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今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戴着红领巾,一起来到军山脚下植树。
到了军上,只见一把把铁锹整齐有序的排在地上;一只只水桶挨着铁锹,里面装满了水;一棵棵小树苗也整齐地放在了场地的各个地方,好像在等待着我们来帮它们安个温暖的家。我和韩旭挑了一把铁锹来到河边,找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准备种下小树。
开始挖坑了,我和韩旭拿起铁锹,锰插向土地,又用力踩了一下铲背,土地上出现了一道凹痕。我和韩旭用力向上铲,不料,铲子插得太深,动不了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铲子拔了出来。正当我们伤脑筋怎么把土挖出来时,爸爸走了过来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他把铲子插进土地后没再直接铲,而是又插了三下,四条凹痕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然后又将铲子插进正方形的一条边中,用力向上一铲,“砰”大土块被抬了起来。我们看了,便也按照爸爸的方法做了起来。双剑合璧,我用铲子插向土地,韩旭帮忙踩铲背,我将铲子插进去时,他就和我一起用劲抬土块。我们的树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突然,一根树根冒了出来,挡住了铁锹,我和韩旭将铲子对准树根,用劲一插,只听“咔嚓”一声,树根立刻断成了两截。我们又继续向下挖,没想到底下又冒出了一块大石头,我们一下子被铲子震倒了。但我们还是不放弃,拍拍屁股,重新上阵。我们将坑挖大,把底下的每个石头都给挖了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坑终于挖好了。该浇水了,我拿来水桶小心翼翼的从河里拎上了一桶清澈的河水倒进了坑中,土壤喝足了水,一下子滋润了不少。
要放树苗了,我自认为树苗很轻,所以自告奋勇的去拿树苗。但没想到树苗提在手里像大象一样重,我只好放下树苗,拖着它走,但走了好长时间,还是离坑很远。韩旭见我走这么慢,看不下去了,便跑过来帮忙。我托着树苗的根,韩旭拎着树梢。走到坑边后,我们慢慢的把树苗放进坑中。小树吸收到土壤里水份,一下子精神焕发,挺的更直了。
要培土了,韩旭铲起一块大土块正准备放进坑里,我急忙拦下了他,拿起大土块,放在手上捏捏松。一边将捏松的土块一点点地填入坑中,一边对韩旭说:“培土时要先把松土,这样铺在树根上有利于小树吸收营养,长的才够快。”韩旭听了,也学着我的样子,一点点地将土放了进去。土填满后,我和韩旭又把表面上的土用铲子和脚拍平,踩实。重新又浇了一遍水。
树终于植好了,我和韩旭都分别挂上了各自的心愿牌。我的心愿牌上写着“爱护树木,建设绿色中国”。我希望我的树苗能快快长大,为祖国多增添一片新绿。我抱着我的小树苗,照了张相,高兴极了!
你也许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它就座落在我的家乡——灌县的小镇上,我的许多童年趣事就发生在这里。
每次回到家乡,一走下汽车,那浓烈的汽油味便随即消逝在清新的空气中。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繁华的街市和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幽静迷人的田园风光,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间小路;虽没有鲜花盛开的圆型街心花园,却有曲折的山路,有随风摇动的苍翠的松林……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儿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顾不上大人们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鱼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盆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鱼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想到鱼被我钓起时,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惊呆的情景,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 手握鱼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鱼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鱼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鱼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鱼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 ”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 ”……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
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就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就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就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就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就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就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就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就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就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民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就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就是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