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建德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 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 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 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 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 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 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 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第一句:
(1)、生读句子,说诗意 重点理解:移舟:移动的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日幕:黄昏时分客愁新:又增添了新的哀愁。
(2)、指导朗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第二句: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 为《宿建德江》配画。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学生们学的是一首新诗《宿建德江》,内容并不复杂,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之后便进入到了朗读背诵阶段,柳树学生们都很熟悉,描述也很详尽,到背诵时 我便要求孩子们以多种形式背(当然我也指出了几种方式)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找好朋友,有的同桌合作。……有了兴趣,自然学得好。在表演时,孩子们更是各展所 长 ,仿佛已经走入了诗的情境,用手作剪刀,用身体当树干,自然、贴切。
到最后,全班同学几乎都表演完了。我发现了一直不发言的李旭还在坐着。因为他背得不熟,所以不敢上前。这时,让我感动的事情发生了,吴鹏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想和他一起背。”全班同学也不约而同地背了起来,虽然李旭仍然只是跟着大家在读,但我知道这首诗,他一定会背下来,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全班同学的那份情。
铃声响起时,我却陷入了沉思……
下午后,吴鹏来到了我的身边,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帮李旭。”“为什么?”我马上问道,他立刻说:“因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什么也不懂,都是慢慢学习的。”那表情、语言让我印象深刻。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4.识字教学设计
5.《春雨》教学设计
7.《秋水》教学设计
8.《林海》教学设计
9.《鸟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