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一只又一只小蜜蜂朝我飞来,可是我却一点也不畏惧。为什么呢?这还多亏了我的发现。
有一次,我趁着星期天去乡下转悠,在一棵参天大树下面乘凉。可是我并没有留意树上有一个巨大的蜜蜂窝。我害怕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飞也似的跑出去,但是我的脚一不小心撞了一下树枝。我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插双翅膀飞起来。蜜蜂跟在我后面箭一般追来,把我追到了一条小河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我吓呆了,急忙用衣服罩在自己头上,缩成一团。可是不一会儿蜜蜂就飞走了。我心里疑惑极了:为什么呢?蜜蜂难道瞎了眼?还是我有了隐身术?不会的啊!好奇心驱使着我去探索,于是我一路走一路分析:我开始在跑,蜜蜂就追我,我不跑了,蜜蜂就不追我了,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呢?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个弹球打了一下树枝,然后迅速隐蔽起来。蜜蜂只在周围飞了飞,就都回窝去了。
我大胆的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开始翻书确认答案。我从《百科千万问选答》中找到了这一类知识。原来:蜜蜂看到的图象,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被称之为“复眼”小格子组成的图象,就是蜜蜂面前的图象。而蜜蜂又对移动的东西“情有独钟”,而对于固定的东西就不怎么注意了。所以,遇到蜜蜂追赶时,最好先用衣物遮住自己裸露的肌肤,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原来我猜对了啊!我高兴极了。
啊!我发现了!啊!我成功了!这次发现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再怎么也不要去伤害它们。如果真的触怒了它们,那就什么办法也不管用了。
一天,妈妈跟我说要去养蜂场买蜂蜜,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想到只要妈妈一回来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就情不自禁地咽了一口口水。其实我多么想自己也跟着去啊,可是又怕蜜蜂会咬到自己,所以只好赖在家里等妈妈。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细,鼓励我说: “小搏,不如你跟我一起去吧?只要你不去惹蜜蜂,蜜蜂就不会咬你的。而且去养蜂场看看,说不定还会学到一些知识呢。”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也有道理,这才跟着妈妈去了养蜂场。
提心吊胆地来到了养蜂场,妈妈就去买蜜了,而我就在一旁观察起蜜蜂来。起先我只是慢慢地靠近蜜蜂,见蜜蜂没啥动静,我的胆子就大了,紧挨着蜂箱仔细地观察起来。这些蜜蜂在蜂箱里还不老实,飞快地拍打着翅膀, “嗡嗡嗡”地叫个不停,吵死人了。突然,我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蜜蜂的嘴巴剪了,看它还会不会“嗡嗡嗡”的叫。说干就干,我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把剪刀,嘿嘿,等着瞧吧。可是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它的嘴巴,我傻眼了。哎,白忙活了半天。算了,要不我就把它的翅膀剪了吧,也不会白白浪费了我捉蜜蜂的时间和力气。我小心翼翼地把蜜蜂的翅膀剪了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蜜蜂居然没声音了。这下我又傻眼了,怎么回事啊?难道蜜蜂疼得晕过去了?我小心地把蜜蜂翻来覆去地看,忽然发现蜜蜂的翅膀下面有个两个鼓鼓的小黑点,这是什么东西啊?
正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妈妈喊我回家了,我只好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跟妈妈走。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来到电脑前百度一下:蜜蜂翅膀下面的小黑点是什么东西?原来蜜蜂能发出嗡嗡的声音,是因为在翅膀的根部有一个可以振动的小黑点,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相当多的,小黑点也就随着翅膀的振动而振动,而发出了声音。哦,这下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我把蜜蜂的翅膀剪了以后就没有“嗡嗡嗡”的声音了呢。
哈哈,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呀!既吃到了甜甜的蜂蜜,又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呀!
今天,我在家门前的花园里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只蜜蜂在花从中,心想:快到冬天了,为什么冬天看不到一只蜜蜂,到了春天的季节蜜蜂就出来呢?难道蜜蜂也会冬眠?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实验,看看蜜蜂到底会不会冬眠。
于是我戴上手套“俘虏”了一只蜜蜂,把它放入瓶子里,再把瓶子放入寒气逼人的冰箱。只见蜜蜂一会儿上爬,一会儿拍打翅膀向上飞,我关上冰箱门,将耳朵贴在冰箱上“嗡嗡、嗡嗡”。开始还能听见蜜蜂扑翅,接着又断断续续传来几声。可声音越来越长,大约过了五六分钟,最后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轻轻地打开冰箱,生怕吵醒它。只见瓶子中的蜜蜂六只毛茸茸的腿还在一动一动,翅膀有一点打声,我又把冰箱门关上了。
我着急地等着,时间过得真慢,又等了几分钟,我飞快的冲向冰箱,打开冰箱门,蜜蜂已经冻僵了。
我拿出瓶子放在太阳下晒,如果不再复活,说明是冻死了,如果重新复活,说明蜜蜂会冬眠。
我焦急地等着,心里却盼望太阳大些,好让蜜蜂苏醒,……突然蜜蜂的一只脚动了一下,难道蜜蜂复活了吗?二只脚、三只脚……,最后所有的脚都抖动了。过了几分钟,蜜蜂变得越来越有精神,最后竞拍打着翅膀,从瓶子里飞出来。
啊!我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通过实验,我发现蜜蜂在低温下确实会东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