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乔布斯》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电影《乔布斯》观后感800字

  不是所有的传记片都非常精彩,也不是所有的传记片都能打动观众,至少《乔布斯》是如此的令人感觉到毫无生机和活力,平铺直叙的手法,角色稀奇古怪的个性依然难以弥补观影的失望。其实关于名人的故事大家了解也不少,特别是娱乐圈以外人士的传记就更是令人难以趋之如骛,《林肯》还原历史可能还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那段历史中真实的林肯有被解读的渴望。而《乔布斯》却难以让人看后有被感染的冲动。

  其实关于名人传记的影片一般都很少被待见,但感觉讲述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似乎还比《乔布斯》精彩很多,虽然都是讲述IT行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编剧的撰写决定影片的风格和所表达的内容能否吸引观众。《社交网络》有冲突也有高潮,而《乔布斯》似乎太过于保守和力求真实。庸常的百多分钟,让人昏昏欲睡。

  其实乔布斯应该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但影片在表现其邋遢和忘我的境界外,对其个人的隐私生活却表现甚少,而且其对待朋友以及对待怀孕女友的态度让人非常的难以接受,虽然怪才都有超越平凡人的一面,但其冷酷无情的个性让人难以向这个高大的人物致敬。

  感觉演员阿什顿.库彻演绎的乔布斯非常不靠谱,由于影片剪辑的原因,乔布斯情绪的变化让人非常的莫名其妙,有时候暴躁狂怒,有时候又风平浪静。影片开头让人有点史诗的感觉,但后来就更多是平庸之际的讲述乔布斯进进出出苹果公司的桥段,而这些表现并没有突出乔布斯有多么令人炫目的成就,而似乎和常人并没有两样,不断的挖角或开除职员,让人对乔布斯的情商抱有大大的疑问。很显然阿什顿.库彻在尽力的从外型到气质向乔布斯靠,但其似乎完全没有走进乔布斯的内心世界,给人就是一个冷酷绝情的IT狂人形象,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乔布斯这样的老板都不是职员愿意跟随的人。阿什顿.库彻学习乔布斯走路的神情简直超级的让人倒胃口,非常的不具备美感,看样子这部电影没有美化乔布斯,而是完全去模仿乔布斯,象纪录片一样竭尽所能的去再现乔布斯风采,但这样的出力难以讨好。阿什顿.库彻的眼神非常的奇怪,这完全就是一个模仿者的拙劣水平,难以让人看到一个电脑狂人不平凡的内心世界。和《林肯》相比,《乔布斯》演员的表演无法点亮角色的光芒。

  而且影片表现乔布斯身边的合伙人或工作人员,没有谁让人印象深刻,有的是一种冰冷的同事关系,缺乏一定的温情和值得人留恋的印象。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职场冷冰冰的按部就班或对事不对人的商业操守。看来这个乔布斯真难让人喜好,他邋遢的形象以及后来冷酷对待朋友或同事的行为都让人难以接受。

  传记片并不是纪录片,没有必要如此循规蹈矩的去表现人物的艰难创业史,如此的表现只能让观众对乔布斯心生厌倦,而且也看不出乔布斯有什么商业能力,更看不出其个人的魅力。感觉这样的传记片票房奇差的结果是毫不含糊的。

  我们看《社交网络》了解到扎克伯格作为IT精英的献身精神,也看到其和同事之间的那些矛盾和冲突,影片主线突出,角色塑造给力,而不象《乔布斯》表现出职场的竞争残酷,有的只是那种血淋淋残酷的竞争关系。故事表现手段平庸,编剧不努力,自然演员表演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所以说《乔布斯》这部影片并没有由于苹果之父的光彩而照亮影片的票房前程。

  或许乔布斯本身就是个异常乏味的人,所以影片也没有更多值得为其歌功颂德的地方。虽然苹果影响甚重,但影片所呈现的乔布斯形象让人非常的反感。看来他就只是一个混迹IT行业自以为是的怪人。想到内地影片《中国合伙人》也并没有枯燥乏味的去表现成东青的成就史,而是集中在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分别表现成功企业家对朋友同事的情感,而并没有象《乔布斯》一样,让人感觉没有任何的新颖和独到。

  电影《乔布斯》观后感1500字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仙去快两年了,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随着Ipone5S/5C发布会引发了全球果粉的不满,乔布斯之后,苹果一再没落,于是人们倍加怀念当年的乔帮主。而电影《乔布斯》正好在这个时候上映,影片将乔布斯在IPOD之前的经历讲述了一遍,偶像明星艾什顿?库彻饰演的乔布斯神形兼备,剧作稍嫌平庸,但仍能较好还原出乔布斯这个天才的真貌和人格,不失为2个小时内了解乔布斯的一个好素材。

  乔布斯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象征,这个改变了世界的科技天才,和某种意义上的精神领袖,因为乔布斯设计理念的哲学和美学已经深深影响了一批人,这种影响小到审美品位大到创意理念和生活哲学,这种偶像的影响是深远的。

  时代在变化,10年前中国人知道比尔?盖茨是因为他上千亿的身价,财富是产生崇拜的理由;而今崇拜乔布斯,如果说你崇拜他的财富,你只配拥有土豪金。然而科技领域的偶像,从微软的比尔?盖茨,到谷歌的拉里?佩奇,到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再到苹果教主史蒂夫?乔布斯,一直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所以扎克伯格、乔布斯等人的传奇也活跃到了大银幕上。

  偶像崇拜从以前的娱乐明星到了科技天才,只能说,美帝的强势文化入侵渗透太快,然而国外的偶像层出不穷地越洋过海让接受天朝人民的崇拜,原因又在哪里?

  偶像还是外来的光鲜

  网上曾有人将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的创业成功之路与新东方对比,编成故事的情节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社交网络》《中国合伙人》和即将上映的《乔布斯》都将三人事迹做了普及,但把新东方当作创业励志的中国梦,在世界主流价值来看无疑有些自黑,陈可辛这部电影其实将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对于财富成功的饥渴直接表现了出来,但中国很多60后、70后积累财富和名望都是遇到了好时候,至今他们成功的秘诀在这个时代都不具备什么说服力,他们作为偶像也只能在土豪阶段,因为说到财富,依靠新科技改变世界的乔布斯、扎克伯格,轻松会把他们甩几条华尔街。

  更可怕的是,中国制造的'创业偶像、财富英雄除了钱,在创意理念上几乎空白,更无暇去改变世界,乔布斯是一个生来就为了改变世界的人,他开创了PC电脑的新潮风靡世界,他重新定义了何谓手机,他凭空创造出了平板电脑这么个东西——以前这种物品只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里出现过,而扎克伯格则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谷歌这家公司的伟大也在于创始人和话事人的理念,拉里佩奇同样有着非凡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气魄。而中国科技领域以乔布斯等人为偶像的雷军——自我炒作成了雷布斯、山寨了谷歌却学不到万分之一的李彦宏,依然停留在作秀和非正常垄断阶段。

  其实这么对比有点欺负人,我们科技起步晚嘛,我们晚清开始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实根本没把科技进步背后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基因中。

  那么,我们来看看流行文化偶像。《小时代》火的时候曾引起了关于价值观的讨论,有人说美剧《绯闻女孩》一样是拜金,抛开价值观不说,就《小时代》里的杨幂在时尚品位和气质上,与莉顿?梅斯特都差了一大截,其实时尚与华丽,与钱不是直接划等号的,背后是一个社会对世界现代文明的融入程度。美国的奥斯卡就是一场秀,其评奖标准或许不能与艺术标准等同,但每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奖者的感言都水准极高,身价千万的偶像巨星都出口成章,言语之间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会打动很多同行,而如果你留意一下国内各种颁奖典礼上的明星获奖感言,词汇贫乏手足无措者比比皆是。而美国很多大明星,比如乔治?克鲁尼、皮特茱莉夫妇等热衷公益慈善事业,乔治?克鲁尼还热衷政治多次参与街头游行,皮特和朱莉则为非洲穷困地区募捐,迈克尔杰克逊对环保和公益的热衷更不用说。而中国明星所谓慈善一向的方式就是,背后有人拿出钱,自己出来做场秀,至于政治,跟随微博媒体上的政治正确装一下公知就可以了。

  而且国外偶像的生活是多元的,并非一直生活在绯闻之中,比如图电影《乔布斯》中扮演乔布斯的艾什顿?库彻,现实中也是个科技爱好者,明星光环的背后,他还是科技公司的投资者。

  偶像素质与粉丝素质

  我们的偶像哪里出了问题?

  有句话叫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还有句话叫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套用这句话,有什么样的粉丝,就有什么样的偶像。

  当然,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逻辑不是强调一种绝对,而是说人民和政府、观众和电影、粉丝和偶像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郭敬明的粉丝都是是非价值观没有形成的未成年人,郭敬明的抄袭事件出来后,粉丝维护他的观点居然是“抄了都能卖这么多钱有本事你也抄啊”,让人哭笑不得。

  对偶像的崇拜总会有纵容的因素在,但因崇拜偶像而丧失了自我的判断能力,是最大的一种悲哀。西方有种宗教上的说法,人类后来不信神了,却自己造成了神。偶像崇拜有很大的造神心理在,那么在造神的过程中,是否还保留自我存在意识和判断能力,就直接影响到偶像是什么样子。

  那么,这样就决定了这是一个良性还是恶性的循环,如果粉丝素质比较高,他们的偶像不仅仅是供崇拜的,也是被监督的,比如韩寒就曾经说他经常面临粉丝批评他的情况,觉得他丧失了自己的原则等等,与郭敬明粉丝一比就高下立判。但是,韩寒的问题不在粉丝,却在于他是被媒体包装绑架成了一种代言人,这让他无形中获得了巨大媒体资源因此有更多的粉丝,长此以往他迟早会面临与粉丝的僵局。

  文化越包容 偶像越优质

  偶像文化,或者粉丝文化,归根到底,还是社会文化的问题。

  粉丝的素质固然决定了他们选择什么水平的人作为崇拜对象,但另一方面,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也决定了什么样的人能够出人头地一呼百应。

  就拿乔布斯来说,这样一个一直不走寻常路的异类能否在中国获得机会成功,就是个问题。

  乔布斯是个私生子。私生子在我们各种古装剧里的定义我们都很熟悉,“野种”“孽种”等等侮辱歧视性话语不堪入耳,而且办理户口等各种手续都面临多种麻烦。其次,乔布斯开始创业是在一个车库,在中国纯属无证经营随时面临城管。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但乔布斯设计产品和经营理念在我们看来都是无法容忍的,中国人的思维一向是别人开了个加油站,旁边就有无数加油站;别人做了什么产品,我就推出无数山寨、模仿以低价取胜的产品。想突破你疯了吧,放着眼前的钱不赚,你懂做生意吗?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是别人眼中的一个混蛋,但就是这个因为太刻薄而被前女友甩了的80后,创造了一个为人类交流方式带来革命性改变的社交网络。

  中国人最不喜欢看到异类,长者们总希望后辈在既有的路上前进,不容脱离轨道。而这几十年我们又形成一种一切以财富为成功标准的判断依据,《中国合伙人》受欢迎就是如此,而郭敬明纵然抄袭一事盖棺定论依然可以风生水起,其实这是社会巨大变化过程中,主流价值观混乱的一种表现。西方关于大人物的传记,都在挖据所谓光鲜的成功背后人性的困惑,《乔布斯》中乔布斯的扮演者艾什顿?库彻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扮演乔布斯的时候,他深深体会到了乔布斯生命中的“令人绝望的孤独”,但这在我们看来无疑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如果一个流行文化偶像涉及抄袭欺骗等人格问题,则早已经被主流价值所抛弃。主流价值观没有形成,是因为我们社会的中产阶级一直都没有形成,拥有一定财富、社会地位并拥有与世界文明社会价值同步的价值取向,这样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会增强,接受度会更广,会更宽容地接受新鲜的、不同常规的人或者事物,社会的宽容和包容力才能存在,才容许看似异类实则天才的人出现并创造奇迹。在我们这边,财富和地位这两者能做到,至于健康而包容的价值取向,就太难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我们一直存在疑虑,我们也一直期待优质偶像,我们有时候也对当红的流行偶像保留意见,我们每年4月那么怀念一个叫张国荣的香港明星,是因为,我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应该如此,我们努力成长,我们才能够拥有更优质的甚至更伟大的偶像。

  我们期待中国也有乔布斯这样的人改变世界,他能够打破一切陈旧规则创造奇迹,能够给人们更好的产品体验和生活方式,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科技风潮和生活哲学。但首先,我们要做到自己能够容忍这样一个人来改变一切规则实现他的天才创意,思想多元化,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奇迹才会慢慢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