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作文1500字(2)

时间:2021-08-31

新年的作文1500字 篇3

  除夕之夜是年韵的核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处于忙碌状态,年节的热闹氛围达到高潮,也是人们期望的所在。辞旧岁迎新春,張灯结彩喜临门。

  过年,求团圆,游子,锦衣还。一桌年饭,全家共分享。山珍海味,美酒佳肴,真挚祝福,满腔的激情融汇编织成新年的壮锦,铸就“家”的光环,凝聚着全家人的心。这就是传统佳节——过年,延续千百年的核心价值所在。亲情友情爱情在春节之际彰显出绚丽的光彩,把年的韵味升华,就像除夕之夜接神的旺火一样熊熊燃烧,直上九霄云外,照亮天际,照亮人间天堂。

  除夕这一天,上午人们张灯结彩,张贴对联,窗花,室内室外焕然一新,年的氛围在升级,处处彰显着年节的主题,令人愉悦,更值得赞美。

  下午,一桌丰盛的年饭,凝聚着父母的心愿,姐妹兄弟们一年的情感,一盘盘色彩优美的菜肴,融汇着家人的欢乐;一杯杯美酒包容你、我、他一年四季的酸甜苦辣,一切都在理解中;一声声祝福,倾诉着内心深处的真挚问候。父母的心,儿女的情,勾兑成天伦之乐。过去的时光,令人留恋难忘,所有的成就源于昨日的努力奋斗,谱写出时代进行曲,让天伦之乐更和谐完美,家和万事兴不变的哲理。推杯换盏,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让整个家庭更具凝聚力,为新的一年谋划着新的蓝图,祈求在新的一年开创新的局面,创造更加优越生活环境,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真挚的情感,构建和谐相处的家庭,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春节——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所在,一顿年饭中表现的淋漓至尽,亲情友情爱情,如核裂变一样,释放着滚滚热能,推动着家庭,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奔向美好的未来。这是延续千百年的春节动力:“家和万事兴,尊老爱幼,承前启后,世代相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将永远传承下去。

  年饭之后,夜幕降临,除夕守岁的节目陆续上演。新年的彩灯,释放着绚丽多彩的光,格外迷人。

  包饺子是除夕夜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过年吃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坐着不如躺着。南方北方,虽然习俗不一样,但过年吃饺子乡俗大致一样的。饺子馅可能不一样,可每个饺子里包着千百年的华夏情感,包裹一年四季的收获,包裹浓浓的一家人的厚望与寄托,这就是年味的核。大多数人家,包饺子时放上几枚硬币,大年初一吃饺子,能吃到硬币的象征好运连连,福星高照。其实,这是春节年韵的一个快乐音符,鼓励大家多吃饺子,身体棒棒的,奔向新的生活。

  人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观看春晚,分享着新年的快乐时光,让年韵升华到期盼的境界。年轻人结伴同行,不惧除夕夜的寒冷,欣赏着年夜的景色,快乐无限。

  快乐时光总是不知不觉中度过,说话间到了午夜十二点钟。

  除夕夜有点燃“旺火”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乡村中极为盛行,几乎家家户户这样做,传承着这个习俗 。这个节目与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是孪生节目,二十三是恭送灶王爷诸神上天堂述职,而除夕夜的“旺火”则是恭候灶王爷及诸神回归的圣火。与此同时燃放爆竹,庆贺诸神回家。大家手舞足蹈围绕着“旺火”,欢声笑语, 庆贺新年来临。据说,围着“旺火”转三圈,鸿运高照,消灾去晦气,日子越过越好。虽然说,这是过去的一种信仰,人们还是信守的。如今,这种点“旺火”的方式不多了,但新的方式不断衍生,过年的习俗一定能传承下去的!

  新年的钟声响起,点燃起“旺火”,燃放起爆竹,庆贺新年来到,大家互致问候:“新年好!”打电话,发微信格外忙碌,亲朋好友互致新年的祝福,年韵升华到最高境界,激情昂扬,大家在爆竹声中辞旧岁,在祝福声中迈进新的一年,再接再厉,扬帆远航,向着新的目标展翅飞翔……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千百年来把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推动着中华民族奋勇向前,走向辉煌,走向世界。一些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所在,甚至诋毁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妄加评论,令人气愤填膺。

  春节这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节日,源远流长,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贯穿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久不息,而且延续到今天,特别是除夕之夜的全民性的庆祝氛围,令人赞美。这种庆祝方式不同于任何国家,只有中华民族,世界上的炎黄子孙这样过年,这样庆贺自己的传统节日。用自己的热血铸就和谐的家园,构建和谐相处的国家,形成国泰民安的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美好,一年比一年强。

新年的作文1500字 篇4

  又是一年新年到,忙碌工作了一年的我们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走起访友,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赶场似的奔波在拜年的路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看似在拜年,看似在休息,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劳碌。拜年的礼物越来越昂贵,却总让人感觉少了些什么,儿时手里拎着几斤果子去拜年,却能让人心怀温暖。闲暇时儿时过年的一幕一幕,总会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循环播放。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父母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我和弟弟腊月二十领完通知书,母亲就开始安排我和弟弟打扫房间,整理衣物。

  到了腊月二十九,姨夫就开始在院外空地上,裁纸研磨,把裁好的红纸一张张平铺在桌子上,开始挥毫落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顷刻间,一副对联就写好了。爸爸在一旁一边看一边不住的叫好。

  对联写好了,妈妈在厨房也把浆糊熬好了,爸爸就开始用扫帚把门墙两边扫干净,用笤帚抿上浆糊刷在墙上,弟弟手拿对联,嘴里念念有词,这是上联,这是下联,并不时的比较,这边再高一点,这边再往左一点,对联贴好了,看着红红的对联,就知道新年马上就要到了。

  对联贴好了,妈妈把饺子也下锅了,喊着爸爸说:“饺子快出锅了,放鞭炮吧!”要放炮了,这可是我和弟弟最喜欢的事情,听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着,好像在演奏一曲迎春颂歌。炮放完了,也随着弟弟去捡未引燃的炮竹,别看我是女孩子,可一点不输弟弟,把炮竹引线用手一捻,往墙上一插,拿着一支燃烧的香,用嘴一吹,红红的,朝引线上那么一燃,“啪”的一声,炮竹响了,我和弟弟也乐了。

  放过鞭炮,即开始吃饺子了。吃饺子时可要小心了,因为里面有秘密哦。妈妈会把清洗干净的硬币包在饺子里,谁要是在除夕和初一早上吃到硬币,就说明是我们家最操心的人。每次都被爸爸妈妈吃到,爸爸妈妈本来就是我们家最辛苦最操心的人,可气的是有一次竟被弟弟吃到了一个,在我面前显摆了好久,这让从没吃到硬币的我着实有点不甘心。我没好气的回他:“你操心,你吃了睡,睡了吃,小心吃成大胖子。”“那也比你没吃到的好,家里就你不操心。”弟弟回我,说的我是一愣一愣的,无言以对,谁让自己没吃到硬币呢。直到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妈妈只在肉馅饺子里面放了硬币,谁让我不吃肉呢。

  吃过饺子以后,就和父母围坐在炉子前,一边嗑着瓜子,嚼着糖块,一边满心期待春节晚会的开播,那时我们最欢喜的时刻,看着优美的舞蹈,听着动听的歌曲,和父母一起开始守岁。妈妈说:“除夕夜一定要守岁的,谁守得时间长,新的一年就会交好运。”为了交好运,我和弟弟拼命眨眼,不让自己睡着。听着电视里传来的“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时,”终于迎来新年了,爸妈新年快乐,爸爸也放响了新年的第一声鞭响,终于可以睡觉了,再一回头看看弟弟,早已趴在沙发上睡着了。

  初一早上,窗外喧嚣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家五千响,那家一万响,一浪高过一浪。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妈妈早已和姨妈,还有邻居的阿姨结伴拜年去了。等到妈妈一回来,立刻开心的跳到他们面前,扑通往地上一跪,“祝爸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然后双手往前一伸,“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爸爸乐呵呵的说:“好好好,这是给你的压岁钱。”还未起床的弟弟,一听发钱了,踢拉着鞋,蓬头垢面的就出来了。

  从初一开始,我们就随父母,拎着礼品大包小包的,开始了走亲戚,最爱走亲戚了,不但能吃好吃的,最最关键的是可以收到爷爷奶奶,姑姑阿姨,姥姥姥爷的红包,那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啊。直到过了初五,俗称破五,过了这天,就意味着新年结束了。

  过年了,大街上也是热闹非凡,三五一群,游戏在大街小巷,吹糖人的,捏面人,卖吹不破的,玩皮影戏的,有奖套圈的,许多杂耍艺人都在大街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小孩子最爱看热闹,每到这时,我都会拉着弟弟,尽力挤进被围得的水泄不通的场地,欢快的看着艺人们精彩的表演,最后也会非常捧场的买这喜欢的东西离开。

  大街上,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一句新年好,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品越来越好,物质的富裕,生活的充实,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总是让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也随着物质的富裕而变得淡薄。比较起来,儿时春节的食物虽不及今天丰盛,衣着也不及今天的华丽,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感情和欢乐的气氛绝非是用金钱和物质能换来的。

  如今,儿时过年的印象总无法走出自己的记忆深处,也无法抹去那份难忘的痕迹。总在太多时候,太留恋儿时的过年了,太想念儿时的伙伴了,在那年味里,曾经让我如此的快乐、充实、开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