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闹天竺观后感精选
《大闹天竺》作为一部商业片,打打闹闹,嬉嬉笑笑,图得是即时的快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含着一口热血看完了《大闹天竺》,竟无语凝噎,我可能看了一场假电影,竟然找不到一句可以夸赞的地方。大概停顿了3秒捋一下剧情,居然是一片空白,这部套用西游壳子的电影拍的如此不留痕迹,唯一惊喜是最后的彩蛋,为致敬六小龄童而出现的齐天大圣归来花果山这段镜头,熟悉的音乐响起瞬间百感交集。猴年春晚六小龄童没能登上春晚舞台,在这部电影里客串了一把,出现的时间很短也是出尽风头,似乎前面99%的剧情铺垫就为了最后的升华,当然也圆了王宝强的童年梦想,不只是执着武术少林求学的功夫梦,更是一个演孙悟空的梦,连带着唤醒观众们的西游情怀。
每个人都有一个导演梦,却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转型成为一名好导演,即便是有过很多经典角色的好演员,演而优则导的定律并不普适。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天赋和99%的汗水,但这1%的天赋比那99%的汗水还重要。暂时无法评判王宝强的导演天赋,但从这部处女作来看,他对喜剧的认知还停留在表情动作的阶段,除了一路上的打闹搞笑抖包袱,实在看不出影片的精神内核,结构与叙事也显得僵硬杂乱,像是古人堆砌辞藻强行凑出一篇锦绣文章,除了好笑似乎找不到别的内涵,我想王宝强对电影的追求也不局限于此。张艺谋、冯小刚都在演艺圈拿过影帝,他们的标签始终是一名导演,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大卖飞起,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还是演员,跨行跨界玩的风生水起的充要前提是有天赋,诚然王宝强确实是一名敬业拼搏的好演员。
《大闹天竺》本身是一部公路片,拍摄套路脱胎于徐峥的《泰囧》,异域风情、语言不通、人在囧途是几个重要卖点,印度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同样的东方古老文明和人口大国,和我们确实完全不同的社会体制和生活方式,自然引出啼笑皆非的故事。沾着西游记的光,如武空、唐森、盛唐集团、金角银角杀手、花果山一样的小楼,试图还原一款西游记的现代版,将西天取经的故事变成了找遗嘱继承财产的行程,妖魔鬼怪的打斗拦截也转化为杀手们的觊觎追杀和文化不通的误会冲突,用金钱、暴力、阴谋来架构一个新的世界脉络,只是角色们的智商都有点欠费,不是笨手笨脚就是傻头傻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笑料百出,至少在搞笑这一块做的还算凑合,就像赵本山后期的小品,尽管立意和笑点为人诟病,又是乏善可陈的大环境下的一道好菜。
徐峥驾驭影片的能力在《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都得到了票房与口碑的检验,荒诞背后总是折射出温馨与感动,在脑子里留存一丝暖意。《大闹天竺》却不得其法,只模仿了身形而忽略了神髓,豆瓣评分3.9分简直是啪啪打脸,是同期5部贺岁档影片的最低分,评价也是一边倒的差评,用16年形容王宝强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观影感受:宝宝心里苦啊。马蓉事件将王宝强推上了2016年百度指数曝光率最高的明星,从傻根、许三多等角色积攒下的口碑与人气,让大家都惊呼:心疼宝宝,也希望他从阴影走出重新站起,对《大闹天竺》的期待值也水涨船高。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尽管票房还在走高,《大闹天竺》的水已经深不可测,白客与王宝强的混搭造型已经够杀马特,还有岳云鹏在装傻柳岩在露肉,我还是没有弄清他俩存在的意思,以上不是越南的洗剪吹,也不是中国的非主流,而是印度城乡结合部的杀马特,真想给他们全打码。
这是一部王宝强自拍自演的电影(第n部作品?)。作为半路出家的导演在剧情的把握上,人物的刻画上,场景的布置上难免是有点粗糙的。从柳岩(吴静,悟净?)态度的前后转变,到贯穿全剧的王宝强脖子上那颗核桃挂坠引导他获得了金箍棒。剧情的改变过于的生硬。
这个电影其实讲了两个故事,明线为两兄弟在印度破镜重圆(搞基)的故事,暗线暗合西游记西天取经的故事。按照故事的完整性来说,这两个故事分开来拍成两个电影完全没有问题,且都能看。然而王宝强粗暴的把两个故事揉搓在了一起,刻意的想要增加电影的深度,实为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
观众们对《西游记》的故事太熟悉了,所以总会不自觉的在电影中寻找和自己记忆可以契合的共同点。既然拍的是《西游记》,那么导游就想追求故事的完整性,从而达到能够与观众共鸣的效果。然而《西游记》的故事太庞大了,所以只能撷取其中个别的故事片段的故事讲完。在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完整的叙述《西游记》故事的同时,又因为商业化模式在电影中掺杂了大量的打斗场景,极具搞笑性质的场景,使得王宝强根本把握不住电影的节奏,让作为一个整体的电影,看起来成为了一盘散沙,一个由大量莫名其妙的片段组合而成的拼盘(故事?)。比如:白龙马的出现(悬崖顶上突然祥云笼罩,走出一匹白龙马),无任何的铺垫及后续情节,极为突兀。
再有一点得提一下的是,电影的末尾部分表达了对六小龄童的.敬意。虽然在中国,六小龄童作为几代人心目中孙悟空的经典形象而存在,在电影中把六小龄童拉出来友情出演很可能博得观众的共鸣,对情感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甚至会流出眼泪。看似是对《西游记》IP电影的应景之举,实则在商业化模式的运作下,把情怀当卖点,为博取眼泪而去博取眼泪,在电影的人物刻画很单薄的整体之中,并不能表达出一种很强的感染力(突然感动.jpg)。
这部片子唯一的亮点就是那些让人捧腹爆笑的情节,然而想要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并不能够只由大量的搞笑片段撑起来。电影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观,或一个思想,抑或是展现文化。而这部影片中却把我们中国人对印度的刻板印象(一个摩托车上站了10个人)给拍了出来,只是徒增笑料而已。《大闹天竺》作为一部商业片,打打闹闹,嬉嬉笑笑,图得是即时的快乐。当我们走出影院门,一阵风吹过,慢慢的也就都淡忘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作为王宝强的处女作,你仿佛能看到,作为导演他的样子和作为演员的他如出一辙。他对于喜剧的定义是不断模仿自己以往的角色、创造类似的喜剧情景,所以结果就是只有宝宝自己搞笑在线,而由他调度的全片节奏混乱,情节散成一段一段,武打戏更是不中不洋。还有花花绿绿的鲜亮场面和各路辣眼睛的人物造型,无一不让人怀疑导演的审美趣味。
的确,王宝强骨子里就带着股俗气。这么说没有恶意,他的俗气和憨气 结合在一起,加上那种傻愣劲儿和认真的态度,以这样的状态塑造角色,正是他能够赢得众多观众好感的原因。
然而,就像前年的《恶棍天使》一样,作为导演的邓超成功将他烂俗的表演欲充斥全片,连同剧作和剪辑都算上,不给其他属于电影结构的部分留一丝余地。
《大闹天竺》中的王宝强一样是混淆了“演电影”和“创作电影”的概念,他误以为以一个长久以来具备吸引力的角色模板就可以支撑整部电影,却忘记要脱开演员身份,履行作为导演应该在电影里起到的掌控职责。
不可否认,他的表演是一如既往的喜感和真诚。可单凭一个熟知的搞笑角色就能支持我们看完一部无逻辑的烂片吗?
当然不能。
以及,没有电影感的审美、单靠装疯卖傻营造气氛,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却不能让他轻松冠上合格导演的名号。
又或者,他真的已经尽力了。通过影片后面的花絮部分能看出来,王宝强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拍摄过程中也没少受伤,以至于如果将他那股努力想把电影完成好的冲劲,与最后成片的糟糕程度比对来看,惨烈的正比指数都不免让人心疼。
可话说回来,这是拍电影,认真归认真,不行就是不行。包括去年夏天的那场离婚风波给他博得的同情分,都不能够挽救这场车祸大片。
影片开始的时候,我一度以为王宝强的本意是将西游情结与他前几部《囧》系列的公路喜剧类型结合,再让自己和岳云鹏、白客这两位自带不同喜剧效果的人奇妙混搭,分别用类型和人设的两种特别的搭配方式制造冲撞效果。
没想到,西游“情结”的借鉴其实就是直白的“情节”运用,从剧情和人设毫无缘由的直接套用,到最后同样诡异的六小龄童出场,无一不让人觉得是对西游记的过度消费。 加上柳岩,且不说前半程的表演有故意卖弄低俗之嫌,她和岳云鹏那条线也只是连一下就断掉了,不知道是后期剪辑得乱七八糟还是压根就被忽略,总之就是没有一丝存在感和喜剧价值(如果不算上前文提到的网络段子的话)。还要生硬地给她扣上“沙僧”的名号,生搬硬套成为“公路改编版”《西游记》。
而王宝强、岳云鹏和白客三人的组合,也没有通过合适的剧情关联使他们互相搭配产生喜剧效果。相反的,每个人物都是靠自己一贯的喜感人设强撑,整个场面除了让人联想到他们以往塑造的喜剧角色,基本上就是胡乱混搭的画风。三个人你演你的、我演我的,倒是玩儿的不亦乐乎,丝毫不在乎底下观众的一脸尴尬。
三个喜剧大咖,演出的效果却是1+1+1<3。包括一开始就出现的朱时茂和陈佩斯组合,依旧是没有被安插任何包袱笑料,让人感慨用了这么多喜剧明星,也只是浪费资源。
硬要挑的话,还是能注意到片中很多惯用的喜剧元素。
比如亮瞎眼的艳丽画面、全程张大嘴一脸WTF状的杀马特二人组、恶趣味段子……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以“烂梗”形式向经典的致敬,更多的只像是网络笑话,烂大街。比如出现在柳岩和小岳岳那段里,女朋友管自己兄弟叫“亲爱的”的桥段。
可惜的是,即便搜遍笑话大全,也不能让我笑出来。而且,逗乐水平距离网上那些无聊的搞笑视频,都还差得很远。
以及,疯狂的广告植入,没有限度到让人恶心。
以及,结尾处六小龄童的出场、贺岁歌曲串烧、穿帮花絮和一堆明星出来拜年等彩蛋……这一切,都使得这场快节奏的混乱达到了高潮。
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认电影院里还是有笑声的。这样的市场和票房,这样的局面,正说明这样的“喜剧”不会终结。不敢说转型为导演的王宝强下一部作品会不会有起色,会不会更烂。作为观众,我们能做到的似乎只有慎重选片,耿直发言了。不过看到豆瓣上的一边倒的评价我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这次网络上不再有恶意差评了,大家都是真心实意地觉得难看。
最后,借用朱时茂老师常告诫影院观众的那句话: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安全永远第一。
以及,新的一年,远离烂片。
【2017大闹天竺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