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别人缩小自己

时间:2021-08-31

  放大别人缩小自己

放大别人缩小自己

  那是一个周一下午,按照惯例,我班和邻班被叫到会议室“训话”。

  心想没什么新鲜的,X校长还会操着浓重的方言口音,给我们重复他在大会上重复了无数次的自己的辛酸童年。为了使“训话”的时间过得快些,我带了新发的历史课本,只因为喜欢里面老旧的插图,可以帮我逃避一会枯燥的现实。我找了第二排的位置坐下来,可以斜看到X校长没什么棱角的大半个脸;头发还是那么乱。我在心里暗暗嘲笑了他一番,接着端详起课本封面上的照片:四个英俊的苏联士兵爬上了德国议会大厦,把印着镰刀的红旗插在上面。瞬间,我心里满是那段激情悲情交加的雄壮历史,内心不禁泛起点波澜。没办法,我太爱这门课程。

  他开讲了。果然不出所料,乏味,老套,空洞的语言,一如既往。X校长,很明显你在做无用功呢。

  “下面,我给大家读一篇极好的文章,”

  我继续阅读课本中关于二战带给人们的创伤。

  “《高四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被满脸迷惘而举起双手做投降状的犹太儿童再次触动。

  “讲的是一位学生如何考上北大的故事。”

  北大!?

  我来了精神,顿时对这个故事来了兴趣,将目光转向了X校长。原因很简单,我和千千万中国孩子一样,打记事起就开始听关于那所学校的故事,我始终认为,只有去那个园子里接受一回洗礼,才对得起度过的十几年光景。

  “大年三十,为了不失去做题的感觉,我放弃了美味的瓜果和开心的家人,骑上自行车去了学校自习室,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街上,我感觉大半个世界都安静了。”我听得很认真,甚至听出了他低沉嗓音里有痰回动的声音。

  “到了自习室,我看见靠窗户位置坐着一个男生,镜片挡不住他锐利的目光······”

  X校长读得很入神,我听得很受感动,不仅因为故事里那个执着追梦的“我”,也因为头一次发现X校长的声音里夹杂着对下一代的深深期望。我开始正式X校长,花白凌乱的头发,泛着光的小眼睛,我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和我一样激动,甚至比我更激动,因为他说过他是个为考上大学拼过半条命的人。他时不时吞一口口水,用夹着笔的右手捏一捏喉咙,那动作滑稽,但此时难以令人发笑。

  他就这样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吧。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这个学校,拿起历史课本,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学生的轻浮。他们兄弟三人同时上高中,常常为了一锅饭打得不可开交,事后每个人都抹黑起来轮流给病重的母亲守夜,直至母亲永远地睡去。这是个每次都能使他哽咽而让学生感到不耐烦的故事吧,他刨开自己的痛处,希望换来学生对舒适环境的珍惜。

  他讲我们这一代的聪明伶俐,生逢其时,大好机遇。这使我们认为他是个没完没了的唠叨鬼。但除了那个故事,他几乎很少提及自己的奋斗史。

  他继续念,念到了“我”以667分考入北大,他把杂志用力往桌子上一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用力挤了挤双眼,两颗硕大的泪珠滚下。是啊,北大,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也是我曾经最遥远的梦。

  他接着讲,讲历史的学习方法,讲高三调节心理的方法,讲如何提高效率······我头一次觉得他的方言口音独具特色,自己在历史方面的所谓“造诣”其实算不了什么,尤其是在一位有着二十几年教学经验和奋斗史的人面前。

  那天我失去了支撑自己的两样最重要的东西:自信和骄傲。对自己未来的过分自信和对自身认知的过分骄傲。试想,如果我抱着它们一路走到底,可能会与更多的美好事物失之交臂,比如X校长的独特口音和他为人处事的那股正气。

  那天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放大了别人,缩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