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作文1200字(3)

时间:2021-08-31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5

  听说别的地方下过雨了!;我也只是空有羡慕。昨天天空闪了一夜,却仍是没有下过雨的痕迹。

  不过天倒是凉快了不少。呵呵!终于可以出门了。

  从家门前路沿着河堤走,这曾经是我最熟悉路线。到了小河的尽头,就是大河了,其实说大也有些勉强了,因为水面已不足五十米宽了,河床已经变成了一座又一座的沙垛垛。水又向岸边推进了,河堤又被削去一层了,只剩下像是从血肉里露出骨头般露出树根的杨树还在奋力抵挡……据说,这些沙堆是人为造成的,由于阻碍了水流,河水就向我们这边的岸逼近了。

  太阳还很温柔,羞答答地躲在云里,加上迎着水面吹来的风,嗯,真的不错!我索性脱掉拖鞋,赤脚踏上沙滩……

  这边的沙很细,踩下去,就又从趾间溜出来了……

  那时我才上小学,总是一个人跑很远,来到这儿的沙滩。玩些什么呢?呵呵,我现在仍然记得很清楚。

  有时候,如果适逢两片沙滩中间夹着一股细流,我就会想办法在上游“建”一座“大坝”截住水流,然后开始在下游“建造”一道“大坝”,当上游的水足够深时,就拆开上游的“坝”,然后就看着“洪水”倾泄而下,以此考验自己建的“大坝”是否坚固。结果总是被冲开,好不容易把这边堵上,那边又塌了……也总是津津有味地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了,有时候则会在沙滩上建几座“城堡”(其实,也只不过是几个沙堆),然后折下几根树枝,折成小段,插在“城堡”周围,这就算是士兵了!布置好一切之后,我就开始导演自己的“世界大战”了!总是自己构想一些情节,按我的意愿展开故事,有时还要加上一些独白……哈哈!打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座城堡了,这时我往往就很矛盾了,因为仿佛我就是那位统一各国的英雄;可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世界已经一片狼藉,又不免有些伤感……

  现在想起这些儿时的玩物来,却并不觉得幼稚,而且居然还想试试。于是三两下就做好一座城堡,却不忍心发动“战争”了。是啊!小时候不懂什么叫战争,沙堆毁了可以重新建,而现在的我居然下不了手了,仿佛我面前的真的就是一座城市,真的就是一个国家。

  太阳终于还是出来了,风也小了很多,我脸上、手臂上,还有背上越来越烫了。

  回过头,来到一可孤零零的小树下。它该不认识我的,却在风中轻轻地向我挥手……

  我找不到了,找不到曾经捡到过受伤小鸟的草丛,找不到曾经吓跑野鸭的芦苇,找不到曾经捉住知了的杨树,找不到曾经看到野兔的麦田……

  曾经写在沙滩上的字该是早已被水冲洗掉了,连那片沙也该是随记忆给卷走了。

  曾经的事,又仿佛是那浸过水,又经过太阳曝晒而结成的沙块一样,当你试图拾起它时,它就碎了。记忆里还是如此清晰,可当我真的试图回到过去的时候,就真地绝望了,因为回忆也碎了。原来曾经的一切都如此脆弱。

  而伤感是没有用的,就像我投进水中央的大石头,除了溅起几圈涟漪,它没能阻止时间的河继续流趟,也没能让我找回那些曾经珍藏却又已经遗失的记忆,连碎片都不曾找到。

  就像现在的我们,相信有些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可到了我们真的忘了的那天,连我们自己也不曾发觉。当我们在为自己造出新的回忆时,原来的回忆就已经在腐烂……可我们还是无能为力看着,只能看着生命之轮向前转动着……

  我们都选择了离开,去寻觅新的沙滩,建造新的城堡,导演新的故事……只是到了那时,我们真的就变成了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像曾经的我一样期待着变成英雄。

  我看过最后一眼,就趟着水回来了,快要上岸时,我摘下眼镜,捧起一捧水来,顿时觉得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袭上心头……抬起头时,任夹着咸咸味道的水从下巴流到前胸。

  这是你的最后一吻吗,我的家乡—我的河?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6

一、教师下水,师生同作

  教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诚如斯言!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磨刀,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为使同学过好写记叙文这一关,我曾来个现场练兵邀请一位事迹突出的小学教师给同学们做报告,并要求同学们听完报告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同时我也声明下水作文,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交流,以便提高。任务完成后,我针对同学们的作文情况,既讲了他们从立意、选材到组织、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也讲了自己在这几方面的情况,还将文章读给他们听。经过对照交流,使同学们在不知所措处豁然开朗,在力不从心处大受启迪。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辅导,那些原来怕写作文的同学不怕了,原来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兴趣大发,而原来写作基础好的同学,更是突飞猛进了。

二、先议后写,相互借鉴促进

  凡是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学生的作文步入门道之后,往往都存在一个一般化的问题,即内容空泛,表达一般,技巧不高。如何突破这个一般化呢?经过分析研究,我发现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处于这种状态,关键是生活单纯,阅历不足;环境狭窄,借鉴过少。于是,我便除了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同学尽量接触实际(如实地观察,听报告等),增强生活体验外,还特意采用了先议后写法,来弥补同学们的先天不足。

  所谓先议后写,就是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然后再让大家取长补短,分头去写。显然,这种方法具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特点,完全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这种讨论,既可围绕一个命题进行,也可分拟两个题目,犹如辩论会,让正反两方相互驳诘问难进行;既可适用于记叙文,也可适用于议论文和其他类型的文章。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既可讨论为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也可讨论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说,既可讨论审题、立意的问题,也可讨论选材、组材的问题,甚至还可讨论表达、技巧等问题。但是,不论哪种讨论,教师都要善于组织和诱导,要求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一材多篇,提高整体能力

  首先必须明确,我这里谈的一材多篇与一题多写决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面对一种材料(或叫题材),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要变换角度写出不同体裁的各种文章。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打通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懂得如何适应社会生活,能就一种题材写出不同类型的各种文章。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有个扎实地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曾在配合应用文单元的作文教学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听取有关报告后,我要求同学们就听报告这件事和报告的内容,分别写出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四种体裁的大小十三篇文章,尽管这种要求有点苛刻,但同学们觉着新鲜、有趣,又考虑到实际需要非要这样做不可,加之我也声明要下水作文,便都乐意而为,结果都挺不错。