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和妈妈买来了糯米和粽叶,准备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跳进汨罗江后,人们怕他的躯体被鱼儿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粽子投进 汨罗江,让鱼儿去吃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后来,包粽子就逐渐成为了一个民间习俗。”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回到了家。
回家后,洗完手,便正式开工了!我觉得挺好玩,便报名参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并指导我完成了一个。我觉得十分简单,可是,一离开外婆的指导,我自己包时,手却怎么也不听使 唤,总也包不好。包粽子要先将粽叶裹成一个漏斗的样子,但下面没有洞,是一个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进去。可我却不能完成这个简单的工作。总裹不好,看不准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时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进去时,粽叶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实的漏斗。倒进去的糯米一颗颗的往下漏。我有一点灰心,但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着。希望突然就会包了,可现实是残酷的啊,我还是没有成功。我完全放弃了,去看动画片去了。可一想到待会儿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那该有多好啊!这个念头使我放下遥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我仔细地观察着外婆是怎么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后,便自己包了起来。我把粽叶的大约三分之一处掐住,然后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来,裹好后,我仔细地检查了裹紧没,有没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进粽叶里,再用剩下的粽叶像平时折星星那样,围着最初裹的那个形状裹几圈。终于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线把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还调皮地打了一个蝴蝶结。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了!我高兴极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后来包粽子就顺利多了。不一会儿,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锅里,午饭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午饭时,粽子终于闪亮登场了!我和哥哥争先恐后地抢着又香又甜的大粽子。这些用我的汗水换来的粽子,我总觉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场里卖的好吃一百倍!
从这件事里,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弃,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有的还要赛龙舟。听说,这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当时,屈原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可是国君却不采纳,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他人侵占,无奈之下,投江自杀,于是便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和到江边撒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早上,我和妈妈去买了,花生,红枣,米和粽叶,准备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妈妈把米和粽叶泡在水里,分别放到两个大盆子放里面,又把花生和红枣分别放在了两个小碗里。最后妈妈找来了粗一点的绳子,剪了许多长长的线,然后对折在一起。一切准备就绪,包 粽子开始了!
妈妈让我先看她包一个,然后我再拿一个,跟着她学。首先,妈妈拿了两片粽叶,交错放在一起,然后拿起剪刀,把粽叶一头剪平,然后握起来,让它成为一个圆锥形,哈哈,活像一个小漏斗。妈 妈对我说:“像小漏斗的这个地方决定了粽子的大小,一会你包时,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点了点头。妈妈又抓了一大把米放进小漏斗里,到一定位置时,要往里面到一点水。然后可以在 放米过程中放花生和红枣。然后把漏斗上面的粽叶往下放,成为一个“立体三角形”,开始包,最后妈妈拿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紧紧的困住,“OK了!”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看了看,哇,妈妈包 的真好!我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开始包粽子,拿两个粽叶,交错放,然后成为一个小漏斗,开始放米。可是,粽叶在妈妈手里就很听话,一到我这,不是这烂了,就是那烂了,导致漏米,撒了一地。妈妈说 :“你不要使太大劲,轻一点。”我按照妈妈给我的建议,重新开始。可是粽叶像是跟我闹脾气一样,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恼极了,把粽叶和米往旁边一扔,不管了,气呼呼的坐在那里。妈妈看了看我 ,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没关系的,妈妈第一次包粽子也是这样,还没有你包的好呢!”听了妈妈给我的鼓励,我又振作起来,开始了包粽子。
这一次很成功,到最后缠绳子了,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紧紧按着它。用很大力气,把粽子缠了起来。呼,终于好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它仿佛在朝着我笑呢!
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很成功。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着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间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许多材料:棕叶、糯米、肥肉或瘦肉、酱油、棉线。糯米和酱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当然,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来进行选择,如果喜欢吃甜的话,可以不需要酱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粽叶尽量要绿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显一些的,要有韧性的,不能太碎的粽叶,这样包的时候容易裂开来,包的时候,米粒会漏出来,粽子的香味会大大减少。线得用棉线,棉线更粗,裹得更紧,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时候才不会干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了。先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卷成一个无底的圆锥,然后兜两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酱油加到圆锥里,加一块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挤一挤,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满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满,像个无底洞一般,怎么装都装不满。可是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把粽子翻了个身一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卷的时候,没卷好,“圆锥”的头上有个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劲按一按,下面这个洞就会像没捏紧的水龙头一样,时不时漏一些糯米下来。拆掉,重包!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为了防止它再漏出来,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线,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几圈。粽子到是兜满了,总该盖盖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粽叶包上去,盖住再折下去,它的两边就有两个大口子开开来,会使糯米漏出来的。我重复了好几遍,还是会有两上大口子裂开来。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粽叶往口子上一盖,就拿棉线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时候漏出来,所以横着竖着斜着捆了有二十来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说我捆粽子像捆贼一样,来了个五花大绑。而她们包的只有横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还比我的结实呢!初学者嘛,没事儿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粽叶包完,我们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个。我包的那几个虽然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还是奇形怪状的。在一大堆粽子里,我包的粽子显得特别与从不同。没关系,我这叫有创意嘛!进锅蒸粽子喽!等一会儿吧,粽子很快就出锅了。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最不可少的习俗。当然,还有其它很多习俗,例如: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这些传统文化寄托着我们对先辈们的思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颗闪耀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