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900字(2)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作文900字 篇3

  天,慢慢地变得暗起来了,而且是越来越浑,仿佛是夏日的黄昏。

  但是,冬天里,是不可能有着夏日黄昏的;而今天,却出现了这样景致。

  心里难免有些好奇,也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天喝醉了?还是天高兴的不知道南北方向了?或许,是云儿看着春节将要来临,于是聚在一起开始开会;在会议刚开始的时候,简单地商量了一下,简单地想要欢乐一下。毕竟是一年的时光,也应该是时候放松一下,应该表达和总结着自己的心情,自己在这一年里所有的得与失。

  所以,可能这一切都是从一个简单地开会聚齐开始,没有想到的是,参加的云儿,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云不甘寂寞,都赶过来,所以,云儿越来越密集,直到遮住了太阳,形成了灰色的幕帘,挂在天上,有些慌乱地看着大地,担心打扰了大地的人们欢乐。可是,大地上的人们,依旧是兴高采烈,依旧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意。

  于是,云儿继续招朋唤友;于是,天色便变得越来越暗。

  也许,开始的时候,云儿也只是想要开一个春节茶话会,像人类一样,谈谈心,述说一下一年里发生的事情,也畅谈一下对未来的憧憬。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参加的云儿太多了,已经不是简单的茶话会了;茶话会便变成了聚会,变成了歌舞会。到了这个时候,云儿也只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欢乐之情,表演一下自己的节目。

  云儿的节目,没有了精致,素来粗犷,却很美丽,就像是突然起来的雨。

  在北国,数九寒天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下雨?但是,雨却在飘飞着,确确实实地飘飞着。

  也许,这是云儿顽皮的结果;也许,这是云儿捣蛋的结果;也许,这是云儿看到人间亲人相聚、父子相亲、亲人相欢的景象,心儿激动的结果;也许,是云儿看到人间奇异的感情,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便哭了,高高兴兴地哭了,落下了眼泪。

  哭泣,是天的哭泣,所以,才会有了雨。

  云儿发觉是雨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对,表达错了感情,不应该用泪水来欢庆,更应该用的是花儿来表达它炽热的情感。于是,一次雪花,紧挨着雨后,便悄然地走了过来。白茫茫的世界里,到处是纯洁的惬意。雪的花儿,绽放着,从空中落下,像散步一样,带着欢快的心情,在旋转着,在舞蹈着,在欢庆着。

  人们的脚步,受到了云儿的威吓,变得有些匆匆忙忙,变得有些仓促,变得有些慌张,但依旧洋溢着笑容,伴着雪花儿的飘飞,伴着风儿的歌唱,在街上行走着。

  云儿,只是轻轻地抓住了太阳,让暖洋洋的感觉融入到了身上,让自己变得兴奋,丝丝缕缕的光芒,都掩藏在它的身上,不允许有任何泄露。就这样,降下了甘霖,驱走冬季里所染上的悠然,在天地之间荡着一片甘甜。

  云儿,继续聚会着;送到人间的花儿,依旧飞着;风儿,依旧唱着。

  夜晚,就这样慢慢地降临,沉醉在人们的笑声里,不再分离。

  云儿,调皮?还是羡慕?还是倾倒?我不知道。但是,却发觉它所表达的一切情感,都融入了每一个人的世界里。

春节的作文900字 篇4

  我国幅员辽阔,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特色饮食。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700多万人,壮族也像汉族一样过春节,不过习俗却大不相同。

  壮族的春节,是从除夕,即腊月三十开始的,这是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这天,壮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合家欢聚,喜庆团圆。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

  晚上,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设供桌,桌前挂一张美丽的壮锦或者刺绣的桌围,桌上置摆大粽粑、年糕、米花糖及鸡、鸭、鱼、肉等贡品祭祀祖先。同时在家中火塘内燃烧一根耐烧的大硬木,直到第二天都不会熄灭,以示子孙绵延久长、烟火不断之意。

  晚餐前,各家祭拜祖先诸神灵;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守岁,人们等待着子时的到来:姑娘描花绣朵、孩童盼放烟火、老人传授着新歌……子时一到,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

  大年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或泉边,将香插上,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传说大年初一的水最清纯、最吉利,喝了它,姑娘会聪明伶俐,嗓子也清甜;小孩会健康成长;老人会祛病长寿;有的地方传说聪明的守河姑娘逢大年初一在河水里投放智慧,谁要是先得新水,谁就会变得越聪明伶俐。。

  这一天,人们互不串门。早饭后,青少年们穿着盛装,各自相邀同伴好友,就近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乡村也流行舞狮、舞龙和舞春牛等活动的习惯。舞狮队走村串巷,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孩童追随其后,其乐融融。狮子每至一家,主人即以封包相酬,并互道贺语。初一时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则吃年前剩余的菜肴。

  同时,春节期间,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春牛对歌”“抢头鸭”“抬纸狗拜年”“打春堂”等等,热闹非凡。

  壮族正月十五没有吃汤圆的习俗,而这一天是吃粽子,特别要吃一种叫做“母粽”的大粽子。在年三十包年粽时,每家每户都在包小粽(相对母粽而言)的同时,包上一种特大的“母粽”,一般重三四公斤左右。年了,吃了年饭,初一初二无事可做,人们就在火炉边慢火煮“母粽”,边取暖边闲聊,边添柴火边加水,不知要添多少柴火,也不知要加多少水,一直把母粽煮得表面绿油油、光滑滑的。元宵节吃“母粽”,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其寓义深远,一是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二是表示新年春节结束,吃了母粽就有精神和力气投入春耕生产;三是预示开年大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五吃完母粽后,壮族的春节就完全结束了,和汉族的春节相比,壮族的春节更有韵味、特色,以及大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