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悟空传》读书笔记3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的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

  “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一位读者。例如:在我眼里就有这样一只呐喊的猴子——孙悟空。初识悟空是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但我真正认识孙悟空却是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

  在这本书里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西游,还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现实和无奈。在这看似荒诞的文字背后,却时时透露出一阵阵苍凉,关乎一切的存在。就像有许多人告诫我们:不要活在虚幻之中,人应该现实一些。有些人在经历越来越多的无奈和冷漠后都变得渐渐麻木,改变了自己,放弃了争斗,顺应了天意,这有违本心。

  人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不平凡的,欲望贯穿我们的一生。儿时渴望成长;长大了,开始渴望成功;在入土之际又渴望永恒。放弃了欲望,放弃了争斗,就是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慢慢的活在虚伪物质的躯体当中,放弃了与宿命的挣扎。

  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个与命运斗争的人:唐僧曾说别人修小乘他俢大乘,别人修虚空他修圆满,他自行同悟,一根手指点破苍天,追逐自己的内心,他去挑战如来,在茫茫人间寻找着“界限”,最终却选择离开,因为他宁愿死,也不想过着卑贱的乞讨生活;悟空在戴上紧箍咒之前是魔王,有着“天下再无我战无不胜之物”的呐喊,率众妖挑战众神,最终却在成佛或成神的道路上向现实妥协,改变自己的道路,失去本真后杀死了曾和他并肩战斗的兄弟。灵魂的两面开始争斗,他结束了灵动的生命,在弥留之际做出了自己真正的选择,将手伸向了紫霞,手中握着表明他真实内心的纱巾。悟空赢了,他的胜利不是得到了紫霞永远的陪伴,也不是摆脱了尘世的喧嚣,而是他在选择的岔路口面前因为利益动摇了,最后用死明示这一选择,做一个本性的自己。

  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神仙所谓的无欲无求无牵无挂,难道就是终极的追求吗?如来道“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报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他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如何便是如何了。但是我还是算不到……他宁愿死也不肯输。”这是他生命价值的另一种体现。书中的一句句话像针一样直戳我的内心,从淅淅小雨到狂风大雨的转变,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菩萨曾对悟空说过:“禁锢是将人的.心思束缚,把欲望的痛苦化作了身体的痛苦,你若如诸神达到了忘我之境,自然不会受紧箍咒之苦,放下你自己,忘了你的所爱和所恨。”悟空说道:“忘不了东海水,忘不了花果山,忘不了西天路,忘不了路上的人。”是啊,我们经历的坎坷,经历的磨难,经历的快乐,是那么容易忘怀的吗?丰富的语言仿佛在这一刻已经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回头看看,那么多总是微微笑的神仙在现实中不是一样也有吗,不过我们只是一个个自以为是的常人罢了。生活慢慢将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我们曾一遍遍说我们要做自己,最后却发现许多诺言不过是玩笑而已。

  在经历过磨难、痛苦之后,我们发现自己越走越谨慎了,越走圈子越小了,我们最后只能走一条规规整整的道路。当一切都太久了,回首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曾经执着的东西渐渐变得缥缈,慢慢成长,慢慢地变现实了,发现以前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曾今沧海之后的落寞与无奈,那种不拘于风花雪月的大气是我永远不想体会的。“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悟空”已然成为了一份情怀,一份精神,是我们面对未来的迷茫而变得渴望探索。《悟空传》里的金蝉子在问何为大道,悟空在问何为正义,八戒在问何为爱情,沙僧在问何为忠义……许多人觉得偏离了原著,但是我觉得这才是真的西游。

  这本书,不是在讲一段故事,而是在讲一段人生。年少的我轻狂无知,只希望永葆初心,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被磨平棱角,也要坚持自己。感谢今何在的《悟空传》,感谢许多人的评价,让我在这个年纪读到了一份忘之不了的情。

  《悟空传》读书笔记4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西游说起来就是一只猴,一头猪,一只妖,一匹马和一个人的一段峥嵘岁月。而今何在写《悟空传》,看似是写西游,而实际上却写出了人性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在这貌似荒诞的文字背后,始终都郁结着一种无以言说的忧伤与苍凉,关乎理想,关乎现实,关乎自由,关乎爱情。可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有些人在无奈之时的无奈之举已渐渐改变了人性,改变了自己的未来。顺应天意,却有违本心,一生都空虚与不自在。

  三年前我在自己最为美好的时光里看完这本书,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小说,随便翻翻也就罢了;本以为自己看完后不会想太多;本以为我不会再拿起这本书。可是我却是用了三年去看懂这场悲剧,时隔三年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并不一般,总会让我在不经意间想到许多,在即使在过于沉重和虐心时我依然会再翻开这本书。一直在追逐自由想摆脱神的束缚的唐僧;刚从五行山下走出却被带上紧箍咒的悟空;因为爱情而自卑又痛苦的悟能;不会游泳却被罚在河里当妖精,就在河中的一颗石头蹲了五百年的悟净……这些悲剧总是吸引人去思考某些东西,忍耐不住去不断的重新认识,希望找到自己原来没有看到的东西和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唐僧说别人修小乘他修大乘,别人修虚空他修圆满。于是他自行通悟,用一跟手指点破穹天。他做着“离经叛道”的事,不愿妥协,他去挑战如来,坚信神并不是无所不可预料的。在漫漫人间寻找,找到那个尴尬的存在的“界限”走了出去,最终却选择离开,只因他宁愿死也不愿卑贱的乞讨生活。

  孙悟空在戴上紧箍咒之前是“妖猴”,却也是魔王,自称“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带领千百万妖众挑战众神。而在之后却是在成神和成佛的道路上,也是在向现实妥协和改变的道路上,在失去本真后杀死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而得道最终要成佛。可最终还是挣脱不掉,所以他在自己的世界里被自己杀死,一场谋杀也成了自杀,一只骄傲的猴子变成了一只悲哀的猴子。

  书中人物很多,可在我看来最为憋屈的也就杨戬,在众神无法惩治“妖猴”之时,他奉命前去捉拿,一人与“妖猴”大战七天七夜,最终擒获“妖猴”。难怪后世常说:孙悟空七十二变,二郎神比其多半变,唯有他的能耐与孙悟空不相上下,称得上“天界第一得力战神”,连看不惯神的孙悟空也对他十分客气。可是他却选择向现实妥协,甘为“神”,甘向一群“废物”俯首称臣。所以说他与孙悟空联手必能成大事,可这一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神自认为世间万物主宰,却也是从万物中而来,不断从万物的灵蕴中吸取能量,试想倘若世间再无活物,神也会枯萎消亡。所以正因为人如此痛苦,神才受人景仰;正因为人的卑微,神才高高在上。而在神的字典里,所谓的解脱,不过就是死亡。所谓正果,不过就是幻灭。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塑像。而佛就是虚无,原本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书中所言“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西游就是一场被悉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确实如此。

  这些并不是所谓的愤世嫉俗,我也不是所谓的愤青。这只是时隔三年后我心中所想。这有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答案千千万万种,而最准确的却是:妥协与改变。想想伟人所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可放眼望去,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更又有几个人做到。想来向现实妥协只是因曾经饱满的斗志已尚存无几,再也“斗”不过天地,逃不过,挣不脱。因此放弃,便顺其自然的走上上天安排好的一条不归路,改变自己去适应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这条道路。就这般妥协与改变,渐渐地,最初的自己早已面目全非。

  世间事事错综复杂,独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时不时的会遇到意外的人或事。干扰和障碍过多,犹豫便逐渐产生,要想始终向一个方向前进,就要使自己的斗志达到最高点,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轻易妥协,更不要为妥协而改变自己,而是要志向不改、志向不衰,永不失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