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3)

时间:2021-08-31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6

  我曾经觉得村上春树的小说很不好懂。他的小说没有充满张力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明确要传达给读者的价值观念。所以读完之后即使很享受,却不知道自己要懂什么。这样的读后感是有点慌的,我想:是我错过了什么隐喻呢?还是我程度不够,看不懂书里传达的信息呢?

  村上春树的书里警句不多,而且和全书的中心思想也未必扯得上直接的关系。不像《杀死一只知更鸟》,主角爸爸所说的几乎每一段长的话,都是重点,都跟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观有关。所以那本书被列在了中学生的书单里。

  而村上春树的小说,相对于故事的情节,更倾向于人物背景和环境的细节描写,给读者制造一个环境,一种氛围。他不告诉你这个世界里有什么,你要顺着他的文字,放轻松,让他描写的环境把你包住,裹进书里面。

  从头到尾都只是感受。那个世界里可以什么都没有,也可以什么都有,决定权在你的手上。但无论你读完之后是觉得莫名其妙还是深有体会,你总归不能从那个世界里拿出一样形状明确的东西来,说“读完这本书,我懂了这个。”

  有些小说只能用来感受,不是用来懂的。只有当你闲闲散散地,放松心情来翻看,才能享受书中的世界,对书中人物说的话和心情感同身受。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直子提起的风和日丽的日子,绿油油的草原上,有一口井。

  它正好位于草地与杂木林的交界处,地面上豁然闪出的直径约一米的黑洞洞的井口,给青草不动声色地遮掩住了。四周既无栅栏,也不见略微高出井口的石楞,只有那井张着嘴。弯腰朝井内望去,却是一无所见。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有多深;里面充塞着浓密的黑……

  要是掉进去,直接摔折脖颈,当即死了倒也罢。可要是不巧只摔断腿脚没死成可怎么办呢?再大声呼喊也没人听见,更没人发现……阴惨惨湿漉漉的,上面还晃动着一个个小小的光环,好像冬天里的月亮。就在那样的地方,一个人孤零零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

  这明明是个这么美丽的世界,有蓝天白云,是个最好的天气,最好的季节,但是在这完美之中,藏着一口绝望的井。她不知道它在哪里,但知道有这么一口无法避免的浓缩着最黑的黑暗的井。她知道自己迟早会踏进去。

  如果不能感同身受直子对这口井的深深的惧怕,不能听到那口井对她的召唤,《挪威的森林》就只是个有心理创伤的女孩子的非常平凡的故事而已。

  你问“那感同身受之后呢?这就不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了吗?”也许故事依旧平凡,但如果你能进去,那就会变成你自身的故事。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7

  从北京飞到纽约需要十二个小时零四十分钟。前六个小时,我离家越来越远;后六个小时,我离学校越来越近。

  于我而言,这段飞行似乎已经脱离了其物理含义,从单纯的距离上的跨越变成了人生状态的转换。北京和纽约为我提供了两种几乎是相反的生活。一种是惬意而悠然的,另一种则是紧张而冒险的。身在其中的我,除了努力调整节奏之外似乎别无选择。

  从去年8月开始,我已经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飞越了五次,每次航程都令我感到奇妙不已。飞机上的空间无疑是陌生、狭小、闭塞的,可它却像一条时光通道一样,连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不是那种上了飞机就能倒头便睡的人,由于容易晕机又几乎找不到什么事情打发时间。睁着眼睛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总是在胡思乱想:在这两个世界里,我究竟占据了怎样的位置?我算是个导演,还是个演员呢?如果我只是个演员的话,我在其中扮演了相同的还是不同的角色?类似的问题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我有多渴望答案,就有多一无所获。

  前六个小时的飞行已经足够我断断续续地看完《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把青春和死亡塞进了同一个故事中,看似对立的主题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主要人物渡边、直子和绿子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本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却屡屡经历身边人的离世。渡边的朋友自杀,直子的姐姐和恋人相继自杀,绿子的母亲和父亲则接连病逝。这些不幸的插曲为他们的人生打上了一层悲伤的`基调,让主人公渡边如同一个局外人一样无法融入到周围同学们幸福的氛围中。

  这样的安排虽然残酷,但却无比现实。今年我十九岁,和故事发生时的渡边一样大。像他一样,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历了许多所谓成长的“阵痛”。对于死亡与苦难的恐惧组成了静默的阴影,日积月累之下甚至令我失去了面对的能力。可是,看看书中渡边那悲伤却平静的描述吧,原来无论何事降临,我们都能够应对。或者说,我们都必须应对。

  距离飞机降落还有差不多五个小时。紧急逃生口的舷窗被拉下,显露出一方小小的天空,淡蓝色之下是一片柔美的粉色云霞。我一时分不出这是朝霞还是晚霞,但还是顿时感觉心情大好。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8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算得上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棒的一本小说之一。当初为何要选择买这本书呢?或者说为什么会选择读这本长篇小说呢?——初衷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罢了。现在回想起来,人生若是能读到这本小说,简直是太棒了。就像村上先生描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这也是《挪威的森林》给我的感受。

  怎样孤独的人才能作出如此“神作”?在小说中的享受孤独的渡边,还是渴望真爱的绿子,我看到了自己:一个热爱孤独,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的我。如果世界上有一味良药能够治愈孤独,我想应该是《挪威的森林》吧?从唯美的文字中,我看出了绿子对爱的渴望:春天里的毛茸茸的熊,抱着它在长满三叶草的山坡上滚一下午;字里行间也体现出渡边尽管爱好孤独,却也不忘追求直子:疗养院中的吉他声,声声入耳,直击内心,震慑灵魂。

  如果世界上有美好的爱情,我相信它一定活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如果世界上真正爱独处的人,我相信他一定是被村上所感染着。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村上的文笔,在简朴中寻找爱请与孤独。要以怎样的心态才能将美好且凄惨的爱情故事与令人窒息的孤独相融合?这本是两个对立面,但却被他融合的如此完美。

  读这本书之前,我不敢独自一人做任何事。与其说不敢,不如说抗拒孤独。就连独自去上厕所,去食堂吃饭都会感觉很失落,会感觉自己是像是被全世界抛弃一样,路人的眼神也总是令我不安和恐惧。我总是努力混入各种群体,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能容下这么一个我。直到领会了村上笔下的孤独,我发现原来孤独是不可避免总要面对的一件事,就像他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后来慢慢的,我试着去接触这个陌生的孤独,这个所谓独自一人成长的过程。刚开始,我总是带着耳机,用玩手机,听音乐来躲避路上成双成对的路人的眼光。其实他们并没有看我,没有人会注意一个低头独自行走的人,这些我幻想出来的目光不过是内心深处的恐惧而已。渐渐地我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终于可以放下手机,摘掉耳机,独自走向目的地。

  后来,试着独自一人去图书馆,享受难得的孤独。第一次到图书馆时,我选择了人群密集的地盘,还随身携带者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作为“护身符”。又过了段时间,我发现我根本不需要这种心里暗示。我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我开始选择了人稀稀落落的地盘,还是觉得不够安静。现在的我会到图书馆的最顶楼,选择一个阳光刚好照进来的位置,享受书和孤独带给我的喜悦。

  “每天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一个人能做的事,我能想许多。”村上春树如是说。的确,每天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给自己的内心,叩问自己的灵魂,激发内心深处的孤独再好不过了。有一种孤独会使我不再羡慕成双成对的情侣,不再羡慕成群结队的路人——那样的生活我向往过,那样的伙伴我也有过。只是一个人的独处会让我变得更优秀而已,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