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2)

时间:2021-08-31

高三作文 篇3

  它是个笨笨小熊,头脑简单,所以想什么事都简单,就因为它不会把他们复杂化,所以样样事都能有个完满的结果。每天都想着怎么可以有更多的蜂蜜,每天都为蜂蜜奔波,颠簸。一路上遇到有趣的事和人。他们团结地做着些什么,他们可爱,心地善良,似乎对什么事都用最宽容的心去包容、去解决。

  在“百亩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精灵们,他们团结,那里笼罩着安详和和平……

  大人们老是阻止我爱他们的权力,他们把这叫做幼稚。那就让我幼稚下去吧!只有这样,那颗纯真的心才不会离我那么遥远。他们都是另一个我们,只不过是我们利用他们的嘴来说出我们平时不敢或者不能说的话。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也许只有他们才是最初的。因为,成长让我们都改变了,回不到最初。但不用悲哀,因为他们拥有的,我们也曾拥有过。用那颗最初的心,去感受身边的感动。是他们教我的。

高三作文 篇4

  如果在城市的街头遇到一名流浪汉,面对他的恳求,你会愿意把手机借给他吗?

  网上曾流传一段"流浪汉街头借手机,路人反应让人心寒"的视频。在视频中,有人担心,有人怀疑,愿意帮助者寥若晨星!难道那些人心中都没有善念吗?

  不,我相信不是这样的。助人为乐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我们拥有善念的种子,何不让它开花结果,成为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呢?

  可是,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往往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当公交车上站立的老人强撑笑颜,当带着孩子求助的人双目凄楚,当迷失方向的问路者满脸焦急……人们似乎不约而同地燃起小小的善念,却又不约而同的收回了它,默然离开。

  他们明明心存善念,却为何仍选择在其他人的苦难面前背过身去?

  有的人振振有词:你伸出援助之手反被讹诈,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因为存在伤及自身利益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即使知道碰到骗子的可能性还没有踩到一块西瓜皮大,也要急匆匆收起"多余"的善念;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愿多事,总以为事不关己,何必自讨苦吃?有的人顾虑重重,瞻前顾后:万一对方并不需要我的帮助呢?万一我的行为冒犯了对方呢……假设了一万种的可能,最后还是退却了。

  这些心理并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却都是相同的冷漠,让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在独自挣扎中逐渐绝望。长此以往,社会将愈加冰冷,善念的种子也将冰封枯萎。若有一天我们自己也成了苦难的当事人,谁来拯救绝望的我们?谁来拯救这个绝望的社会?

  还好,我们还有希望。

  我听到梁漱溟在低语:"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就超脱了渺小。"不要因为碰瓷者的个别案例就全盘否定善举,从现在起,做一个无私的人。五十二年协助边防官兵巡守中哈边境草原无人区,七十二岁老党员魏德友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的意义。

  我听到约翰?多恩在呼喊:"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从现在起,做一个主动关心他人的人,让自己成为爱的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善举互相传递。刘长江创建了"流浪者之家",专门帮扶流浪人员,用善举引导善举,给了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

  我听到我在默叹:"自然界的花儿不会因你的重重顾虑,而不再盛开;心中善念的种子却会因你的久久迟疑而枯萎凋零。"从现在起,做一个果决的人,就像《好汉歌》里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被同情心淹没,做出善举前的理智思考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帮助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比如说根据一些细节去分辨职业乞丐和真正的求助者等等,具体情况要做到具体分析。

  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欺骗者的打击力度,让人们敢于做出善举,也可建立奖赏制度,让人们更加愿意去做好事。媒体也应当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好人好事,鼓舞人们坚定向善之心。

  如此,善念方能开花结果,成就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高三作文 篇5

  黑格尔一句“存在即合理,合理即现实”让无数人陷入沉思;鲁迅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又给陷入沉思的人们以醍醐一棒。两位大思想家的话语不禁引发我们去思考:现实与合理,到底孰是孰非?

  首先,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何为合理?所谓合理,一是事出于情,二是事出有因。比如王朝的更迭,对于前朝子民而言,另一朝代的侵略是不符合道德情理的,是为“不合理”;然而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朝代的替换乃是历史潮流所趋,有其发生的充分条件,符合规律,是为“合理”。由此可见,合理与否,实则是个辩证的命题。

  然而有存在的充分条件的,不一定符合道德情理;符合道德情理的,不一定有能让其发生的温床。由此,现实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也不一定现实存在。这样看来,鲁迅无可批驳,而黑格尔似乎全错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黑格尔并非要让我们把现实与合理一概而论。相反的,他提醒着我们:当看到社会上的看似不合理的现象时,不要急于当“愤青”,而是先思考这样的现象是否有其存在的因果必然;当善行好事无法成功时,不要灰心失落,而是反思它们是否契合时代形势。这与鲁迅所言“从来如此,便对么?”背后传达的精神若合一契——深入地思考为什么有些事物可以存在,为什么有些事物不能成为现实,并以此为改变现状之路点燃明灯。从这一点来看,黑格尔与鲁迅的立场是统一的。而这,才是两位思想家想要传达的真谛。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两位思想家的意思。有些人把“存在即合理”奉为圭臬,对丑恶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些人则把“合理即现实”当作人生信条,把事情的不成功归咎于“不合理”,再也不愿努力;还有人则走向偏见主义的`极端,怀疑一切、否定万有。他们都只片面地理解了“现实”和“合理”的含义。在“现实”与“合理”的辩证关系下,我们要做的,既不是盲目肯定、安于现状,也绝非陷入怀疑论的漩涡,把一切事物都全盘否定。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保持对现实状况的理性思考,保持对改善现实状况的热心和信心。

  苍冥遐缅,人事未已。面对现实,多问一句“为什么”、“合理吗”,方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复兴保驾护航。保持思考、保持热心,以我心之赤诚,护我社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