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2)

时间:2021-08-31

高三作文 篇3

  人的一生首先是致力生存的艰难一生,其次才是修德行善的一生;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温饱的道路上辛劳,同时也在修德行善的道路上修炼,这是一个身心双赢的磨练历程;它往往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形成,好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极其惬意地安静与欢愉。

  儿时的我们在温饱之后,第一接受的是爱的启发、爱的施舍,然后不断地储存善意、积攒善举,这个过程相当的吃力和漫长,几乎贯穿了人生经历的全过程。善是起始、善没有终结,善是一旦拥有、终身相随;善与德不容剥离,善是基础,德是善的积累和结晶、是善的结果与超越;所以说德是善的升华,二者是不同施爱形态的两重境界。

  实施善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之花自然绽放的过程,也是我们将慈悲心意极速表达的过程,这其中不应该有丝毫的迟疑,它把爱的传递即刻呈现,这是一种异常坚定的意念,每每完成就特别心安、特别舒心。可别小瞧心安的效用,它可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修德的历程也是艰难超常,它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哪怕是微小的细节,也提示我们不容忽视、永远不背离博爱的原则与标准。

  我们在找寻将德善根植于心的妙方,然而却不知我们的内心能乐意、主动的予以接纳;德善本身就是我们内心的根,仅是靠日常点滴积累就足以养育和滋润我们的心灵;何况这种自然呵护无时不刻地关照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天然而充实。安心、养心、舒心让我们格外心怡,不至于始终保持负重的态势,心不累才是生活的最佳姿态。

  善在我们心里居住久了,它就会对我们的品质和德性进行打磨与修正,及时修复我们因不良信息产生的偏激认识,使我们德育上的方向和目标不至于偏离轨道,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与自身进步的要求。修德的任务十分艰巨,它通过善的提醒,检测认知观念上的动摇和不实,及时地纠偏加力,从而坚定德善于心的永恒与信念。

  我们在人世间无亏心之事,尽生活赋予的责任、履法律赋予的义务,在社会规范下作为,在正常思维下辨事,内心无比的清净和专注,心神如一、行事有序;不慌乱、不冲动、不违法,营造顺心如意的畅快秩序,运正而气顺、德厚而容人,使助人之举成为自己的常态,如此就能感悟到人们常说的“德养运、善积福”的真实寓意。

  德品善意如一坛老酒储存于心,是我们体内的宝藏,稍有外泄、便会醇香四溢。我们与人相处,敬重得是人品素养,喜欢与有德之人交往,那是既能收获友谊,又有勿需提防的安全感,还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这是修德育心的需要,更是培育心灵美的需要。修德行善始终美丽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终身积攒福份、好运相伴。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的内心相对孤独,加上艰辛生活的侵扰,我们有时很无助、很失落;所以要经常进行内心对话,复原德品运泽,启动活力、铸善成福。安全幸福的人生离不开德品善举的无尽释放、离不开人性良知的真心倾注;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我们都有播撒爱心的能力,捐赠、出力、用心都是支持与抚助,这是积福的运程,也是福运似海、福运宏达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一个成功的人生、一个平安的人生,都是日积月累、心绪稳定的奉献之旅,我们回顾付出与遭遇,无不认可自己是福运之人;有多少遗憾和不幸与自己擦肩而过,又有多少别离和故人让自己痛惜不已,我们应该时刻怀揣祝福,把今生的感动永留心底。

  拥有德善之心,才能常做德善之事;拥有德善之举,才能福运相伴!由此看来,决定福运是否相伴的不是外部因素,而是自己那颗行善聚德的心所左右,我们崇尚德善、感恩福运,是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也是种德施惠的必然。德善合一、福运合一,德善福运集聚一身,您的一生令人羡慕、您的人格分外迷人、您的爱心源远流长,让德善之船在福运之海中扬帆远行!

  福生于善、运生于德,善在于行、德在于立。感谢德善居心、感谢福运惠泽!我们的人生因此而生机勃发、光彩照人。愿德善之心快乐永驻、愿德善之人福运永伴!

高三作文 篇4

  父亲在电话里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我发急追问,他才告诉我母亲胸口绞痛难耐,在医院救治。

  我焦急地在房间里转来转去,脑子里一直晃动着两个腰背佝偻、头发苍白的老人的影子。他们在医院走廊冰凉的长椅上,相互搀扶,相互依靠着等待医生的判决。父亲的心脏搭过四根支架,他要陪着母亲捱过十个小时的输液时间,身体能吃的消吗?一刻也不能耽误了!我急火火地收拾好东西,直奔车站。

  我的父母住在乡下,他们将老未老时,希望进城和儿女住在一起。那时候,所谓都有出息的三个儿女,在城里都有自己的房子。

  我的哥哥大学毕业去了省城,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和家族支援,靠着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在单位站住了脚。20xx年他的单位建集资房时,父母拿不出一分钱,我刚结婚没有储蓄,弟弟尚在念大学,家里人没有能出上力的。哥哥一晚上打了将近一百个电话借钱,总算凑足首款的十万,而剩余的十万尾款在每月工资里扣除。父母和他生活在一起,无疑会多出一笔生活费,这是他和嫂子承受不起的,更何况弟弟上大学的费用是哥哥一直在帮衬。父母只好断了去大儿子家住的念头。

  我在离父母家七十公里远的一个小城市上班。结婚的房子是公婆给买的,使用面积六十多平,一家三口刚好住开。父母骨子里非常传统,自己有儿子万万不能去姑娘家住,即便后来我换了大一些的房子。我不怕别人笑话,再三恳请父母来我身边住。他们说,你是有公婆的人,好好孝敬公婆才是正理啊!

  弟弟本来在六朝古都西安上班,那里气候宜人,打算父母以后养老就在他跟前。在农村,老人一般是住在小幺儿家的。父亲早年在外跑车,观念多少有些改变。但母亲一直呆在农村,她认定晚年要和小儿子生活。弟弟当时没有成家,他让家人放心,尽早买房子接父母过去同住。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儿女都有班可上,老有所依的愿望也即将实现。最欣慰的是,国家为父亲他们一大批单位破产而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们办理了退休。每月两千多块钱,足够他和母亲的花销了。他们有了收入,不用担心拖累儿女。

  我的一个堂妹在上海工作,老公也是单身。公公婆婆本来在农村,大儿子说上海生活条件好,鼓动老人去了上海。农村有合作医疗,但是异地无法报销。堂妹管老人吃喝住行、住院看病,尽管两人工资算是可以的,还是承担不了上海的高消费。不到一年时间,不得不将老人送回了老家。

  父亲暗自筹划,弟弟才工作买的房子没多大,有了孩子肯定住不开。他和母亲可以租房子住,帮着带孩子、买菜做饭,等条件好了再换大房子。对于父母的决定,我更多的是心酸。父母在乡下不是过不下去,论起生活环境,老人在农村比在城市更适宜。农村空气新鲜,人脉熟络,对于生活半辈子的他们来说,早就习惯到了身体的每个毛孔,每个细胞。他们一心一意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图的是团聚的热闹和一份难以割舍的浓浓亲情。

  我有一次回家,看见母亲躺在走廊的沙发上睡觉。父亲坐在客厅的躺椅上打盹,而电视兀自大声响着。那个时刻,家家户户正热热闹闹团聚在一起,畅享丰盛的晚餐。父母住的楼房挣扎进来落日的一束余晖,更显空荡荡、冷清清。我能想像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傍晚,父母对付吃一点晚饭,各自守着一片孤寂,昏昏沉沉地放纵着思绪。

  事情最后还未尘埃落地,孩子们的孩子开始嗷嗷待哺,需要专人看管。母亲理所当然地前去看护。哥哥的孩子断奶早,母亲记挂家里的父亲,带着孙子返回乡下。像迁徙的鸟儿,夏天一过,又飞回城里,因为冬天城市的房间里有暖气,孩子需要暖和地过冬。而在乡下的父亲想念孙子了,不得不一趟趟往城里跑。就这样,老两口有四年多的时间,往返奔波在两百公里的路途上。

  我想带孩子回家,还得提前打电话,问清家里有没有人,常常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家。我在自己家做上一些吃的,带回家拿给父亲吃。父亲年轻时在外面开车,很少进厨房,做的饭很难吃。母亲不在家,他饥一顿饱一顿,胡乱打发光阴。

  弟弟在西安的买房计划最终流产了。总部一纸调令,他们一同留在西安的六个年轻学子全部调去新疆。弟弟非常不愿去,但是寒窗十几年,他无法放弃心中的梦想。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的拳拳之心飞扑在两千公里外的边疆。弟弟订婚、结婚,他们尤为担心。在哥哥的带领下,拖着年迈的身体,不远千里去探望,只为看一眼小幺儿的生活现状。

  在父母居住的乡下,还有很多年轻人出去是打工的。他们春天出发,冬天回归。迁徙的鸟儿是带着儿女一起出行,他们不能带着孩子一起走,留在家里,让长长的思念连接着亲情。有些人家的孩子没有全部离开家乡,父母的奔波不会太辛苦,一方离开,另一方有孩子在身边,不会寂寞孤单的。

  有时候,我会想这样一个问题:小时候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最好飞的又高又远;等到年老体衰,又希望孩子能在围在身边。到底是让孩子承载全家人的梦想去大世界拼搏好,还是安于现状生活在小地方好呢?人生像鸟儿飞来飞去,固然开眼界有志向,但平凡如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不是吃的好,睡的好,能大笑出声吗?

  我在结婚前,挣的一点工资全贡献给国家公路事业了。而弟弟在两千公里外,他回家看望父母坐飞机的花费让他选择很少回家。他自知结婚买房无人依靠,对工作投入的是超乎常人几倍的努力。哥哥的孩子上学后,他回家看父母的次数勤一些。他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作为长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责任心。

  一家人坐车的车票被母亲收集在一个抽屉里,满满一抽屉。儿子好奇地翻看,惊叫着太霸气了。我突然涌上一个念头,我的孩子要是离开我了,我这一辈子都要做迁徙的候鸟了。

  母亲和父亲的心脏病相继发现在弟弟有孩子后。父亲接连做了两次支架手术,母亲身体尚康健。她给弟弟带孩子时,身体的不适症状逐渐明显,但是在新疆看病她得全费。在花了弟弟上万块医药费,她说什么都要回家。她伤心地将儿媳妇抱怨她不尽心带孩子的话藏进心里,毅然决然回到乡下。

  自此,父母抱定要在自己家里终老余生,不去孩子家当累赘。父亲在电话里总是报平安,三言两语就挂了电话。母亲会唠叨一些,无非是人老了,身体的各种毛病是自然衰老的现象,不用担心牵挂。

  我的日子随着孩子长大,烦恼忧愁也生出来。对于父母,听到他们说没事,心里的砝码习惯地倾斜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老小孩,老小孩,我明白这个词时,父母的健康状况早已亮起红灯了。老人,其实和孩子一样脆弱,只是他们没有孩子一样可以依偎的温暖怀抱。

  父母在电话里报平安的坚强被病魔击退了。他们害怕一下倒下去,再也看不见心爱的儿女了,犹豫着叫孩子回家,又焦急催着回去。我每天和他们通电话,不再问他们好不好,但是要听到两人的声音,知道他们还能快步走过来接电话。

  父亲做手术,母亲住院,我和哥哥轮换请假守护、伺候。刚开始,父亲不习惯我给他洗脚倒尿,扭捏着让先放着。我差点掉眼泪,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是习以为常的,而父母对孩子的回报是感激涕零的。

  我们在单位上班,不能长时间呆在他们身边照顾。休息时我们如同候鸟,按照既定的路线飞回老巢,短暂的尽孝之后,再飞回来继续朝九五晚的工作。

  母亲的再次发病,意味着我们兄妹三个的再次相聚。我飞奔进医院,已感受到另一只候鸟飞来的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