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描写春天的作文1300字集合五篇(2)

时间:2021-08-31

春天描写春天的作文1300字 篇3

  怀念那些走过的春天,以及有你的旧时光,即使不言不语,整个春天还是明媚灿烂。——题记

  春风吹遍了十里山岗,又一年花开正艳。端坐于幽深小巷,等燕子归来。有诗、有文,有花香的日子,是最惬意的时光。在青草葳蕤的地方煮茶,天蓝蓝,云朵从头顶飘过。

  记得小时候,春天来的时候便是欢喜的,因为可以看到遍地的野花和各种自由飞翔的小鸟,以及漂亮的蝴蝶,故乡每户人家的小院子都种着各种果树,一到春天杏花、桃花、梨花、樱花,随处可见,一抹粉红、一片洁白,装扮了朴素的村庄。

  一恍离开故乡好几年了,每年的春天都会到来,却再无当初的心境,仿佛生命中少了太多的感动和欣喜,对于春天的到来,也没有了太多的心思,匆匆忙忙之中,还未来得及欣赏春天的风景,看那些可爱的花儿,便转瞬即逝了。

  时间就这样总是溜走的太快,以至于一年四季都不再那么分明。茫然间,问自己,为什么而停留,春天是个生气勃勃的季节,为什么自己这样的死气沉沉?

  坐在办公室中,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曾说着在春天要去很多地方,看春天里那些绝美的风景。然而,又总是禁锢在这座小小的城,过着上班、下班,千篇一律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曾经憧憬的美好,都只能够怀念。

  难道这就是成长,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被现实左右,无力挣扎。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梦想,去想要去的远方,春天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人总要走出去,让自己成长和成熟起来,不是吗?

  人无再年少,那些在春天采花、捡拾花瓣的日子,离自己已是很遥远。怀念满地跑着采紫色小花的时光,小小一束花,插于发间或捌于衣间,哼着歌谣一路奔跑,至今想起也是难得的幸福时光。

  那天,打电话给妈妈,她说,你不要只知道吃饭、睡觉、上班,应该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长些见识。也许自己宅了太久,对于太多人的环境总有些不适应,所以也鲜少参加什么活动,也很少去人多的地方。

  平平淡淡的日子,总以为可以细水长流,然而总是太多纷扰,心力憔悴的时候,总是怀念那个春天,以及有你的旧时光,即使不言不语,整个春天还是明媚灿烂。

  在春天又看到了你的身影,隔着很远的距离,只能沉默,爱恨的百般滋味谁又能真正了解,借春风稍去问候,闭上眼睛,又一年四季的轮回,翻看着曾写下的文字,一读再读,眼睛湿润了,没有新鲜的眼泪流下来,记忆之门,一旦打开,便是痛,还不如永远尘封,我是谁,谁又是我,一翻笑谈,可曾细思量?

  望着城外的春色,感叹着时光如此匆匆,一别如梦,相见再无期。日历一页页翻过,旧城将要换新城,文字从来没有将所有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一城春色黯然,陌生的城市里,不停的飘零着,看过许多地方的春天,欣赏过不同的风景,然而终没有故乡的春色那样温暖、平和。

  责怪自己总是辜负大好春光,生命是一场远行,每一次的离开,并不都是那个春天。每天路过那棵将要开花的树,总是会停下来驻足,每一天树上的花骨朵都会长大一点,也许过不了几天它便盛开了,花若盛开,春风自来,一定会花香弥漫。

  梦到你归来,醒来,一切仿佛还在昨天,但你已故去好多年,为你写的祭文,字字是泪,终是保存在最不易看到的地方。你的生日在春天,一到春天就会想起你,生命没有轮回,如此的脆弱,片刻间消逝。以前故乡是温暖的港湾,无论走多久,总有一家人在等着我团圆。多年后,宁愿不回家,怕牵起伤心的事。

  每个春天都会如约而来,人却再无第二次生命,活着且行且珍惜吧。还有阳光、雨露、鲜花、亲情、友情、爱情,让我们真切的感知到生命的美好。那些走过的春天,一草一木,因为有你,而更加的让人怀念!

  也许怀念是让人最无奈的事情,因为再也回不去了,回忆深了痛苦流泪,回忆浅了,怕自己遗忘。人生苦短,岁月沧桑,我们都将慢慢变老,唯有春天依旧如约而来。

春天描写春天的作文1300字 篇4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寂静的春天》。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并在那儿度过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着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

  蕾切尔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课挽回的伤害。分别从人们从小就接触的各种化学生产的非自然的药品食品开头,其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这是每个地球人都无可避免的,再从整个大自然的循环链子来展开,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绿色帐篷”——植皮也随之被污染;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样的也遭殃了……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环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森林中生命的.协同互济关系就变得完全失调了,而且寄生虫灾害反复出现的间隔时间也愈来愈短……因而,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粗暴作法,这种粗暴作法现已被强加到留给我们的、至关重要的、几乎是最后的自然生存空间之中。”作者在书中最后一章提出这种结论,综合了前几章分别举出的例子,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规律。“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

  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这就是作者呼吁麻木无知的人们要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的话,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走,即使发明了什么厉害的科技,也要以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为首要考虑因素。

  同时作者还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们人类想要更加顺利更加长久的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谓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爱护大自然的一切。毕竟谁喜欢寂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