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感想颇多。本是一句简单普通的话语,细读起来,却包含了一个很深的哲理,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很深地启迪作用。如果今后依此为标准去指导我们的工作,遇事不要强调做不好的理由,而是积极的去寻找做好的办法。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起色和进步。
牢记这句话,我们就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牢骚,多一些动力,从而养成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你强调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和借口,那对事情毫无用处,不但于事无补,反倒滋长了你的惰性,那些抱怨和牢骚除了使你丧失斗志和信心,动摇你前进的动力之外,一无所用。是的,命运有时确实看似不公平,这个世界上也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可是那又如何?向命运低头吗?怨命运不公吗?去证明命运错了吗?可是那样又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命运会给你补偿吗?命运能给你施舍吗?你的抱怨能带来好运吗?不会,只要你不与命运抗争,只要你自己不努力,命运就永远不会自己出现好的转机。只有你的奋斗能改变你的命运,只有你的努力能改写你的历史,依靠别人,依靠运气,永远不可能扭转你的劣势。我们应有,命运出错,我们不可以出错的心态,我们固然不可能左右命运的走向,我们也不可能选择命运的好坏。但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好的命运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坏的命运我们要努力抗争,没有谁能剥夺我们奋斗的权力,只有你自己的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永不放弃,只要你在努力,你就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没有永远的一败涂地。在这个世界上,拯救自己的人,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没有谁能成为你的救世主,成功和失败,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别人根本无法强加于你!
看了这本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有所启发和感悟。为什么有很多人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什么有时候找借口并不比找解决的办法容易、甚至会更难却仍然有人舍易求难?我想,这除了人们习惯使然、惰性作怪之外,还有很大的原因,你只要没完成任务,那就是你的失职,你就必须要为你的失职承担责任和处罚。因此如果当我们的借口被驳回,不要怨恨别人而应心存感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才能认识和修正错误,才能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对待上级,我们应该是不寻找任何借口,不强调任何理由,想尽千方百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想,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如果人人“都没有任何借口”,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更加出色,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的殿堂,享受成功的喜悦!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军校举行重要的行为准则,是军校传授给每一位学生的第一个理念,秉承这一理念,许多人在他们的人生中取的了非凡的成就。
《没有任何借口》同样适用于我们小学生,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可以让我们积极面对每一件事情。借口是拖延的温床,总喜欢在拖延中度过,而最终所要做饿事情不得不去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借口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寻找借口更是伤神又费脑,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去做每一件事。如果你经常寻找借口,借口将不是借口,而成为一种习惯,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的借口也会脱口而出。这样,你的人格将会受的损害,人们将不敢相信你的所做所为。
抛弃找借口的习惯,你可以在学习中寻找出更到的解题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根本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人,让我们抛弃寻找借口,走向成功。
最近,读到一本书,一本好书——《没有任何借口》。
该书的核心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正如书中所述:“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替上级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诿或延迟。”
什么是完美的人生?有没有完美的人生?从哲学的观点讲,世界上决不会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始终如一、顽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庸庸碌碌,无所追求,那么,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就连一点“完美”的痕迹也找不到了。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懦弱的人生、失败的人生。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积极对待工作的态度。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
从另一方面说,没有任何借口其实是一本上司教训下属的书,是领导征服员工的手册。表面上看,它是教导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如何制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赋予职业角色以意义;而实际上,其宣扬的却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奴才哲学。这本书所透露的是一种话语霸权的倾向——只要求下属原封不动地执行,却忽视了人的需求和局限。
强调的是人对环境的顺应甚至投机。他们不追问时代本质,不反思社会事件;只关心如何应对眼前的生存危机,如何占有更多的资源,如何获取更多的机会。更细一点,他们会研究如何赢得上司的好感,如何博得客户的信任、如何逃避嫉妒者的攻击等等可操作性很强的问题。
其所遵循的逻辑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是磨平棱角、学会忍耐、告别愤怒,似乎这些是对人生最大的历练。书中所塑造的偶像无一例外是经历磨难之后获得“成功”的人;它绝不会垂青于那些几经努力却一无所获的“失败者”——失败者注定无发言资格——无论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如何令人钦佩。
总之,人在社会中就是社会的人,不能逃避社会,只能去适应。要有一种上进的、积极的、平常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