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中作文800字(3)

时间:2021-08-31

分享高中作文800字7

  传统清明节到了,我跟我的妈妈都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夜晚,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传统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传统清明节啊,传统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分享高中作文800字8

  今天,我读了《自私的巨人》,巨人的自私而不快乐,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快乐是要分享的,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分享——一个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性:你給他快乐,他就会回馈你快乐。但你不给他快乐,那你自己也不会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把《会飞的的泪珠》放到书桌上。王琳看见了,问我能不能借给她看,而我却用迅雷不掩耳的速度把书拿起来跑到教室门外,搞得王琳站在那里莫名奇妙。从这件事后,我看见王琳像老鼠见猫似的,十分不快乐。

  没有分享就没有快乐。分享有许多种,有快乐的分享,有痛苦的分享,有悲伤的分享,有成果的分享。只有你真心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拿出来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快乐。你就会把“你”、“我”、“他”变成了“我们”。在一次,快下课了,我的圆珠笔不见了,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杨皖琪看见了,一声不哼地把一支圆珠笔递到了我的面前。此时,我的喉咙里像塞了什么,眼睛也模糊了。在杨皖琪的帮助下,题目抄完了。那次的作业做得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那以后,同学有什么困难,我都真心的帮助,而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更加密切了,在分享着喜悦成果的同时,也分担着同学之间的忧愁,真正把同学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我们”。

  分享是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分享能提高人生的情趣与境界,分享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古今中外,不凡有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为世人提出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说过:“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苏联伟大文学家高尔基“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伟大诗人白居易“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甚忧”……。这些名言举不胜举,但这些名言都说明了:只有分享,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快乐的香水喷洒给别人的同时,总有几滴溅到自己的身上。巨人不快乐时,尚且把自己花园拿出来与孩子们分享,寻找快乐。但愿共处同一天空下的我们,为共创文明和谐社会,拿出不同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在分享中享受更多。

分享高中作文800字9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传统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祭祖、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去给我的太爷太奶奶扫墓祭祖,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奶奶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奶奶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奶奶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爷太奶奶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奶奶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等扫墓祭祖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小红军。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传统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