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遂,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然而在物质发达、金钱至上的今天,人们注重物质远胜于道德理念,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是“爷”,道德天平失衡,价值观混乱,做人失去底线,内心冰冷麻木……面对这种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取向,我们要大声说不!世事虽浑浊而纷扰,我们要守护自己心中的皓月,坚守心中的道德律。
我们要坚守公德,在电梯里始终保持安静,只为不惊扰旁边阿姨怀中婴儿的甜梦;即使再急的事儿,我们也要耐心等待,因为过马路的小学生那天使般的微笑;早上再怎么赶时间,也要自觉排队,只为那些排队老人的微笑。细小的动作,微笑的眼神,完全可以显出人性的光辉。何需更多言语?多些体谅,多些礼让。文明已在心中流淌,公德是一朵文明之花,它使生活芳香馥郁,它使空气温馨氩氲,它使心灵堂充满幸福。
我们要坚守爱,它是世间最美丽的语言。虽然我们很平凡,但要相信我们从未被爱遗忘,亲人、师长、朋友——那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声声殷勤的叮嘱,一幕幕曾经的往事,像风儿吹过你我的衣襟,像花瓣落在我们的手心。那深深浅浅缠绵不绝的爱啊,怎能不让我们不倍加珍惜,分外感恩!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花开,将这一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源源不断的爱啊,定可让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风雨里,都可以闪耀出一种幸福的光辉。
我们还要坚守纯真、诚信,我们要诚实,因为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无论这世界有多浑浊杂乱,一定要坚守心中的纯真,只有纯真,内心才可以开出一片灿烂的花。曾记得有一古人说过一句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正是要做到内心纯净,做到真善美,常记起古时一位非常守信的古人——尾生,尾生期一女子于桥下,女子不来,水来,尾生遂抱柱而死。古人的诚信,来得着实委婉实在,甚至有些痴愚,然正因为如此才格外可爱感人,这份诚信穿越亘古的光阴,直至今日,仍有千钧那么重,有千金那么珍贵!无论多么浓重的黑暗,都无法遮住一支“蜡烛”的光亮,何况这蜡烛以诚信为血肉精魂!
“不论黄昏,还是晨曦雨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人这首小诗所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人们常说,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她的外表,更要注重观察她的言行举止。怎样做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如:尊老爱幼就是从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做起。乘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乘电梯,电梯到了人们都围在电梯门口,争先恐后地往里挤,这时我发现人群中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被挤在外面,我忍不住大喊一声:“不要挤,先给老人上吧”!大家的目光都一齐扫向了我,一看原先是个小孩儿,都傻眼了——心想:孩子都能做到尊老,我们为何还在那里争呢?于是,大家排好队,井然有序地走进电梯。这就是透过自我的行为,带动身边的人。
如:节约用水,就是从勤俭节约做起。要做到用完水后关紧水龙头,如果在哪里发现有水龙头没关上,要赶紧关上。如果发现别人走时灯没关,也要及时帮忙关起来。记得有一次大家都下楼上体育课,我发现教室里灯没关,急忙跑上楼把灯关上。
如:奉献爱心就是从实践开始来做。5.12四川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望着一张张等待救援的面孔,一个个不顾生命危险的救援人员,我着急了,带着自我的零花钱,衣服向学校提出帮忙灾区做点什么。
还有不要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等等。
道德是石,敲出期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期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社会上屡次发生因年轻人没让座,被人辱骂、打耳光。有目击者称,这样倚老卖老强行让座,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
每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给“老、幼、病、残、孕”主动让座的美德,在道德、公德的美其名曰下被牢牢捆绑,苗头直指年轻人、看似很健康的人,似乎这一人群只要不让座就是道德有问题、素质不够高。用一根理性的、弹性的道德之绳取代固有的“麻绳”,似乎比急于让座更重要。道德不是规定和必须,因此可以有弹性。公共出行,乘坐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乘客花钱买票、对号入座,并在旅途享受相应的服务,既是作为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又是作为乘客应当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讲,乘车时间内,乘客就是所购车票对应座号的“主人”,无座的乘客则是“客”,当需要他人为自己让座时,不应觉得理所应当或理直气壮。让座屡屡成为群众热议话题,与舆论导向有关。不论是在对号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还是在自己找座的公交、地铁上,LED显示屏、广播中显示、播放的永远是给弱势群体让座,而不是引导他们谦和的与先上车、有座位的乘客沟通。
这样的提醒暗示了弱势群体就应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才导致他们“反弱为强”,以至于大动干戈、恶语伤人的“要”座。衡量让座事件前,别忘了它前面还有一个“请”字。有座位的乘客不是超人,也不具备“肉眼B超功能”,往往很难一眼看出“隐形弱势群体”,例如,一些不痛不痒,但却不适合长期站立的慢性病患者。因此,需要他人让个座给自己还需说声:“请让座”,并客气、和气地向对方说明自己的不便之处。文明礼让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还需要双方的理解和肯定,万一有座位的乘客也是“隐形弱势群体”呢?提出请求者,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后,再尝试请求其他人让座呢?给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松松绑,拆掉刻板、僵硬的“麻绳”,换上一根具有弹性的“皮筋”,留点空间包容,留点时间“缓存”,别用道德绑架给别人“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