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3)

时间:2021-08-31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5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这句诗是诗人李峤在中秋之夜作的,来赞美中秋圆月。

  中国自古就有在八月过中秋的习俗,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节。这个节兴起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赏月,北宋太宗(97——997)年间,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就是公历九月至十月,这时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渐形成祭月、拜月、赏月以及吃月饼的习俗。人们也会谈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人们在中秋节互相赠送月饼,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饼,用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团圆。在中秋节这一天,如果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在现代,中秋节夜晚,人们通常是一边吃着月饼和柚子,一边赏月。孩子们大都是提着灯笼,以大红纸灯笼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灯笼、塑料灯笼,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民间的习俗还有送给孩子“兔儿爷”以供玩乐,包糖饼,把香扎成龙点燃,用来舞龙等。中秋节晚上,各地都会放烟火,来装饰夜空,更带来节日气氛。

  古人说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过中秋节,有谁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6

  老人们:

  我们小的时候,过中秋节家人都要聚在一块儿,无论你在多远的地方,到了中秋节这一天都要赶回来跟家里的人一起过,要团圆,在当时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比较注重家人,这种意识比较浓厚,而现在呢,科技发达了,有手机、有电脑,无论你在哪儿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连系,以至于这种团圆意识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归属感也不如以前强烈了。说起重阳节的变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现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门旅游,拍照留念什么的,反正从总体来看,这两个节日的含义好像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很多地方都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呈现出现代意义。

  1).建议以政府的名义恢复传统节日体系,恢复中秋节秋季大节的社会地位,将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假日时间可从国庆长假中调配。

  2).重建中秋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

  3).将中秋节作为调整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活动日,鼓励人们团聚庆贺,以此缓解春节人口集中流动的.社会压力。

  爸爸妈妈们:

  “中秋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好多人都觉得挺没意思的,甚至是讨厌,只是吃吃月饼,赏赏月亮,而且认为那是古代人们干的事情,还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呢!其实,要是觉得没有意思的话,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有意思起来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一个新型的过中秋节的方式呢?现在外面卖的月饼,实在是不敢恭维了。不好吃不说,还要担心里面加入什么不好的东西,但是过中秋节又是不买不成,这也让挺多人苦恼的。于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诞生啦!在有些大城市,开始兴起一种自己做月饼的游戏,有很多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小Baby动手亲自做月饼。做月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长首先得告诉他们什么是月饼,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现场的教具,有实物在,就不怕解释“月饼”了。“月饼”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面了。这跟玩橡皮泥一样,由于这个“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宝宝们也就会比往常更有兴趣。

  当然,要让一个小宝宝们很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难的,让宝宝玩弄着手里的面团,时而压成扁的,时而又揉成了长条的,原来“月亮”还会变形,这会让他们溶入进“做”月饼的乐趣中,而且妈妈们也不用担心食材的问题,也不贵,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义。不管这些月饼做得好与坏,对于接收到这些月饼的大人们一定是十分开心的,脸上也一定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

  同学们: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