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观察日记(2)

时间:2021-08-31

植物观察日记 篇6

  我在一个精美的杯子里放了十粒黄豆,有的黄豆的颜色比较深,有的比较浅。大部分黄豆都是椭圆的,还有一部分黄豆偏向于圆形。黄豆的大小是不同的,小的有3毫米宽,4毫米宽,大的有3毫米长,5毫米宽。我用手摸了一下,知道了黄豆是硬的,外皮有点粗糙。我在杯子里接了点水,把黄豆发进去,刚放进去的时候黄豆上有许多小泡泡,好像是在呼吸。过了一段时间黄豆的表皮皱了许多,就像是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又过了没多久,我发现豆芽有些膨胀,连皮都掉了,露出滑嫩的皮肤像刚出生的胖娃娃一样儿!仔细看看,它还在变大。我很好奇便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告诉我说,黄豆吸水,所以变大了!我恍然大悟。

  今天一放学,我赶紧看我的黄豆,我发现大部分的黄豆已经裂开了,其中有的脱掉了_的外衣,展露出了白色的小嫩芽。这这些豆芽那么柔弱,风一吹似乎就能被吹折;还有一部分黄豆还没发芽。还有一部分黄豆散发出了一股淡淡的酒的气息。更有一些黄豆已经脱掉了它们透明的外皮,将整个身子露了出来。我有用手摸了一下,发现比原来硬了一点。

  今天,我一进家门,就去看豆子,发现水变浑浊了。妈妈告诉我,如果不赶快换水,水就会变臭,豆芽就不能长了。我一听,就赶紧换了水。因为我不想白费功夫,让辛辛苦苦养好的就这样功亏一篑了。而且,全部的黄豆已经脱掉了_的外衣,全部都已经发芽了。黄豆发出来的芽是白色的,芽是硬的,嫩芽约有五毫米长,豆芽有一点弯曲。

  没过几天,我惊喜地发现小盆里的每颗黄豆都已经长出嫩芽了。每颗嫩芽看去都绿油油的,真惹人喜爱。它们中有的已经长到了一厘米左右的高度,而有的才长到三四毫米,真叫个“参差不齐”啊!走进仔细一看,还有一部分黄豆长了些“小斑点”。妈妈告诉我,这可能跟空气的流通和使用的水质有一定的关系。我赶紧把盆子放到了通风的地方,然后又帮它们换了点清水。

  看着正在继续长高的豆芽,我心理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

植物观察日记 篇7

  20××年10月4日星期五晴

  今天一早,妈妈就把我叫起来,让我去看看我的阿狸草。我拿起阿狸草仔细一看,泥土缝里又有一个个小脑袋正在钻出来,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原来刚长出来的牙是带着鹅黄色的帽子出来的,只要把鹅黄色的皮脱了,就会变成嫩绿色的。嫩芽呼吸新鲜的空气后,两片叶子就会微微敞开,变成一只只喇叭,正在播放今天的天气情况,啊!我的小豆芽真是太可爱了。

  20××年10月5日星期六多云

  今天一大早我又去看我的阿狸草,啊!阿狸草长高了好多,昨天连盘子的头顶上都没到,没想到居然一夜间就跳了出来,我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为什么我的豆芽会长得这么快?妈妈说道:我觉得应该是风把它吹长的吧!我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吧。接着我又发现原先豆子的根是弯弯曲曲的,现在却是笔直笔直,我怀疑:这豆子会不会有毛病了,怎么变成真了呢?最后我又给它浇上水,撒上肥料,希望我的阿狸草能早日健康长高,长大。

  20××年10月6日星期七雨

  我一起床又去看我的阿狸草,今天阿狸草长得更高大了,两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颜色碧绿碧绿的,可漂亮了。长高了的阿狸草变得更细,更直了,我好担心阿狸草会被风儿吹倒,可阿狸草很坚强,勇敢,无论风怎么吹打它,它都不会弯曲,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阿狸草学习。

植物观察日记 篇8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