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同题作文(3)

时间:2021-08-31

 2014年山东高考同题作文:吾心似秋月窗外自澄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是心灵的眼睛。本是相同的画面,人的心境不同,眼底映出的便被人为地涂涂抹抹,这儿亮些,那儿暗些,风景被镶在框子里,烙上了深深的个人印记。

  我们被外境所牵动就犹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归。窗边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白白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再原原本本地收藏,心中却不增添一丝波纹。

  十年浩劫,他被捕入狱。所有作品都被烧毁,三根手指被折断。他说从前慢,慢得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的生命也只够爱着他的音乐和文学,哪里有空去理会伤痛?他用写坦白书的纸完成了《狱中笔记》,用黑白色画的钢琴无声地弹奏着曲子。遭遇不幸的人常常深觉伶仃孤苦,犹如在烈日下被鞭笞,所有的伤痕都被炙烤。但陷于痛苦中无法自拔的人是看不清痛苦的样貌的。木心在窗边,能远远地回望那窗外的痛苦———不过是生命中一个稍显面目狰狞的顽皮小人儿罢了。温一壶月光酿成的美酒,他还是他。心似秋月,明日必有粲然。胡适说他是人间稀有的天才,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迁至台北后,一向挑剔的蒋介石也把他奉为座上宾,希望他担任要职。结果,任由说客说破了天,任由全台湾把他捧上了神坛,他就是不为所动。傅斯年,一个“夹缝里的自由主义者”,不因外界的夸耀而狂喜,为了自己说话的自由,蔑视名利,发挥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他的窗边,一切美誉好像是西游记里的白骨精,火眼金睛一扫就现了原形。心似秋月,他依旧是细水长流波澜不惊的模样。

 2014年山东卷高考同题作文:吾心即宇宙

  同样一种慈悲,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同样一轮明月,依山则小小,依水则皎皎;同样漫天风絮,有人见之则喜,有人闻过则悲。正像这窗外的风景不变,只是窗内的人心各异,才使得世间横生出万千姿态。故曰:吾心即宇宙。心之所向,即是造化。使我们的心不断充盈,兼容并包,做出一番事业来。

  鲲鹏欲想张开翅膀,必须先有一番广阔的天地任其飞翔。故然,欲成大事,必先拓展我们的视野。

  冰心曾言:“墙角里的花啊,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这美丽的诗也恰恰映照过一代中国人。近代的中国一度闭关锁国而令国家衰败,正见于此,魏源等人提出了:“开眼看世界”的口号,倡导人们学习西方,将眼界开阔。正是魏源的“开眼之举”才令中国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而身处现代的我们应拒做“井底之蛙”,令自己的心境开阔,这样我们才会达到一个足够发展飞翔的空间。如果不然,必定固步自封,无法自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们也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我们心灵也必将更有力量。

  曼德拉是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他的光辉岁月深深折射着世界的发展。他曾经因反对种族歧视在监狱里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然而当他出狱时,他却十分感激这场磨难,也正是在监狱里的遭遇使他学会了协商与冷静的处理事情。是啊,同样一份人生重担,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就是一场折磨,但对于曼德拉的一类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财富。生活中的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也应像曼德拉一样用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记得,挫折更能使心灵坚强,创造下一个美好。

  世界之所以多姿,是因为它的多彩,心灵的宇宙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心灵懂得包容与慈悲。

  其实,同样一种风景是因为人心不同而有雅俗动静之分。可是谁又能说“阳春白雪”就一定比“下里巴人”要动听,“静若处子”就一定比“动若脱兔”要美丽呢?同样一种美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而世界不也正是因为不同而显得更多姿吗?尤其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的今天,求同存异愈发重要。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在充实心灵的同时包容他人的声音,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彩。

  吾心即是宇宙,故而,请打开视野,从多种角度看待世间百态,以一颗宽大慈悲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我相信,世界一定将会因我们的心灵升华而更加美丽。

  现代的一切太浮躁,太常看到大喜大悲起起落落。好像成功的人窗外一定是鲜花万朵碧海蓝天,失败的人窗外一定是枯枝败叶污浊泥淖。试着用平静的心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既不是面目可憎的彪形大汉,也不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其实,飞沙无法席卷你的心灵,大雪也冰冷不了你的温度。吾心似秋月,窗外自澄明。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此时此刻,你的窗外,正是最好的风景。

 2014年山东高考同题作文:远山有灯

  远山有灯,灯光下是爷爷的眼。

  爷爷退休以后,便在偏远的山中开辟了一块菜园。不常去住,也不太打理菜地,但菜园角落一间被团团绿色包围的小木屋上的灯,却是不分昼夜地亮着的。

  有天爷爷带我去摘菜,我看中了屋里的床,赖着不走非要住一晚上。爷爷拗不过我,便留我住了一晚上。我推开窗,在灯光下看书。“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也不过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可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就是不好找,过了一会儿,我就又回到了尘世。到了睡觉的时候,那明晃晃的灯光刺眼的让我不安,根本睡不着。可爷爷说什么也不让我关灯。我以为是爷爷要再看一会儿外面的美景,可明明什么都看不清。我把脸都贴到窗上了,才勉强能看见一层又一层的幼苗,一圈又一圈的杂草,和一条岁月留下的路。根本没有什么美丽可言。古人隐居,春日观花,看的是春桃娇艳;夏日听蝉,赏那夏荷清丽;箫吹秋月,秋菊高洁;雪饮冬霜,观那冬梅傲雪。可我在爷爷的窗下,只能看见那恶狠狠的灯光,和窗户倒影的我的脸纹。可爷爷却好像在欣赏什么稀世珍宝。

  我便赌气地跑到菜园的栅栏口坐下,看着那土路,数着爬过脚下的小蚂蚁。时不时回头看看爷爷有没有来找我,可每次看见的,都只是他坐在窗前的脸,在灯光的映照下,本已浑浊的老人的眼,更加模糊不清了。

  夜渐渐深了,爷爷还是不来叫我,远远的却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从山上下来。原来是魁梧的山间汉子,忙不完的农活驱使他拼搏到深夜。看他肩上扛着锄头,却矫健地一步步逼近,不由得害怕。赶忙跑进屋里坐在爷爷身边,远远的就听见那人喊谢谢,灯光太刺眼,透过窗是看不清那人的脸的。只知道听脚步声,他已经走远。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笑笑跟我说,乡下不比城里,满路都是灯,山间又左一条岔路右一条沟沟的,有盏灯,起码有个方向。

  再透过窗,望出去,好像满园绿色都亮起来了。再看看爷爷,他的眼睛也越发亮起来了。

  再后来,爷爷老了,走不动了,菜园也渐渐荒废了,再也没有人去换灯泡了,再也没有办法从高山上看见那点点灯光了。

  远山有灯,那灯,便是爷爷的眼,澄澈的眼,是千千万万怀着他人的充满温情的眼。

  钱钟书说:“双眼如小窗。”我看见的是晃眼灯光,爷爷看见的是灯光背后的黑暗。我看见的是一片荒芜,爷爷看见的是乐意满园。我的眼中映着自己,爷爷眼中映着他人。

  终于,我的心灵之窗,也要变成那远山的灯、温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