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过程及结果,知道蝙蝠飞行靠的是什么;

  2、懂得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次实验的过程,知道蝙蝠飞行靠什么

  2、认识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教学准备:

大课文、多媒体课件一套、演示用幻灯片一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发给作业纸,让学生给生字注音

  2.让学生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集体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第1--3自然段段意

  板书: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蝠夜间飞行的奇特现象

  二、谈话导入,认识课文第4--7自然段

  1.谈话导入:我们从第3自然段知道蝙蝠在夜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而且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接,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科学家呢,做了实验寻找答案,让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2.指导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在什么时候?

  2)第一次实验是怎么做的?

  3.根据问题的回答,逐步出示

  ①实验次数②第一次③第二次④第三次⑤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⑥方法⑦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⑧结果⑨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绳子,它一根也没有碰着

  4.根据投影内容,提问: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和它的眼睛有关吗? 为什么?

  5.课件出示:

  ⑩说明(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

  ⑾和蝙蝠的视觉敏锐无关

  6.提问:(第3片自然段最后一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7.引导学生分组自学第5自然段,继续研究,完成表格(如下)

  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系着许多铃铛。

  实验次数 方法 结果 说明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设响, 和视觉敏锐无关

  那么多绳子,它一

  根也设碰着

  第二次

  第三次

  8.组织各组汇报,逐步完善表格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像设头苍蝇似角到 蝙蝠夜里飞行,

  第三次 把蝙蝠和的嘴封住 处乱撞挂在绳子上 它是用嘴和耳朵

  的铃铛响个不停 配合起来探路的

  9.提问:现在大家知道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什么了吗?

  板书:嘴 耳朵

  10.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第6自然段

  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进行夜里飞行的?

  11.引导学生说一说,并板书出示意图

  蝙蝠 障碍物

  超声波 超声波

  嘴 耳朵

  12.请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3.请学生读第6自然段,认识反复研究、终于两词的作用(表明科学家做出的努力以及研究结论得来不容易。)

  14.读(第2自然段)提问:

  1)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做了什么事情?

  2)雷达是怎么工作的?请仿照上面的板书试着表示出来。

  15.组织学生交流

  16.引导规纳,贴书

  雷达 障碍物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

  天线 荧光屏

  17.看板书,引导比较,说出发现

  提示:蝙蝠的什么和雷达的什么作用相似?

  它们的工作方法相似吗?

  18.总结:蝙蝠飞行和雷达探路具有相同的道理。

  板书:道理相同

  三、课堂小结。

  1.指导读课文: 1)齐读 2)自由读

  2.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有什么发现?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来探路的?

  (3)人们是怎样摹仿蝙蝠飞行造出雷达的?

  四、课后思考,完成练习

  P62 T2. 3.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名称

  纹样的变形方法

  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

  美术 初一年级

  上课时间长度

  8分钟

  教学目标:领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

  教学资源与环境:

  广州作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欢花,花卉和花卉纹样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题,生活中经常运用花卉纹样做装饰,教学各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各花的生长过程视频。感受鲜花的美丽造型,引导学生以花为元素进行纹样的设计。

  二、发展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例比较一下花卉纹样与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尝试分析图例中的纹样运用了什么样的变化方法?

  2.教师分析自然花卉转化到装饰性纹样的常用变化设计方法:省略法、夸张法、添加法、几何法等。

  三、总结和提出创作要求。变化是纹样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纹样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请以鲜花为创造素材,设计纹样装饰生活。

  设计理念与特色:

  “源于自然的启示”是本课总的设计理念,自然的美是美术创造的重要灵感来源,本课主要围绕自然界的花卉美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的花卉感悟自然的美,学习运用美术的纹样设计基本方法再通过自己巧妙提炼加工构思创造美术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美、探寻美的规律,在生活中创造美,把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融汇课堂之中。

  教学反思:

  初中的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力,简单的`花卉造型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创作纹样的时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这课是以图例启发学生找纹样的变化规律和方法。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考探究,然后教师再通过典型的图例分析几个常用的变形方法,引导学生在创作纹样时把自己的创意结合一定的设计方法来创造作品。当然由于微课的时间限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课后的创作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纹样的创作方法。

  特色与点评:

  从欣赏自然界花的生长视频作为导入,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生活中花卉纹样的应用中探究纹样的创造方法;最后落实到具体物品的装饰纹样的创造,启发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实物的审美中来。重点落在花卉纹样变化设计方法中,解决了这个重难点后,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样的知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解决重点的方法是通过图例比较分析、教师示范、自制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启发理解纹样的创造方法。全部教学内容都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逐层深入,作品既重视美观和实用功能,又紧扣自然启示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