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作文1500字(2)

时间:2021-08-31

父亲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天那有地

  没有地那有家

  没有家那有你

  没有你那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

  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

  对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

  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十几年前歌手苏芮的那一曲《酒干倘卖无》,不知道自己当时反复听了多少次,反正清晰地记得每次听的时候,我都能感动得泪流满脸。父亲节,这个神圣而亲切的称呼,如巍巍泰山般,矗立在我的心中,一直到永远.

  记得在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可能就4、5岁吧),哥哥姐姐们就整天对我输灌:“小弟,你长大以后,可一定要好好孝敬咱爸。”那时幼小的我,真的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难道他们不一样是爸爸的孩子吗?干吗非要我好好孝敬啊?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三儿,你知道吗?如果没有你爸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就没有你了。我好奇地问妈妈:那为什么啊?妈妈说:我在怀你7个月的时候,我突然生病了,医生说:得把肚里的小孩拿掉,要不大人可能会有危险,当时妈妈我也同意了,反正已经有好多孩子了。你爸爸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急忙赶到医院,对医生说:医生请您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孩子和大人。虽然我已经有7个孩子了,但是,现在肚子里的同样也是我的孩子啊。就这样,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你才得以顺利地降临这个世界的。哦,原来是这样啊,当时的我并不在意妈妈说的一切,可能毕竟是还小的缘故吧。

  到了8岁那年,我得去上学了。但是,那年家里刚好盖了新房子,还欠了好几千的债,妈妈说:要不三儿明年再上吧,明年老大毕业就不上了,学费负担也轻些。爸爸说:不行,今年就让三儿上,大不了今年过年孩子们不做新衣服,我都快55了,三儿的前途以后可能就得靠他自己了,我们可不能耽搁了他啊。就这样,我走进了我的小学。说真的,平时看到哥哥姐姐们放学以后在家大声朗读课文时,我总是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虽然我听不懂他们读的普通话。但是,我心里明白,读书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要不哥姐他们怎么这么用功呢!?

  小学快毕业的那年,学校开始有了家长会,那天放学回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老师说明天让父母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妈妈不耐烦地说:现在生产队这么忙,再说学校的事情干吗要家长去开会啊,大家都有事情,告诉老师,说我们没空,不去了,也别对你爸说了。我一听感觉也对,哥姐他们读书好象从来就没有开过什么家长会的。

  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我就去找同学们玩,一打听,才知道,同学他们的父母明天都要去,我当时心里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地难过起来,直想哭,就一个人跑回家,到了自己的房间里,眼泪就流个不停。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回来了,看到我眼睛红的,就关心地问我:三儿,怎么了,是不是哥哥又欺负你了。我说:没有。那为什么象哭了一样啊?我不说。爸爸继续问道:三儿,有什么事情就对爸爸说嘛,我看看了妈妈,见她没什么反应,就小声地说:我们同学的父母明天都去学校开家长会,妈妈说你们不去,眼泪又流了下来,爸爸说:傻孩子,就这事情啊,别哭了,爸爸明天再忙,也会去的,放心吧。当时我立马就笑了,泪水还没流到腮底呢。这时六姐大声地嚷道:破涕为笑这个词语的造句我会了,就赶紧放下碗筷去拿自己的作业本去……

  时光过得真快,今天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父亲节给予我的更象是爷爷般的慈祥和关爱,这一生都不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忘怀,他老人家平时教诲我的那些处事为人的行为准则,在今天,依然牵引着我,走向人生的旅途,并且,我将把这些教诲,告诉我的儿子。

  父亲节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养不教,父之过,你们一定要记住古人说的这句话。你们都有或者将有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能使他们能够有所作为。那时的父亲节,已经是白发苍苍了,虽然还不到65岁,但看起来他已是那么地苍老。

  在我初中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就去上海表叔那里帮忙了,毕竟哥姐他们差不多都已成家了,父亲节已经老成那样了,没有能力供我继续上学。虽然他老人家要求我读完高中再说,但那时的我,仿佛比同龄的小伙伴成熟得多,也懂事的多,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我不能再依靠父亲节了,我应该去赚钱,应该给父亲节买好吃,父亲节这一辈子,从来都是把好吃的东西省给我们吃。

  于是,当远在上海的表叔回来过年的时候,我就向他提出,到他那里打工的想法,在哥哥姐姐的支持下,爸爸只好同意了我的决定。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我去上海还不到半年的时候,他老人突然间走了,永远地走了……

父亲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写父亲,我感到有些艰涩。因为我不知道该从何处落笔。想写的,实在太多;却又觉得,记忆里空空如许。这一辈子已过了三十有余,但我似乎从来没有和父亲亲近过。我一直感到父亲不爱我,我亦不爱父亲。然而,我早已深深的感到,若有一天,父亲不在了,我一定会痛悔自己之不爱他。

  在我和弟弟妹妹们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影子很是淡漠。父亲是军人。有很长的一段岁月,父亲是在西藏。但每年(也许是每两三年),父亲会有一次探亲假。而这样的探亲假,却总是悠长得没有尽头。父亲的假期,在我们孩子,是一种灾难。我们像老鼠见到猫,尽量躲得远远的。没有父亲的召唤,我们从不走到离他两尺的范围之内。只有在我们的祖母和我们同时出现在父亲面前的时候,我们的胆子才稍微壮大些。

  其实,父亲很少打骂我们。他只是要我们跪。当父亲的探亲假正好赶上我们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是必跪无疑的。只要我们中有一人考得不好,另外的三个也必定陪着跪。对着厨房的墙壁,从大到小,由高到低,跪一排。但父亲不会打我们。他只是在我们背后的小圆桌旁坐着喝酒,一边喝酒,一边教训我们。他常用的方法是忆苦思甜。父亲只有在喝酒的时候,话才会多起来。许多年以后,我甚至想,倘若不是借着酒劲,父亲大概找不到恰当的言辞来教训我们罢。

  父亲从西藏的军营转业回家的时候,我们孩子已大到有足够的胆量面对父亲。只是,我们仍然不习惯和他亲近。他上他的班,我们上我们的学;即便是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我们也从不和父亲说一句话。我不知道我们的父亲是否为此而感到悲哀过。

  但父亲肯定是爱我们的;为我们织毛衣,便是明证。很少有男人会织毛衣的吧,但我们的父亲就会。而且会织出各色花样。那时,几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毛衣和毛裤,几乎都是父亲织的。织毛衣用的毛线,是父亲从西藏带回来的,据说是从绵羊身上扒下来,当地老百姓用手工搓成的那种。淡白色,有点粗糙;但穿在身上很是暖和。父亲转业的时候,从西藏带回了很多,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枕头。当哪个孩子需要毛衣,父亲便拿出一只枕头,从里面扯出一大把毛线。两天后,毛衣就穿在孩子身上了。记得有一年冬天的一个礼拜六,我从学校回到家,对父亲说,爸爸,我冷。父亲二话没说,从枕头里扯出毛线就开始织;礼拜一早上我挣开眼的时候,一件淡白色的毛衣已放在我的枕头边。我已记不起那一刻我是否被感动。

  早年,曾听祖母私下说,是我们的父亲解救了我们的母亲。母亲的家庭出身不好,已是大龄姑娘了,却没人敢娶。是三代赤贫又做着军人的父亲挺身而出,娶了出生于书香之家的母亲。我从没有向父亲或母亲求证过。

  岁月终归是在流逝。多少年过去了,父亲已日见苍老。曾经高大威猛的背影已伛偻老迈。进入暮年的父亲,性情慈和了许多。几个儿女,已各自成家立业;父亲便有了几许寂寞。母亲常说,其实你们的爸爸也常常盼望着你们回家。父亲知道我们几个都爱啃卤鸭头。于是每次我们回家,总能吃到父亲事先买回的卤鸭头。连楼下卖熟食的女人也知道,只要这个老头儿买鸭头,准是他家的丫头们回家了。

  退休在家的父亲,别无寄托;含饴弄孙,成了父亲的一大乐趣。三国水浒西游记,父亲会一整套一整套的讲给孙儿们听。那份耐心,是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享受过的。

  有一片动人的记忆,是父亲牧鸡。那是两只温顺的母鸡。本是我在它们还是小鸡崽的时候买回来当宠物玩的。当它们长到半大的时候,我已无法喂养它们。于是母亲用一只鞋盒把它们装着带了回去。鞋盒上开了两只小孔,它们的头从那里伸出来。就这样,鸡们随着母亲回到了父母家。后来,听母亲说,一直是父亲在替我喂养小鸡们。再后来,小母鸡变成了大母鸡。离父母家不远的地方,是一条河。九曲河。河边是一片开阔地,长满着深深浅浅的草。草丛里跳来跳去的,是数不清的蚂蚱。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父亲一手抱着母鸡,一手拿着小凳子和金庸梁羽生的书,来到小河边。父亲静静的看书,任由鸡们欢快的追逐蚂蚱。夕阳黄昏,老人母鸡,那是怎样入画的一景!

  写着写着,我的心,开始温润起来。才发现,眼里已蓄着泪,欢悦而感动的泪。因什么而欢悦,因什么而感动,我无法清晰的说出。只是觉得,岁月,父亲,人生,人事,似乎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不奢望什么,不强求什么,父母健在,也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