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作文(2)

时间:2021-08-31

  鞋匠作文4

  鞋子坏了,利用午休时间,到鞋摊上修补,就此结识了鞋匠。

  鞋匠长着一个与身子不太成比例的小脑袋。脑袋顶上丛生了一团浓黑、蓬乱的头发,根根发丝都诉说着饱经风霜的岁月。

  我去的时候,鞋匠正低着头,一心一意修补他手中的皮鞋。我打了招呼,鞋匠抬起头。一张酱色的'脸,挂着淳朴的笑,一颗缺失的门牙,留下一个夸张的黑洞,显得触目惊心。

  我坐下,与鞋匠有一搭没一搭地拉起呱来。鞋匠问我干啥工作的?我说编辑。那是学文的吧?我说是。他便与我说起文学来。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其功底之深厚,令科班出身的我汗颜无比。

  他侃侃而谈,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再到外国文学。许多早已被我凝固在记忆里的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又被他一一激活。他那么博学,那么健谈,让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一个这么有学问的人,怎么会选择替人修鞋为生呢?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我离开了鞋匠,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鞋匠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他肚子里的学问,远在我之上,他干的活儿,却与我天壤之别。他,鞋匠,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几天之后,我皮包的拉链坏了,便再次找到鞋匠。鞋匠抱歉地说,他不会修拉链,推荐我到坡下的小花园,找另一位鞋匠修。

  小花园的鞋匠是位残疾人,人长得胖胖的,戴顶遮阳帽,脸显得很白净。我说明来意,并告诉他,是坡上的鞋匠介绍我来的。“哦,他还是我的徒弟呢。”从鞋匠师傅的嘴里,我了解了鞋匠的身世。

  鞋匠有个大学生父亲,有两个哥哥。鞋匠小时候好读书,却因为父亲的专断,早早辍学回家。两个哥哥都出息了,唯独鞋匠,窝在家里摆摊卖货。鞋匠20岁的时候,娶了媳妇生了娃,孩子5岁那年,又被嫌贫爱富的岳母,活生生地拆散了美满的姻缘。没了媳妇没了娃,鞋匠没了牵挂,索性去了外地,打工混口吃的。这样流浪了几年,人给折腾得干瘦干瘦的,回了家。一日遇到了鞋匠师傅,恳求师傅收他为徒。半年后出徒,对师傅说,师傅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恩人。从此,他可以吃上安稳饭了。如今,鞋匠已经摆了三年鞋摊了,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都会买了礼物看望师傅。

  “他爱读书吗?”我问。“他是个书呆子,碰上雨雪天气,出不了摊,他一准到新华书店里泡着看书。”哦,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他那么有学问!

  记得修鞋时我曾问鞋匠:“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看书啊!人不管干什么,不看书可不成啊。”我想当时我的脸一定红了,因为我的问话本身,就隐含了对鞋匠的轻视。

  鞋匠作文5

  你曾经路过楼下的小巷,看到修鞋档吗,在那些街头巷尾,你也许可以看到修鞋匠,一年365天,腿上总蒙着一块黑粗布,手一刻没歇,一针一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修缮、完善每一双鞋。一双合适、结实的鞋子,背后是起早贪黑的辛勤汗水,还有大大小小的伤口。或许他们身上总是脏兮兮的,但他们却是和其他行业的艺术家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完成着一件又一件的蕴含着工匠精神的艺术品。

  鞋匠的工作,不外乎每天修鞋,补鞋,穿线上绳,上胶……种种,或许你会觉得简单、无趣,而其实他们每天都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默默无闻、不声不响地做着这些事情,或许是生活所迫,或许要补贴生计,他们揽多多的活,日日夜夜蜷在那一小方地方,弥补着鞋子的各种缺陷,让它们能重新为主人所穿上、而轻松迈步。有时,线头一穿出来,鞋匠的手就见血了,疼得鞋匠呲牙咧嘴,那么粗的针头,还要使上好大的力气,才能穿透鞋子厚厚的底,一针上,再一针下,不停重复,流血的手飞快地上下翻动,伤口的疼痛似乎也忘了。

  我曾经看过一部关于鞋匠的纪录片,看完后更加感受到这份职业的艰辛。纪录片中的鞋匠生活困难,只能靠修鞋为生。很多顾客为他精湛的工艺和淳朴的热情感染,渐渐熟悉和喜欢他。他因为怕自己离开那里后老顾客再也找不到他,找不到人认真修鞋,所以默默坚守在那里,日复一日辛勤劳作。我注意到镜头里这位鞋匠手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口,可他脸上却总挂着欢喜的笑容。最后节目组访问他,你会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吗?他笑容憨厚却眼神坚定:会啊,我会一直做下去的,现在做手工活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还会坚持的,现在身体不太好,不好就治嘛,治好了我还干这个!没什么大不了,总要有人做,我乐意!

  这个镜头、这些话语瞬间感动了我,对他的话我心里钦佩又不得不赞赏,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还能坚持不懈,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也许,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种甘于平凡、任劳任怨、默默坚持的工匠人,我们的生活才会这么便利和多彩。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人物,丰富着我们的社会大家庭,增加了许多温暖的细节和片段。他们虽然渺小,却照样发光发热。虽然他们做的只是修修补补的琐碎工作,却为我们解决了“脚上的大问题”,在他们身上,不需要加上多华丽的外观和壮美的语言,他们是光荣的劳动者,为这个世界奉献了他们的精彩!

  鞋匠作文6

  门外,一棵几十年的老樟树;树上,几声清脆的鸟叫;树下,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听外婆说,那位老人无妻无儿,一生孤独,却活得自由自在。老人自学本领,当了半个世纪的鞋匠,整个小区无人不夸他手艺好。

  我脚上这双棉拖鞋,前几天开了口子,它俩倒乐呵呵地开嘴笑,我走路却“哒哒”响。来到那棵樟树下,也算是见识到了老鞋匠能吃大半辈子的“饭碗”。

  一把大钉锤,三四把小刷子,几支鞋胶和一张堪称“古董”的木桌车——大概是老人自己拼装的。与其说是鞋匠铺,不如说是张小木桌。抹些鞋胶,贴上鞋底,在周围用砂纸打磨光滑,大概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老人便递给我。他的手粗糙至极,深深的沟壑,像极了他身旁樟树上的树皮。

  人家都说这位老鞋匠手艺好,凡是他修的鞋就没有再坏过半次的。他人也好,大到鞋跟掉了,小到开口子,价格都只是三四元——十年前这样收,十年后也这么收。

  肯干,实打实的“干”,这是其中一个老鞋匠——干活时的老鞋匠。

  还有另一个老鞋匠,生活中的老鞋匠。

  老鞋匠一生中只做两件事,修鞋是一件,还有一件是打牌。闲来无事,与几个老友打打牌,也许是他最大的消遣了吧。生活中的老鞋匠,被称为“好好先生”,啊不,“好好老人”。别人叫他帮忙,就没有不答应的。

  去年居委会装修,要搬整车的货物,虽然也叫了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但进度还是很慢。老鞋匠见了,二话没说上前帮忙。几吨的货,老人至少搬了半吨。别人叫他下去休息,甚至有急了的求他的,老人一反平时的和蔼,像个“老顽童”就是不休息。当晚,老鞋匠在打牌时还悄悄地揉腰,那直挺挺如樟树干的腰,有点累了。

  与他修的鞋一样,老鞋匠做的事也一样让人找不到一丝错误和漏洞。待人,老鞋匠热情似火;接物,老鞋匠也是一丝不苟。人们只要提起“老鞋匠”,最先浮现的记忆,一定是老人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浮现的笑。

  老鞋匠一生无闻无绩,但他是我的偶像,即使没有“爆表的颜值”,也没有“不俗的谈吐”。他永远是樟树下的老鞋匠,他永远是樟树。

  大溪四中卢群芬点评:小作者是个生活有心人,通过他的娓娓道来,一个不起眼的老鞋匠,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他手艺好,人也好。不管干活时的老鞋匠,还是生活中的老鞋匠,他的热情和一丝不苟都让人印象深刻。文章条理清晰,过渡自然,语言质朴简洁又有生活气息,不失为一篇佳作。如果最后一句再升华一下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