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月征文最新

时间:2021-08-31

  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专业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汇总的教学常规月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常规月征文1】

  新学期伊始,积极响应学校开展合作学习的号召,我也在新任教的班级里开始了摸索。

  几经“部署”,多番“引导”之后,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

  一开始,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一有机会凑在一起,就兴高采烈,或者嘀嘀咕咕神聊开了;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习进度极慢,学习效率极低。不得已,只好常常“暂停”,指导学生们在合作学习时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跑题,为此,各个学习小组专门配备了“纪律委员”,以期把关。还教学生学会发言,更要学会倾听,一再强调“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后来,合作学习有了一定起色,看似全员参与。

  但仔细一看,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管什么学习任务,全都是几个学生担当;只要是小组发言,必定还是那几个同学出面。一部分学生心甘情愿滥竽充数,甚至消极怠工。为此,我们又要求小组内讨论时,必须人人发言,然后对所有人的意见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并轮流担任小组间交流的发言人。

  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学生们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而是忙于翻参考书,寻找现成的答案。学生们的讨论变成了各种参考书的展览,思维含金量很低。

  按照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过程的原理,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为什么我们的合作学习,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查找资料,努力借鉴,整理了一点同行的经验:

  1、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3、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

  就在前天,听了同事的一节初一语文课,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的有板有眼,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有同事的经验在这里,只要我们用心去践行,动脑去实践,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日子一定指日可待。

  【教学常规月征文3】

  在第十九个中小学教学常规月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反思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成效与问题,进一步有效实施教学基本规范,增强教学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夯实教学基本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备课、上课、反思、课题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备课--看见集体的力量

  《规范》第二十四条对备课提出了如下要求:“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暑假里我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备课活动。我们备课小组,接到的任务是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首先,我们一起认真研读了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这一单元配套的阅读教材。然后,再对照课程标准,设计出了单元导读、珍爱和平、传奇英雄和人物剪影等四个环节。其中“珍爱和平”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传奇英雄”和“人物剪影”则从读与写两个角度完成对人物描写的学习。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们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共同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有序地整合,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单篇课文教学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单元备课。每位老师都很投入,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有时甚至为了一个教学细节的设计,还展开热烈地讨论。这次备课,靠以前的单兵作战的方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唯有老师们集思广益,才能实现。在备课过程中,我看见了集体的力量。

  二、上课--可以预设的精彩

  《规范》要求教师上课要“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

  前不久,我参加了 “一师一优课”的晒课活动,那节课上就有一个意外的生成。《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一个男孩爬到山崖顶上不敢下来,最后在父亲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走下山崖的故事。文中心理描写特别出色,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品析精彩的句子。学生读到“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个句子时,体会到这是因为小男孩非常害怕,而产生了幻觉。幻觉描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方法。

  关于心理描写的方法,我在上《在沙漠中心》一课时,曾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别是幻觉描写、景物衬托、内心独白、动作暗示等方法。而这节课,我预设的是达到体会到一两点的程度就可以了。这个学生的回答,给我创造了机会,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发现其他的心理描写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着去使用。这堂课的教学实录,后来发表在《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