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等待作文(2)

时间:2021-08-31

写等待作文4

  岁月的轮回,其实就是等待四季的周而复始。

  花蕾的绽放,只为等待那花开的浓艳。

  等中有爱

  彤云密布,气温骤降。清晨,天空飘起了雪花。院子后面一处低洼地结了一层薄冰,我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下筋骨,吸了吸新鲜的冷空气,顿感觉神清气爽。徐徐地走进厨房。桌上的蓝白瓷碗里放了一颗嫩白的鸡蛋,淡淡的水渍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暗暗的光,热气向上氤氲,淡淡的笑容浮现在奶奶的脸上。她为我盛了一碗粥,温热适宜,想必已凉了许久。奶奶静静地坐在一旁,低头整着衣襟。罢了,便端坐着,注视着我,像个专心听吉他的小姑娘。奶奶就是这样坐着,等着,不急也不催。窗外的雪消声无息地下着,奶奶的等待为这雪天平添了一份寂静。

  等中觅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古语我一直坚信着。正值抗战时期,枭烟袅袅,号角鸣鸣,爷爷被队伍派遣负责吹号角。奶奶眼里噙着泪,低着头,理着衣角。“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奶奶在笔记中这样写到。虽没有“长亭外古道边”那种凄凉送别的氛围,但爷爷奶奶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别,竟是整整五年,奶奶痴痴地等着。终于,爷爷顺利回归,奶奶的等待是美好的。爷爷将笑靥如花的奶奶搂入怀中,口中喃喃道:你依然是我的“宁采儿”!奶奶对爷爷的等待是圆满的。

  等中现爱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看书的情趣依然未削减。手捧着书,陪着书中的人物悲欢离合,熟记书本里的每一道风景。或者仿佛借了一阵东风,看到了芳草吐芽,桃李争妍。疏忽间,已漫天飞絮,朦朦乱乱,迷了人眼。唐诗的瑰丽,宋词的清绝,元杂剧的活色生香。我品味着这些真挚的句子,任流年偷转。看完书,打开房门,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妈妈蜷缩着腿,头枕着爸爸的双膝,嘴角洋溢着恬淡的微笑。爸爸依旧正襟危坐着,嘴巴随着呼噜声一翕一合,颇有节奏地打着。电视机被调成了静音,荧光映在他们的身上,回旋,流转。父母对我的等待也化作窗外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灵。

  生活本不是什么情景剧,他的本来面目就是等待。等待,能让我发现生活的美好;等待能使我懂得爱情的真谛;等待,能让我体会父母的爱护……

  等待,能使生活逢地生花!

写等待作文5

  等待着,等待着,一天,两天……“《小学生世界》报来了,她终于来了。”小灵通拿着报纸喊着跳着进了教室。我抢到报纸后翻看着,寻找着……“我的呢?我们的呢?”我四处查找着,可是怎么也看不到,找不到。“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我喃喃自语,垂头丧气地拿着报纸在细雨蒙蒙中走着,不停地想着,思索着……

  《小学生世界》报在咱班可是一大宠物,受欢迎的程度决不低于四大名著。说到她,谁不夸奖,谁不称赞。同学们可都是慧眼,对她早已爱得如痴如醉。这些五彩斑斓的报纸一旦抢到手,连平时不怎么用功的同学也立马坐了下来阅读。看,刚刚还是乱糟糟的抢报场面一下变得鸦雀无声,教室里安静得很。一张报纸刊登着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佳作,丰富多彩的内容,富有创新的金点子,精彩绝伦的名师点评,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你们这么喜欢《小学生世界》报,何不试着去投投稿,或许也能成为小作者呢?”经老师这一提醒,我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们精选材料,反复修改,准备了一篇篇优秀的作文,一次次地寄给了《小学生世界》报的编辑叔叔、阿姨。从此,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小学生世界》报的到来。可是我们寄出去的文章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杳无音信。再看看报纸,排版仍是那样漂亮,作文依然那样精彩,内容依旧那样丰富,然而带给我们的却只是一次次的失望,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同学们投稿的激情渐渐消失,看报的兴趣渐渐减弱,等待的信心也渐渐地被磨灭……

  如今,《小学生世界》报都在我们的书包里沉睡着,渐渐衰老,可我们却难得看她一眼。唉,不知什么时候她才能重新走进我们的心灵?

写等待作文6

  我本是槐花院闲散之人,满襟酒气,池塘边跌坐看鱼,眉挑烟火,将春光归还于疏疏篱落,两袖清风不曾带走什么。一夜却静寐等月归来,只曾经月华动人,一眼望尽千年。

  月总是阴晴圆缺。

  少年人错过了五十年前的月亮,他们幻想着也许是一枚铜钱大小,红黃的湿晕,陈旧而模糊,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透出那个年代的心酸与乏味。于是老人而言,月亮实际是欢愉的。一月的辛苦劳过后,此刻抬头,未污染的墨蓝天空清楚地镶嵌着滴溜圆的月亮和零散的星星,那时的月亮可比现在大得、圆得、亮得多。因为不曾经历,少年人似乎将月亮看成了一道阅读题,急于套上所谓的正确答案,实际上,重要的并不是月亮本身模样,而是她应是什么模样。她已然成为一个年代的烙印,见证了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正如泰戈尔所言,若失去了白日的太阳,不要错过夜晚的月亮。老一辈的确失去了他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却在等待月亮的升起。

  月亮是记忆的延续。

  回忆是有味道,那一定是樟脑味,甜而稳妥。年少时,夏日蝉鸣聒躁,教室外香樟树疯长,却挡不住烈日。风过林梢,娇阳似火,香樟的气味像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便连了天。十几岁的年纪,认为世界都是自己的,不需要犹豫也用不着权衡,因为年少所以无谓,生活是圆满的,高高挂于天空。长大了,樟脑被尘封在衣橱中。白日,与同事相处,与上司周旋,樟脑味细数着年少时的张扬,再贴心地成为一身保护膜。夜晚,脱下伪装,曾经的棱角磨圆了,成为世故圆滑的一个圆,也高高挂于天空。抬头看看月亮是否还是曾经的模样?

  月亮黑白无间。

  艾德琳·吉尼亚·伍尔芙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因为童年的不幸,她像含羞草一般敏感,像玻璃一般易碎,一生都在优雅与疯癫中游走,有人如此评价:“她有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澈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湿热,一面创造一面毁灭,一面铺满天堂之光一面燃烧地狱之火。”这像极了月亮,即一面暖日融融,一面是自己的高寒。有光的地方必定有黑暗,但我在等,等月亮拥有阳光。

  午后读书,夜晚于杏花树下乘凉,等月色与露水清凉。只身到岩凤尾蕨茂盛的空空山谷,月华动人,席地而眠。梦醒时分,我尚年少,月已不见,但我愿意等,等——一个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