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歌词来分析声乐作品中的复杂情感(2)

时间:2021-08-31

二、声乐表演情感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 一) 非唯一性

  从上文中的分类不难看出, 声乐表演的情感, 并非唯一性的,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统一, 却并不矛盾。同一首声乐作品可以是一种情感, 也可以同时兼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感, 即使是相对立的两种情感也并不会产生矛盾。例如在声乐作品《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中, 主角韩英在被抓人狱后, 抱必死决心, 对母亲唱起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曲目。这首作品兼有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 歌词 娘的眼泪似水淌, 点点洒在儿心上 , 是一种悲痛, 难舍, 有内疚的负面情感, 愧对娘亲养育之恩, 对亲情的不舍, 对分离的一种痛苦之情。而歌词 眼前虽然是黑夜, 不久就会大天光又表达了一种正面的期盼、希望的正面情感。 砍头只当风吹帽更加体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与淡定这种正面情感。整首作品从头至尾包含了追溯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诸多的情感看似矛盾, 实质统一由融合, 真切的表达了韩英复杂的心理活动, 作品由此更加显得情节起伏, 扣人心弦。

  ( 二) 非普遍性

  在同一首声乐作品中, 在基调确定的情况下, 不同的演唱者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可谓是千人千面, 甚至同一位演唱者在不同场合, 不同年龄阶段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世界观, 内心体验度的不同而决定的。同一首声乐作品有不同演唱家的不同版本, 每一个版本都有其特性, 有值得声乐学习者研究之处。因此, 歌曲的情感并不具有普遍性。

  ( 三) 非绝对性

  这种情感特点也是由演唱者本人决定的, 同普遍性一样, 在整体基调确定的情况下, 融人自己的二度创作。并没有对错之分, 只是哪位演唱者处理的更加贴切。例如声乐作品《黄河怨》, 彭丽媛老师的现场版体现更多的是悲愤之情, 而王秀芬老师的音乐会版本体现更多的是绝望麻木之情。两位老师处理的都很到位, 处理方式也由于现场实际情况, 伴奏乐队, 舞台设计和舞美的不同而略显不同。但是整体的基调都定位准确。因此我们说, 声乐表演中的感情处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