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1400字(3)

时间:2021-08-31

端午节的作文1400字 篇5

  哦,马栏的端午节。

  河在河东。

  山茸茸的绿色,青翠欲滴的感觉,驱散了一春的寒意。

  在马栏,这个渭北的山区小镇,只有到了端午节前后,山才真正的充满了绿意,人们感觉到夏天来了。

  那年的五月,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觉。

  因为来到了这个难忘的大山,来到了人生的第二故乡,认识了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

  马栏地处渭北高原西北偏西,属陕西甘肃交界。

  有个地方叫转角。说是镇,其实也就一个普通的山村。只是一条路通向甘肃地界,一条路通向旬邑县城,一条路弯弯曲曲的走向了铜川。

  转角地处偏僻山野,却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因此,从山外分来的大学生们在来到这个山村后,都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美好的向往。

  也就是那年,多年以前的七月,我带着行李铺盖,傻乎乎地来到了这个叫着转角的地方。

  那些年,学生就象一块砖瓦一样,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我们一同分来的学生也就十八个人。一下车,有的人懵了,这么大的山啊!

  那时候,风华正茂的我们,对这个山村一样充满了美好的希冀。

  来到转角,单位热情的招待和安排,使我们这些新来的学生很快融入了这个地方的生活。

  天,格外的蓝,山色苍茫。

  云彩,悬挂在不远的山上。

  山区的宁静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到了夜晚,窗外掠过的鸟鸣,让你在空旷的山间感到特别的清脆,声音若缓缓的音符在静夜里走得是那么的舒缓和悠扬。

  很快,在工作和休息的交替中,半年过去了。

  转眼,山慢慢的变绿了。山鸟开始了歌唱,远方山上的白桦林吐出了丝丝新芽,桃花的芬芳飘荡在这寂静的山谷。

  跨过一个年头,我们新学生也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工作人员了。青春依旧,只是在岁月的年轮上,让我们的稚嫩已经消失殆尽。

  静静的马栏河,在山谷间流淌,绕过了一条条山谷。也流走了我们的青葱岁月,流走了我们的的梦想和天真。

  静静的马栏河,在静静的流淌,在静静的流淌。

  山绿了,又一个季节更替。习惯了晚夏的来临,也习惯了这里的静寂。

  但最难忘的,还是那个五月,那个端午节。

  那年,山刚刚吐出新绿,茸茸的,淡淡的。加班一个晚上后,我的胃病发作了,涨涨的疼。吃不下饭,人浑身无力,匮乏。若山间冬季的野鸟,显得戚戚而无助。同事把我送到了场部的医院,哪里的医生说,这是老胃病犯了,需要治疗。

  夜晚的医院,只有几个窗户亮着。盯着慢慢流动的点滴液体,心里是苦苦的孤单。

  一天一天,伴着阳光的变化,我在这个山村的医院度过了十天。大夫说,恢复的不错,快出院了,也要过端午节了。

  我听说到端午了,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一丝淡淡的乡愁。

  家在远方,家在山外那遥远的山村。

  一丝泪花从眼帘悄悄划过。来这里几年了,这个端午节,却趟在这里。

  门开了,来的的是单位同事和他的家属。我认识的一位老阿姨。她说,这里水土硬,肠胃不好要特别注意。以后食堂饭不好了,到姨家里来吃,别吃坏了。她拿出一个小香包,那种紫色里透出一丝新绿,红色的丝线绕过悬挂的葡萄糖液体瓶,吊在空中,随着空气的流动,微微的飘曳着。

  门框上,插上了一撮发着新绿的艾草。

  一丝清香扑鼻而来。

  又是几天过去了。场部的老干部们都来看望我这个来这里不久的小伙子。病房里的香包也挂起了一簇簇,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来,我在梦里也是满满的倾向扑鼻,满满的笑意。

  粽子是节日的象征,临近出院的当天,阳光格外的明亮。天空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儿云彩。家属院里老干部给我送来了香甜的粽子。

  按照关中的习俗,粽子只有包枣的和纯糯米的。含枣的,一咬,透心的甜。糯米的,特别的黏糊。粘得你想放都放不下,粘得人忘不了这个浓浓的端午。

  吃着他们送来的粽子,听着他们真心的问候,看着他们真切的眼神,我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真诚。

  多少年过去了,我也离开了那个遥远的地方。但每到端午节,我都会记起那年那月的端午节。

  我知道,在我的记忆里,转角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乡恋。不是因为美丽的山花和流淌的河流,也不是那飘荡在山峦的彩云和布满山谷的白桦林,而是那个节日,那个端午。

端午节的作文1400字 篇6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一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最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