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贪心》作文800字(2)

时间:2021-08-31

  2勿以贪心伤爱心

  一部丢失的手机,一份捐款记录,一位险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一次爱的感染与传递。我想这是一部喜剧,因为结局皆大欢喜,一切美好的事物没有被撕裂。年轻人最后说:“我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

  可如今,以贪心对待爱心的的悲剧却在屡屡上演,自古以来“好人有好报”的信条一次又一次的被挑战、被撼动、被亵渎。“彭宇案”“许云鹤案”类似事件屡次发生,热心路人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诬告、索赔。究其缘由无非是贪心。老人被撞倒后料想找不到肇事者,但不能就这么拜拜被撞倒一回,于是抓到一个算一个。莫大的悲剧!同样的还有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豪车别墅天价发票还有理不清的善款账目,这些都深深伤害了人们随钱物一起寄出的爱心。以贪心伤害爱心,其恶劣的后果显而易见——人的爱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就像含羞草的叶片,稍被触碰就会轻轻地合拢;像一只刺猬,在柔软的腹部被攻击时就会团成球,以满身的刺面对世界。这些刺,就是冷漠。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人为了保护爱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首先就是北大副校长那段激昂澎湃的演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此番言论立即受到广大网友好评。但这种“撑腰体”显然治标不治本,而且适用范围极窄。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法律道德双管齐下。深圳首先行动起来:《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八月一日正式实施,它被人们亲切的称作中国的首部“好人法”:助人行为原则上被免责,救助人做无罪举证改为被救助人做有罪举证,诬告救助人将受到处罚……这部法律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好人做好事的后顾之忧,不再需要如周立波调侃的那样拍照录像找路人作证。虽然此法的实际效果仍需时间的检验,但它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好人开始受到法律的更多保护。道德的培养同样重要。法律毕竟是处在道德之后的最后一道底线。各大媒体加强宣传,搜集好人好事进行播报,进行道德模范评选之类,无非是希望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古人倡导“以德报怨”,我们不要求你如此,但至少请别“以怨报德”。

  勿以贪心伤爱心,这份爱心才能不断生长、传递,为世界奏响更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