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作文(2)

时间:2021-08-31

包容作文范文4

  从小,我就不明白包容是什么,于是便去问姐姐,姐姐沉默了许久,笑了笑,说:“你以后就知道了”。姐姐的话不时在我耳边响起。我想:包容到底是什么呢?思来想去,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包容就是能容忍。

  读到四年级时,我仍是不太明白,但是,我会努力读懂它,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踩了我一脚,对我道了歉,便走了,接着,第二天,又有一个人,他故意打了我一下,立马就跑了,我生气的说:“谁呀?”一个好心的人告诉我,我悄悄地走到他身后,想报复他一下,没想到立马跑到前面去,向我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跑了,我火冒三丈,跟上去就追,他犹如一只饥恶的狼,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可是,这讨厌的上课铃响了,他对我说:“怎么样,抓不到我吧,再见”说完,他立马跑进他的教室,我想追到他,打他一顿,也不可能了,我气急败坏的坐在教室里,放学以后,我想来想去,认为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可能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原谅,这也是一种包容,从这件事我知道了,虽然别人有错在先,但是只要不把它放在心上,这未常不是一件好事。

  两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想,包容到底是什么?在路上碰见了小梅,她是我的好朋友,她问我:“小萍,你怎么了?心不在焉的”。我说:“没事,就是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小梅,你知道什么是包容吗?”小梅告诉我:“我觉得吧,包容就是能不计前嫌,对他还是很好,原谅别人。”我想了想小梅的话,觉得想不通,这样不就吃亏了吗?有一次,我不小心撞了我的同桌,我跟他道歉了,他居然大领情,还一个劲儿的臭骂,但是我一直忍着,不理他,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的报应终于来了,一次考试中,他没笔了,向我借笔,起初我不搭理他,后来,他一直在喊我,便给他借了一根笔,考完了,他对我说:“谢谢你,不计前嫌,你真大方!”从这件事我知道了,能够不计前嫌,这也是和一种包容,这时我觉得小梅当时说的挺有道理的。

  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容忍吗?包容是谅吗?包容是以德报怨吗?都不是,它是一种美德,正因为有了这种美德,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包容吧!

包容作文范文5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

  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是海浪沧沧。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的?他们承受了疯颠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能在颠倒的乾坤间仍然挺直脊梁,才不曾放弃生命的尊严,才能等到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太阳,能够包容的人,在降生、战斗、伤残乃至死亡中都会迸溅出钢花焰火。

  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从麻木中寻找希望。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援,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甚至也能唤起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责任。这一切,都叫包容。

  学会包容吧,它能使你在风暴中安稳如磐,不会被轻易击碎。

  学会包容吧,也许你会为全人类留下一道耀眼的弧光。

  包容,能使你在贝壳里找到海,在野花里看到天堂!

包容作文范文6

  一篇朋友圈,一封公开信,让原本和睦的师生形同陌路,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学生的言论固然偏激,但作为传道授业者的孙教授,若是能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偏激,师生间的纽带也许就能维系。

  王尔德曾说:“如果一种思想不足以让人感到危险,那它就不能称之为思想。”郝同学对教授们出言不逊,甚至诋毁相向,足以让人感到危险,甚至会发出“尊师之道不存矣”的感慨。但正如每一种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一样,他的朋友圈必定反映出学术界的某种现象。育人者只有对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包容看待,由包容产生正视,方能由正视找出问题所在,为学生作出垂范、表率。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作为领导者的老师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对老师学识品行信服,从而杜绝类似的诋毁现象。可见,包容是让思想回到平和、理性的关键。

  如果说对学生的偏激言论包容是在包容一种思想,那么将问题缩小化,在小范围内解决则是在包容学生本身。学生发表言论的平台是仅有好友可见的微信朋友圈,具有与生俱来的隐密性,因而言论较在公共场合说的浮夸、过分也无可厚非;然而教授一封公开信将学生行为公诸于众,这就把问题扩大化,并对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舆论对他的口诛笔伐,同学对他的不理解,其他老师对他的不信任。王尔德曾说:“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无形中这位学生的未来就被活生生地剥夺,没有改过重来的机会。而更严重的是,一旦个人行为上升至社会层面,它就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久而久之,当人把批评、异议与此次事件相提并论时,便鲜有人敢于对不正之事提出质疑,而这当然是不利于思想的发扬、传播的。

  诚然,学生并非不曾有过机会,教授在断绝师生关系时就曾对他作出提醒,未尝不是一种包容。但所谓包容,当一以贯之,如春风化雨慢慢感化人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善举,而是漫长的坚守,而这也是师道之所在。因此若要说教授的提醒就是包容,已极尽为师之责任,那未免有虚伪之虞。

  包容给人以和谐,更给人以思想。让人人皆秉包容之心,让思想凭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