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800字(3)

时间:2021-08-31

冬至的作文800字 篇6

  回首这一整年来自己做过什么傻事,却好像在悬崖边儿上,掉不下去,也退不了,记不起来,也忘不掉。学生对于年份大多数没有什么概念的,我们都只关注什么时候是周末,又可以赖床,什么时候是小长假,学校又给印了一大堆字迹模糊却号称“考试宝典”的试卷,什么时候期末考试,考完又能放假,一个学期在每年的开头和结尾开始,然后再结束。

  翻看上个学期的月考卷子,原来是三月份时才经历的,上个学期记忆犹深的春游,原以为过去了好久,原来是四月份的客车载着我们前行。我盯着外面灰沉沉的云朵看,我的房间的窗口特别特别小,稍微一晃神,一阵风吹过,树枝遮挡了我的视线,再看时,云朵不知道飘去哪了。

  这个学期学校举办的名着竞赛,是从初一的时候考过的书和现在的'结合起来,比月考时的题型要丰富得多,我不得不一本一本地复习。翻开资料和试卷,我愣了愣,很熟悉的感觉,熟悉的纸张的味道,仿佛看见了一年多前,那个稚嫩而青涩的小女孩儿,踏进学校的大门,踏进考场,在笔尖下旋转出一个个问题的答案,那时候自己还无法这么轻松地用文字一扫而光当时的紧张和期待,现在的我却可以轻描淡写地一笑带过,神奇。

  继名着竞赛结束后,区里面举办了知识竞赛,相对于名着竞赛来说,出题范围更加广。星期五那天得上学,第二天早上就考试,而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读读背背,面对那么多的复习资料,谁会不焦虑?但是星期五那天晚上,我有数学培训班的课要上,一直到晚上九点下课,回到家收拾好东西大概是九点半,虽然第二天有考试,但是我还是去了。九点多到家,急急忙忙地摊开书,然后使劲安慰自己没事,便就那样复习下去了。

  我们的教室要给初三的学生竞赛用,老师没有提前跟我们说,所以当初三的学生涌进我们班时,我和朋友微怔,然后很默契地拎起书包去对面那栋楼的考场,途中进过田径场,一致同意去观众席上复习,反正还有一个小时才开考。在观众席上时靠着足球网有一个男生坐在那儿看书,七点多的校园有淡淡的阳光,给书上的文字镶了金边,格外好看,我们的笑声和翻动书页的声音混在一起,和早晨的阳光一样清新干净。结果是什么好像不是很重要,过程才能让人记忆深刻,就像很多天前的那个早晨,微凉,阳光,我们,操场。

  我裹紧衣裳,往被窝里缩了缩脑袋。

冬至的作文800字 篇7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赶紧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过冬哦。哈哈哈哈!!!!

冬至的作文800字 篇8

  在江南,在我老家,有冬至祭祖的习俗。与清明扫墓有所不同,冬至祭祖主要是以修葺墓地,立碑等方式进行祭奠活动。修葺主要是指整理墓冢,除去墓冢上的杂草杂物,并在墓冢上添加适量的新土,使墓冢始终保持原有的形状。倘若墓主人没有后人的话,墓地就会杂草丛生,墓冢也会慢慢的与周边的地形成为一体,久而久之墓冢也就不复存在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墓主人家是否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立碑是指下葬时没来得及立碑的坟墓,可在冬至这天为之立碑,其他时间都不便进行此项活动。由此可见,冬至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马虎不得。

  又逢冬至,我们兄弟四人带上子侄辈去老家祭祖。像往常一样,为祖先的墓除草,培土,烧香,祭拜。特别是站在父亲的墓前,心中感慨无限。想想父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起早歇晚,辛勤劳作,把我兄妹五人养大成人。并先后为我大哥,二哥娶妻,为我姐出嫁。一大家子人,全靠父亲的肩膀,父亲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我们以及今天的生活。是何等的不易啊。我甚至觉得与父亲相比,自己真的是很无能。在科学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物质生活没有今天丰富的年代,他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怎么就能养活我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呢。而今天的我们养一个孩子都是那么辛苦,那么艰难,那么犯愁。我真的好想知道父亲那一代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感到愁苦甚至是绝望的时候。我依然还清楚的记得,在我五岁时的一个农忙季节的傍晚,月亮已经升了起来,我站在村口,等收工回家的父亲,我看到父亲见到我时脸上浮现出的慈爱和笑容,全然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我还得父亲用他那沾满泥土的双手,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并用他那沾满灰尘和汗水的脸,贴到我的脸上。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幸福和感动。只知道好开心,好踏实。既不用自己走路却又可以借助父亲的高度看到远处。仿佛自己一下子变得也像父亲一样的高大起来。心里除了开心还是开心。这样的开心就像种子,洒在我的心里,一直到今天,沉淀为一种感动和感恩。每次站在父亲的坟前,我都会默默地对父亲说些感激和感恩的话。

  我没有理由不感激我的父亲。他虽没能活着为我娶妻成家。但他把我这样一个农村的孩子送进了大学。为我铺起一条有别于他自己的生活道路。他不仅教会我很多生活技能,还使我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就得有所付出这样一个道理。是的,我感谢我的父亲。不仅要感谢他给了我生命,还要感谢他给了我健全和健康。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爱我们,他为我们付出很多很多。懂得感恩这也是我父亲教会我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