时1架运输机在着陆场上空搜索返回舱信标机发出的信号,再将相关数据发回指挥部,辅助提供搜索定向信息。
在确定了返回舱的准备位置后,直升机将立即前往,并同时通报地面分队。
第三个环节:航天员救援
当搜救队伍抵达返回舱着陆点后,首先要进行返回舱外观检查,在确认着陆姿态正常,没有燃料泄露等异常情况后,再由搜救队员打开舱门。
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对航天员进行血压测量、心跳测量、外伤检查等常规查体。这个过程大约持续20分钟。在确认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后,将其转运至医监医保直升机。
转运航天员所用的是一个半躺式的座椅。考虑到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航天员出舱后将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盖毯。同时重力适应过程由以往的在舱内进行改至在直升机上进行,适应过程需大约80分钟。
在重力适应之后,后送直升机从着陆现场起飞,前往机场,再转运至等候在那里的航天员专机将他们送往北京。
第四个环节:
返回舱处置回收
在航天员进行医监医保程序后,搜救队员会进入返回舱内,将有效载荷尽快取出,移交给相关科研单位。这些有效载荷将随航天员专机一道返回北京。
载荷取出完毕后,搜救队员将对返回舱进行拍照摄像、测量实际落点等,随后将其吊装至专用车辆,运送至着陆场站存放,次日通过专列将其转运至北京。至此,飞船返回搜救任务全部结束。
11月18日下午14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14时40分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听到这一消息,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73岁台胞宓攸武老先生激动地告诉中国台湾网记者:“我为中国航天人骄傲,为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自豪。”
宓攸武十分关注神舟十一号飞船,收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的`直播现场。10月17日,他也观看了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的直播现场。11月18日14时许,当电视荧幕直播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着陆时,他悬着的心放下一半。14时40分许舱门打开,经检测,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身体状况良好。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完全放下了,称赞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中国航天梦抒写了壮丽的篇章。
宓攸武还将“神舟十一号飞船已安全着陆”这一消息告诉了参加第十届黄埔论坛的同伴们,大家报以热烈掌声,祝贺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希望中国航天梦早日实现。
“中国航天梦是属于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刘镇灯表示,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非常关注神舟十一号飞船,关注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时常通过网络查询关于神舟十一号或者航天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台湾同胞亦有荣焉”。他希望两岸同胞能够携起手共同实现“中国梦”。
正在出席第十届黄埔论坛的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平,观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着陆的直播。他表示,台湾同胞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我们真的与有荣焉”,两岸同胞共享中国航天强国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荣耀。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正元老先生说,神舟十一号飞船安全返回为两岸同胞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中国航天人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希望两岸同胞能够共同努力,继承中山思想,振兴中华,早日实现“中国梦”。
【2016年神州十一号返回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