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的作文(3)

时间:2021-08-31

报恩的作文7

  报恩是什么?报恩是当自己有困难时,有个贵人帮助了你,你要用最好的方式去回报给当初帮助了你的贵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报恩的故事,及方式。我来说说我的报恩故事吧。

  大概在四年前,我当时19岁。刚毕业的我想到国外打工。可是当我到了国外,我的生活真的很辛苦。由于我的学历差,所以没有一件店铺肯录用我,哪怕是洗碗的工作,可他们都没有录用我。就这样我就四海为家,到处找工。

  有一天,有一位芳龄像是60多的老婆婆。她看我四处找工,她应该是觉得我可怜,所以她把我接到她家住几个月。虽然她的家不是很大,可当我一进屋里,总感觉温暖无处不在,有家的感觉。老婆婆知道我学历差,所以她就用一些我听得明白的英语与我沟通。

  住在她家有3天了,她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我吃好的,穿好的,让我有点难为情。当晚,我心想我必须要好好的回报她。第二天,我觉得我不能再寄人篱下了,我必须出去找工。可是我还是找不到工作。她看我很沮丧的回家,她就试图安慰我。

  结果下一天,她带我去找她得一位她得一位朋友,她朋友是开咖啡店的,她跟她朋友说好让我做洗碗的工作。结果,那老板答应了让我做洗碗的工作。一个月后,我有钱了,我就买了很多食物及衣服给她吃和穿,结果她笑得见牙不见眼。至于剩下的钱,我都用来给我的补习费用,因为我必须让自己更强大,好让我能以更好的方式去报答她。

  几个月后,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开了属于自己的五星级餐厅。我明天都有收入,于是我就把这些收入都用在她穿好的,吃好的。几个月后,我终于开了一间连锁餐厅在马来西亚,可她却得了重病。

  一年后,我把她接到我马来西亚的家。到了我的家,父母问我:她是谁?于是我就述说她是在我有困难时,帮助我的人。现在她也有困难,我也要帮助她。由于她生病了,所以我让她在我家修养,也好让我报恩。

  她每天都躺在床上,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就像当初她对我照顾的一样。我明天喂她吃粥,晚上帮她披上被,以免着凉。最后她终于康复了,她终于抵抗了这重病。我心里开心的在想有可能是我的`一举一动感动了上天。

  这就是我的报恩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个记忆深刻的报恩故事,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报恩方式。则我的报恩方式就是把最好的去回报恩人。其实我已经把她当成了我的亲人了。可最后她还是老去了,一睡再也爬不起来了。可是我还是会记住她的一切,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她是我印象深刻的恩人。

报恩的作文8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从小我爷爷抚养长大,父母工作很忙,每周给我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父母也眼含着泪。这时我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

  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报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报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走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80多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父母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安慰我,只是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但是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沉重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为父母争口气,果然,第二次考试我就得了高分。我好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的帮助!

  当我放学回来,写完作业,打开电视,吃着零食,享受着青春的美好。仔细一想,这一切不都是父母赐给我的吗?这是,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洗菜。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我真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是啊,父母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恩人,要是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我这样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呢?所以我要说:感谢父母!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报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报恩的作文9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有了这种知恩意识,人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报恩意识——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来回报所有人的恩惠,回报这个社会的恩惠,就能有自觉地、无条件地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责任感,而不大在乎自己是否吃亏,是否得不偿失。

  说到报恩,我们自然要想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古人讲求孝道,原本称得上一种传统美德,但古人往往把它绝对化、极端化,甚至传说有的晚辈做出了“哭竹”(三国时吴国孟宗的后母喜欢吃竹笋,大冬天让孟宗外出采集,孟宗到竹林后,失声恸哭,一大片竹笋便奇迹般地长出来了)、“卧冰”(晋代王祥的后母喜欢吃鱼,王祥在冬天中脱掉衣服,准备剖冰捕鱼,突然冰自动解开,两条鲤鱼跳了出来)、“尝秽”(南朝庾黔的父亲庾易生病,庾黔为了探知病情,取来父亲的粪便品尝)、“割股”(相传有古人割取自己的大腿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之类的“愚孝”,理所当然要遭到后人的反感和唾弃。

  但是,如果我们今天反过来,完全不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过问父母的生活,不关心他们的健康,则又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化和绝对化。浙江湖州市南浔镇有一位母亲,生了一对有出息的双胞胎儿子,小儿子即将出国,大儿子也在国内一所大学戴上了博士帽。可就是这个大儿子,在22岁大学毕业时,仅仅因为母亲提醒他泡了三天的衣服如果再不洗就要发臭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便从此不再对母亲开口叫一声“妈”;当母亲不大同意他与其身患乙肝的对象结婚时,他固执己见结了婚不说,更从此不认亲娘了;母亲给他写的信,他全都原封不动地退回;为了避开母亲的“纠缠”,他连住址都不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心的老师把他的传呼机号码告诉了他母亲,但母亲打通电话后,他一听是她的声音,就“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