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为题作文8篇(3)

时间:2021-08-31

3奋斗

  海伦凯勒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介绍了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的一生,她从小就瞎了眼睛,而且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个盲聋残疾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如果海伦屈服于不幸命运,那么,她将成为一个可怜而无知的人。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自己光彩的人生道路,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重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是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为不能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相比,这些条件又是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目标,并且为这个目标去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不会为不理想的客观条件所束缚,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胸有成竹地去获得成功。

  除了海伦,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爱迪生想发明电灯,他遭受了别人的讥讽和几千次的失败,终于,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邓亚萍小时候不能进入乒乓球队,可她并不气馁,最终获得了成功;大音乐家贝多芬,从小被老师断定不能成为音乐家,而且变成了聋子,可他的《命运交响曲》到现在还一直激励着人们。他们的成就不都是努力奋斗而得来的吗?

  爱迪生他们为我们做了圆满的回答,她(他)们的人生道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的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也是我所想要走的路——一条奋斗、拼搏之路!

4奋斗

  当我们路过大街时,经常会看到一些衣衫不整,披头散发的乞丐,跪下-磕头-乞讨。其中,不乏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人。

  首先,这些人看低了自己。他们向别人乞求“恩赐”,难道自己没有能力去奋斗吗?他们放弃自己的尊严,去乞讨那唾手可得的资源。

  进一步地说,这就是“惰性”。不愿去奋斗。记得近期一本热销的书《乞丐囝仔》,其中记叙了“曾经的台湾乞丐”赖东进的故事。赖东进在一个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的乞丐家庭中,担当乞讨的主力。但他没有认命,他相信自己不会做一辈子乞丐,凭着自己的努力,过着“校内學習,校外乞讨”的生活。最终通过艰苦的拼搏,出人头地,成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人为乞丐,精神却不甘当乞丐。他相信,凭着健全的身躯,定能拼搏出自己的生活。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已没有灵活的双腿,明亮的双眼,灵敏的耳朵,动听的嗓音。”请你去了解海伦·凯勒吧!这个只能用奇迹来形容的名字。聋,哑,瞎,无情地袭击着这个弱小的女孩。她似乎已与世界隔绝。不,她没有!她没有抱怨,也没有乞求,只是平静地學習,工作。默默地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的,乞丐需人们的帮助,但这是心灵的帮助,绝不能只是冷冰冰的金钱、物质。那样只会助长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心理。一味的乞求只会浪费精力与时间,不会创造任何价值。

  站起来吧!乞丐们!与动物们争抢只会使你们被人讥笑。用你们的双手为自己寻得高质量的生活吧,那样你们会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