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作文700字(2)

时间:2021-08-31

感恩节的作文700字 篇4

  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届时放假三天,合家团聚。在节日宴会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鸡”。

  为什么要在感恩节都食火鸡呢?这要从感恩节的'由来说起。1920年,英国一批主张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而退出国教,自立新教,此举激起了英国当政者的仇恨。这些清教徒们不堪承受统治者的迫害和歧视,先逃到荷兰,9月初,乘船远渡重洋,准备流亡美国。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于11月终于到达了美国东海岸,在罗得岛州的普罗维斯敦港登陆。当时,此处还是一片荒凉未开垦的处女地,火鸡和其他野生动物随处可见。

  时值寒冬,来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他们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并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这些英国人在安顿好新家以后,为感谢在危难之时帮助、支援过他们的印第安人,同时也感谢上帝对他们的“恩赐”,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与他们进行联欢,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都要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鸡外,并在一起瘵办射箭、跑步、摔跤等体育竞赛,夜晚还围着篝火尽情歌舞,共享欢乐。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从此,这一节日在西方国家流行开了。

  那么火鸡是如何烹制的呢?火鸡即吐绶鸡(Turkkey),又称七面鸡,本为野生,现已驯化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黄等色羽毛。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公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鸡重为8—9千克,年产火鸡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饲养品种以“青铜火鸡”和“白色火鸡”为多。火鸡以其体形大,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瘦肉率高而受人瞩目,可与肉用鸡媲美,被誉为“造肉机器”。火鸡肉不仅肉质细嫩、清淡,而且在营养价值上有“一高二低”的优点。一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鸡肉在国外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时,火鸡肉也是益气补脾的食疗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火鸡肉代替牛肉、猪肉、羊肉和鸭肉。

感恩节的作文700字 篇5

  感恩节是北美洲独有的一种节日,虽然感恩节不是我们中国的节日,但是在每年的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感激的人,说一声“谢谢您!”

  这个星期四,就是感恩节。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一起床,我就立刻跑到爸爸妈妈身边,对他们说了一声:“谢谢!”就急急忙忙上学了。

  科学课上,吴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用七根吸管来做一根笛子。”吴老师迅速地把做法说了一遍就让我们自己做了。我一听可高兴了,心想:这不就可以当成感恩节礼物送给爸爸妈妈了吗?我一定要把它做得精致一些!我先吧七根吸管用透明胶带贴在一起,然后再扯下一点儿纸,把纸弄潮后,塞进吸管里。“怎么回事儿?!怎么总是发RE的音?哦,原来是纸没有放对位置。我调整了下,又吹了一次:"DODODO"这样终于对了!接着,我又扯下一点纸,把纸弄潮,塞进吸管里。我又迫不及待地吹了几下:“FAFAFA"不对,又错了。我吧纸往上顶,又吹”“SOLSOLSOL"怎么又错了?!我生气地把吸管往桌上一扔,嘀咕着:“烦死了,烦死了!”但是又一想,这可是送给爸爸妈妈的节日礼物啊!想到这儿,我重新拿起没没完成的笛子,开始又耐心又认真地做了起来......终于我做完了这只笛子,真是太完美了,看着这只精美的笛子,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语文课时,李老师发下了三四单元的考卷,我非常高兴了,因为我考了九十二点五分,更重要的是,这张考卷上的作文正好让我们写让你感谢的一个人,我写了我的爸爸,在文章的最后我写道“母爱如细雨,父爱如大山,亲爱的爸爸,我将永远永远地爱您!”这篇作文不就可以作为我送给爸爸的礼物吗?嗯,对了,那么我做的笛子就送给妈妈当礼物吧!

  晚上我把我的文章送给了爸爸,爸爸读了很感动,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妈妈因为公司有事所以到我睡觉时才回来,我飞一般地拿起自己做的笛子,跑到妈妈面前,迫不及待地吹起了笛子,“SOLLASISI..."风铃般的声音在妈妈耳边回荡,妈妈感到无比幸福。

  我虽然没有钱,不能给爸爸妈妈买昂贵的礼物。但是我用一双灵巧的手,为爸爸妈妈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感恩节礼物。

感恩节的作文700字 篇6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诗经》

  有一个人,她是我们童年时的依赖,青年时的陪伴,中年时的牵挂,老年时的怀念。她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们,默默地为我们操劳,默默地教育着我们,最后默默地黯淡。她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名字——母亲。 儿时的我对母亲最深的印象便是不苟言笑,对我要求极为严格。我们的关系也不是特别亲热,每次我都喜欢坐在爸爸的膝头撒娇。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那个早晨。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裹着厚厚的棉被正在呼呼大睡。“起床了!”我睡得正香,一声如惊雷般的声音“炸”醒了我,震着我的耳膜。我不由得打了个激灵,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睡意浓浓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看见妈妈站在床头。“这么大声干嘛,上学要迟到了吗?”“没有,现在才六点多钟……”我不等妈妈说玩,只听到“六点多钟”,便又“咕咚”一声倒了下去,“才六点多就叫我,上学不是八点嘛!”“不行,现在必须要起来。”妈妈一把掀开了我的被子,“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很宝贵,哪能就这么‘睡’掉了?”无奈,我只好慢腾腾地爬起来,慢腾腾地穿好衣服,慢腾腾地走到客厅。 妈妈递给我一本《论语》,示意我到院子里去晨读。我无精打采地接过书,慢慢地打开门,寒风呼啦啦地灌了进来。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北风冻红了我的手指和脸颊,我读得有气无力,心中充满了对妈妈的抱怨。“大冷天,读什么书啊……”我小声地嘟囔着。 读着读着,我仿佛感觉身后有一股灼热的目光在注视着我。回眸,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我看见妈妈正站在屋里,凝视注视着我,目光里有期许,有欣慰,有怜爱,更多的是一种被称为“母爱”的温暖的情感。 晨读很快结束了,我走进了温暖的客厅,发现餐桌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我爱吃的早餐。“读书读到现在,饿了吧?小脸都冻红了!”妈妈走了过来,揉着我的脸蛋儿,无比怜爱地说。“妈,你的手……”我盯着妈妈那只通红的右手,问道。“哦,刚才端米粥时不小心烫了一下……”妈妈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快吃吧,要不就凉了!”我坐了下来,端起晶莹的小米粥,蒸腾的热气模糊了我的眼。在那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仿佛穿越了皑皑白雪,来到了春天。 妈妈对我的爱,虽说有别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爱,但谁又敢说它不是母爱的一种?母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处在“人生冬季”时的我们,把冬天转化为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