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

  早就听说《傲慢与偏见》是本极好的书,一日,偶得此书,即迫不及待地翻下去了。如果说开始是抱着猎奇的态度来看此书的话,那么到了后来,便是迫不及待地想翻下去了。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又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当我读完这部著作的时候,我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美满的结为伉俪而感到欣慰和满足。是的,是因为他们有傲慢,有偏见,才会有这一切的波折。伊丽莎白是个热情、活泼、却又不乏纯真的乡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区分真实或是虚假,因而偏见在她心中产生。达西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如此锋芒毕露的显赫地位,怎会使他不在心中拧成一份傲气?是的,他傲慢正因为如此,才让人们忽略了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凭他财产再多,人们也只会认为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一样。伊丽莎白也只因为对达西的偏见,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对达西人品的贬低之言。

  可喜的是,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矛盾最终融解了。然而,设想,如果达西没有向伊丽莎白示爱意,或是在遭到拒绝和人格的侮辱后没有澄清,并放弃了对真爱的追求,那结果又会是怎样?会是一个悲剧,也许简与宾利执着的感情也会毁于一旦,莉迪娅的轻狂举动会使贝尔特家庭蒙上羞耻的阴影,名声败坏。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呈现。因为达西用他理性的眼光看到了伊利沙白的纯真,他原谅了她。因为爱她,所以他会不顾祖母凯瑟琳的阻止,毅然选择了她。

  这样起伏跌荡的爱情,仅有真挚爱情的滋润,他们是因为有了“爱”才走到一起,简与宾利,达西与伊丽莎白。他们的爱是纯粹的,而夏洛特与柯林斯的爱情则完完全全建立在金钱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从那时起延续到至今,渗进了人类进步的历史之中。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弟达西所热。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6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便是《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于是,我便想着这会是一部讲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的小说。然而当我穿梭于小说的字里行间时,我不禁为那平凡而细腻的语言所打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理性的思考。正如小说以理性诠释爱情故事一样,它虽然没有《边城》中的生离死别,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生死相随,没有《红与黑》中的挚烈浪漫,但却以一针见血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处于保守封闭状态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更重要的是,它引领着我们对婚姻与爱情的思考。

  我欣赏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她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对爱情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当她在无意中听到达西向宾利评价自己的外貌不足以引起他的兴趣的时候,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被伤害了,于是,在达西第一次邀请她跳舞时,她对之前他说过的话念念不忘,并以此挖苦了他一番并拒绝了他的邀请。在她不知道威克姆的真实面目并对他充满好感时,她的姨妈却说这样的青年不值得托付终身,经过一番思考,她最终抑制了自己的感情。

  在她与达西谈及“诗有驱除爱情功能”的时候,她说“那要是一种美好、坚贞、健康的爱情才行,凡是强健的东西可以从万物获得滋补。如果只是一丝微薄的情谊,那么我相信一首出色的十四行诗就能将它彻底的葬送掉。”再到后来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求爱,先拒绝后答应,这些都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未出阁的女子身上难能可贵的东西--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对爱情的理性思考。我想这也是作者借伊丽莎白之口向我们传达出来的爱情观与婚姻观,那就是: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男女双方必须把感情作为结蒂理想婚姻的基石,她反对为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批判了把婚姻当成儿戏的行为。

  作者还通过对各色配角命运的描写和那些家常里短的话,描述了那个时代英国乡绅最纯粹的生活也是他们外表披着华丽外衣的价值观的最赤裸裸的展示。宾利与简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修成正果,威克姆在婚后对丽迪亚的厌倦……于是,我们的心灵拷问来了,纯洁如雪的爱情是不是真的如水中月镜中花?是不是只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与奢求罢了?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只能努力地寻找二者之间唯一的平衡点罢了。

  寻遍全书,我们找不出丝毫激情澎湃的言语,显然,作者奥斯汀将她的哲理通过理性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言语,借以爱情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或许这就是《傲慢与偏见》具有如此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